第23章 地主婆成就达成 (第2/2页)
我今儿是来办事的,顺便来看看您。”
“办事,办什么事儿,说说?”
江暖嘿嘿一笑:“您也知道,我这不弄了个榨油坊吗?光有榨油坊没有茶树我这心里没底啊?
我听说,就我们村上游牛尾道后头的片野茶山是块无主之地,所以我想问问咱们县里卖不卖?
若是卖我想买下来,再派人好好打理一番,以后也能有个长久的营生。”
吕县令一听立即了然,笑着指着她道:“你这丫头倒是个精明的,那地方确属无主之物。
你若是想买也可以,只是那片地方连着十几个小山包,面积不小。
全都买下来,怕是花费不小啊。”
江暖双手抱拳,作祈求状:“麻烦您让人给我看看呗,我量力而行。”
吕县令于是叫了掌管田土赋税的主簿过来,拿了那账本和粗陋的舆图一看,
共有十三座小山包,粗粗一估得有三万来亩。
县里荒山荒地的售卖价是一两银子一亩,也就是三万两。
江暖当即拍板:“买了!”于是在交了一千两的定金后,县衙第二天就派了人去丈量。
几天就给出了江暖具体的数据:三万三千八百一十亩。
江暖果断的全部拿下,吕县令作主免了最后的零头。
收了她三万三千八百两,给她办了红契。
回家的路上,江暖拿着契书看了又看,心里那叫一个快活得意。
毕竟,从今往后她也是有山场的人了,地主婆成就达成!
回到家后,江暖第一时间把自己买下那片茶山的事情告诉了村里人。
大家心里早有所准备,虽然遗憾以后不能去那片茶山摘茶籽了。
但是江暖说了,茶山太大她家的人手有限,自己管不过来,要请人代为打理茶山。
包括合理的种植树苗、每年至少一次的砍青等。
以五百亩为一个单位,每单位每年的佣金为10两银子。
这东西生的贱,随便种种都能活。天生地长的,也不用特别打理。
每年只在草木最为旺盛的季节,把阻挡茶树正常生长的特别高的草和杂叶子砍掉即可。
这些事情,完全可以选在农闲的时候干,可不比你满县城找零活干强太多了。
这可是十两银子,从前他们全家累死累活两三年也存不下这么多钱。
在某些程度上来说,这相当于领了个铁饭碗。
这样的好事,谁不疯。因此消息一经发布,前来报名的人差点挤破江暖家的大门。
江暖索性把这事儿交给了老族长,让他帮忙统计一下愿意承包茶山的人家。
确定好名单后再选一天时间,统一到她这里签定合约。
老族长速度很快,第二天就把名单交到了江暖手里。
村民们前来江家签合约按手印拿定金的时候,那一个个笑得,大牙花子都露出来了。
当然,江暖也同众人说清楚了:“你们也别觉得这钱好拿可以随便糊弄我。
我会派人去验收,并且还会亲自不定时的抽查。若是达不到我的要求,我可是会要求赔偿的。
并且,下一年也不会再承包给你们打理了。”
并且,将这些条款也都明明白白写进了合约里,白纸黑字的,到时候谁也别想抵赖。
虽然村民们都纯朴,但是无规矩不成方圆,该有的规矩都得有。
三万三千八百亩茶山,共分成六十八个单位。
江家村除了江君宝家外,其余的几十户每家都领了一个单位。
即使如此,还是没能领完,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事。
江家村的媳妇们,许多都是从邻村嫁来的。回娘家一说,不过一天就领了个精光。
茶山承包出去的第二天,江暖就从县里的牙行买了一个将近四百亩的庄子。
这地方地势略低,下了雨容易沉水。
拿来种水稻产量不佳,只能算作是次田,因此挂牌了一年多都无人问津。
江暖了解后,以极低的价格拿了下来,打算全都拿来种甘蔗。
去年,村里有一组长辈去了南边的梧州府,收购回来两大船的青皮甘蔗。
江暖看过都是极好的品种,因此特意把尾巴都留了下来。
埋进地窖子里头,留作今年的蔗种,这会儿正好用上。
除此外,她还买了个六百多亩的庄子,全是良田。
这几笔大投资下来,基本上把去年挣的钱全部砸了进去。
好在糖坊这边的原料还能再支撑一段时间,日子倒也还能过下去。
人多力量大,江家村的码头仅仅用了二十来天就建成竣工。
放眼望去,全部由巨型青石条砌筑的码头,大气又宽阔,一溜儿数十个泊位排过去。
既有可以停小船竹筏的浅水泊位,也有停双层甚至是三层大桅船的深水泊位,着实让人一见就心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