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寒路染疾慈母心 (第1/2页)
秋风卷走最后一片枯叶时,冬寒已顺着墙缝钻进柴房。
我裹紧打满补丁的夹袄缩在书案前,指尖冻得发僵,砚台里的墨汁结着薄冰,写不了几行字就得呵气暖手。
粮价虽稍见回落,过冬的储备却依旧空匮,娘将瓦罐里最后一点糙米仔细压实,盖盖子时轻声嘱咐:“省着些吃,总能撑到开春。”
家里的日子重又跌回困顿,甚至比粮荒时更显煎熬。
北风穿窗而过,漏风的窗棂呜呜咽咽如泣如诉,娘找了破旧草席糊窗,寒风却仍能从缝隙里钻进来,夜里睡觉总得蜷成一团取暖。
我那件棉袄早已絮薄如纸,娘便捡来碎布头拼缝成棉坎肩,针脚密密匝匝如星子缀布,却终究挡不住刺骨寒意。
屋顶茅草薄得透光,雨雪来时漏得厉害,娘踩着摇晃的木梯上房加固,脚下一滑险些摔落,惊得我心口骤停,攥着梯脚的手心全是冷汗。
村里的日子同样凄惶,张婶的腿伤未愈,天寒后疼得整夜**,家里却连半副草药都买不起;王伯的豆腐摊早已歇业,听说带着家人往城里乞讨去了;李奶奶的孙子胳膊落了残疾,天冷后伤口反复发炎,祖孙俩守着空荡荡的土屋,连口热汤都喝不上。
往日邻里互助的热乎气荡然无存,人人都在寒风中挣扎,路上偶遇也只是红着眼圈叹口气,连句宽心话都显得苍白无力。
娘为凑我的炭火钱和书本费,跑遍了相熟人家。主家本就拮据,先前赊欠的缝补工钱尚未结清,提及借钱更是面露难色,推三阻四只说再等等。
娘回来时眼圈通红,却强笑着宽慰我:“没事,总会有办法的。”
我望着她冻裂的指尖,知道她已求遍了所有能求的人,连巷口卖菜阿婆都借了两文钱——那可是人家一天的营生所得。
冬至那日,寒风裹挟着雪籽呼啸而至,娘彻夜未眠。
天蒙蒙亮时,她揣着布包出门,归来时脸色苍白如纸,眼神慌张,手里却多了半袋粗粮和几尺粗布。
“娘,这钱……”我望着她冻紫的嘴唇,心里隐隐发慌。
娘避开我的目光,将布包往炕上一放:“别问了,先做棉衣,书也得接着读。”
直到深夜被门外吵闹惊醒,我才知晓娘竟去黑市借了利滚利的高利贷。
放贷人凶神恶煞地拍着门板,骂骂咧咧要牵走家里唯一的耕牛抵债。
娘死死抵着门,声音带泪却不肯示弱:“再宽限几日,我一定还!”
我躲在里屋捂嘴哽咽,泪水无声滑落——原来她夜里偷偷浆洗衣物,手上那些渗血的裂口,都是为了偿还这笔阎王债。
雪越下越大,瓦子巷的屋顶皆染素白。
娘的咳嗽日渐沉重,却始终不肯就医,只说熬熬便过去了。我偷偷拿出先生给的银钱想让她抓药,却被她狠狠瞪了一眼:“这钱是让你读书的!娘没事!”她将银子塞回我怀里,掌心的粗茧磨得我心口发疼。
书堂的炭火明明灭灭,我裹着娘缝的坎肩,望着摊开的书卷却一字难进。
窗外大雪纷飞,仿佛要掩埋世间所有苦难。
我知道娘借的不仅是钱,更是用性命换我读书的机会,可这高利贷如毒蛇缠身,不知何时便会将我们拖入深渊。
寒风从窗缝钻入,烛火摇摇欲坠,恰似这寒冬里苦苦支撑的日子,前路茫茫不知能挨到何时。
腊八的雪下得格外紧,鹅毛雪片打在脸上生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