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一人一机模式 (第2/2页)
这个问题,确实是科技高速发展背后,不得不面对的巨大挑战。
如果这些失业人员全部由国家来安置,目前还做不到。
秦浩之前在畅想未来时,也提到了“解放劳动力”和“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但他知道,这中间的过渡和具体实施,才是最难啃的骨头。
秦浩沉吟片刻,他知道罗瑞祥和张云峰不是在质疑科技,而是在寻求一个能让社会平稳过渡,并且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方案。
“两位领袖,我确实想过这个问题。”
秦浩放下茶杯,语气变得认真,
“我的想法是,与其让机器人成为少数资本家牟利的工具,不如让它们成为全民共享的财富。”
他停顿了一下,观察着两人的反应,然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我称之为《一人一机》模式。”
一人一机?
罗瑞祥和张云峰互看一眼,都露出了疑惑的神情。
“具体来说,就是国家在初期的时候提供补贴和技术支持,让每一位炎黄国公民,都有能力购买一台智能机器人。”
秦浩继续解释道:
“这些机器人不再是公司的私有财产,而是公民的个人资产。
公民可以把自己的机器人送到工厂、农场、服务业等任何需要劳动力的岗位上去打工。
而机器人创造的劳动价值,也就是它们的工资,将直接发放到拥有这台机器人的公民手中。”
罗瑞祥眉头一挑,似乎捕捉到了什么。
“这样一来,被解放出来的劳动力,虽然不再亲自去工厂拧螺丝,但他们依然可以通过自己的机器人获得稳定的收入。”
秦浩继续阐述,
“他们有了收入保障,就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学习新知识、从事艺术创作、进行科研探索,
或者仅仅是陪伴家人、享受生活,这才是真正的解放,是让人回归“人”的本质。”
张云峰若有所思,问道:“那对于企业来说,又有什么好处?”
“好处非常多。”
秦浩语气肯定。
“首先,企业雇佣机器人,无需考虑吃住、社保、工伤等问题,大大节省了运营成本。
机器人不会疲劳,可以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工作,生产效率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其次,机器人是可编程的,可以根据生产需求随时调整其工作职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的灵活性。
最后,安全问题也得到了保障,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在危险、恶劣的环境中作业,企业不再需要为员工的安全问题承担巨大风险。”
他补充道:
“当然,为了防止垄断和贫富差距过大,国家可以规定,每位成年公民只能拥有一台机器人。
而且,如果机器人出现故障,维修费用将由机器人所有者自行承担。
这样一来,又会催生出大量的机器人维修、保养、升级等相关服务行业,为社会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同时,机器人核心技术的不断迭代和升级,也将带动整个科技产业链的发展,不过具体的细节,还需要认真研究。”
秦浩一口气说完,端起茶杯润了润嗓子。
听完这个想法后,罗瑞祥和张云峰都在脑海中,反复推演着这种“一人一机”模式的可行性、潜在影响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