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章-三层堡垒一刻起,十摊联动供夜宵 (第2/2页)
总之一切都在下午17:00,沈翼与孟昭昭准备出摊前院子就完工了。
废旧金属回收站变成一米厚围墙围绕着三层小楼,配套一个实验室,一个车间。房屋里已经放上了10台冰柜以及5台大容量冰箱。
“沈翼,认识你算本小姐倒霉,昨天被你当猪喂,今天又被你拉来做苦力,哎哟喂,我的小肩膀哦。”
抱怨的宁海瑶唯一满意的是,今天中午硬塞的两大碗焖面到这时,居然消化得差不多了。
“我们出十个摊,不然这几吨食物根本没法卖完,然后聋哑学校的老师与学生全体出动!”
聋哑学校属于孟昭昭创办的,私立公益性质学校。除了从政府申请的有限补助之外,一切资金都靠捐款与自筹。
她在网上的众筹,居然受到许多嘲笑与质疑。
就算给他们看学校的实拍,许多人依旧宁愿给“大长腿”们当榜一大哥,也不愿意把钱捐给聋哑学校,做些有用的事。
在这个被说成是灰色的世界上,性格强硬倔强的孟昭昭,干脆带着老师与学生们上街摆夜市。
像她自己,就只能靠夜间摆臭豆腐。难怪一看沈翼生意火爆,立即主动加盟。
“我就想让那些在灰色世界苟延残喘的家伙看看,这个世界还有人在为了正确的事而努力。”
说话的孟昭昭挥舞着小拳头,干劲十足。
对此沈翼没有说什么,他不会强迫任何人信仰什么,也不会轻易认为谁人的信仰就完全正确。
他只是默默给孟昭昭转了五十万,并告诉她他会将每天夜里1%的纯收入作为对聋哑学校的慈善金。
结果就是被孟昭昭发了好人卡:“沈翼,你真是个大好人!”
17:00
除了沈翼的电动三轮之外,租来的20辆电动三轮拉着烤肉炉子与装馒头、焖面的收纳箱,以及装高汤的保温桶出了门。
原则上他们的烧烤是那种极简模式,没有桌椅板凳,只有饭盒、杯子与纸袋。
浩浩荡荡的的大队人马,分别奔向“全民疏导点”。也就是无所谓无需执照,只有下班后能摆的小摊市场。
当夜市上其他小食摊,看到沈翼他们今天居然开着两辆车进场,车上架了两个超过3米的烤肉炉子时,一些摊主面如土色。
17:30分,工厂的两班牛马匆匆路过。
他们惊喜发现,今天有了第二个招牌系统——“蟹肉炒青椒”“蟹肉炒……”。
甚至今天还推出了所有北方人都没吃过的,“蟹肉焖面”与“兔肉焖面”八个品种的时候,立即摊子立刻被挤爆了。
“排队、大家排队,我们出餐很快的!”
在烤炉前忙碌的聋哑学校的老师高声叫嚷,维持秩序。
半大的聋哑孩子们,手脚利索地把塑料袋分装好的焖面倒进不锈钢炒勺,卡好盖子在炭火上翻炒。
当焖面打开,一股海产蟹肉的香味立即飘散整个夜市。
来回招呼的孟昭昭脸上泛着红晕,汗水再度打湿粉色头巾,脸上的兴奋表情像开了花一般。
大概别的摊主都会以为,这是孟昭昭终于抱了条好大腿的表现。
然而只有沈翼与宁海瑶知道,今天夜里的收入都会是她维持聋哑学校的资金,还能还上好多欠债。
请别误会,孟昭昭并不是喜欢花钱的人,而且她的家境也并不比宁海瑶家差,只是她是个要强的姑娘。
她想让人知道,这世界上不是只有唯利是图的人,不是没人注意到需要帮助的人,不是所有人都只会暗戳戳的叹息,连真实想法都不敢表达。
如果说零零后整顿的职场,而孟昭昭的宏天大愿,便是整顿人心。
不过沈翼考虑的可不是这件事,眼下他不必再亲自去烤肉,而是问宁海瑶:
“海瑶,你爸的学生不会有管屠宰场地和营业执照的吧,这事又要全拜托你呢?”
“齁,我说沈先生,你现在经营着废旧金属回收站,还买了加工中心和冷锻压力机要办工厂,晚上还要摆夜市。来来来……”
说着宁海瑶伸出小手要摸沈翼的额头,
“让本小姐看看你是不是刚刚有了点钱就烧的,什么都想做!”在沈翼额头“啪啪”拍了两掌,“乱投入,盲目扩张,你会死得很难看哟!”
沈翼当然知道宁海瑶说的完全正确,但他有什么办法。
现在烧烤摊这么火爆,但异世来的光鼠怪肉和蛛肉可没有盖章,一不小心就会被查处。
看看那些盯着他摊位的摊主们,他预计后面的举报只会更多。
“帮帮忙吧海瑶妹子,”甚至他还唱了句秦腔,“山里只有爷两个,你不帮我谁帮我!”
“赖皮,好了、好了,我怕了你了啦,真是上辈子欠了你的……”
吐槽中,宁海瑶拿出手机,自然又要找她的师兄。
就在沈翼的烤肉摊火爆之际,一些被抢了生意的摊主们,悄摸摸跑去与昨天那个烤肉摊主开小会。
还有些摊主直接跑来找沈翼,留下电话想与他商量商量,大家合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