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迷雾重重,暗敌初显 (第1/2页)
凌烨的归来,如同定海神针,彻底稳住了夜王府。血腥的清洗在暗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落鹰峡的活口和老道士被投入最深的地牢,由最擅长此道的玄龙卫亲自“照料”,即便他们是铁齿铜牙,撬开也只是时间问题。
朝堂之上,因王爷遇刺之事,掀起轩然大波。皇帝凌宏龙颜震怒,下旨严查,一时间风声鹤唳,与西域、北狄略有往来的官员皆人人自危。
然而,数日过去,两条线索的审讯却都陷入了僵局。死士们所知有限,只知听从上线命令,对其真正主人一无所知。老道士更是滚刀肉,熬尽了酷刑,也只反复说联系他的是个声音经过处理的蒙面人,钱货两讫,别无交集。
幕后之人,狡猾得超乎想象,将所有痕迹抹得干干净净。
就在调查似乎陷入死胡同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却以一种极其自然的方式,频繁出现在了夜王府的视野里。
敬安侯世子,萧墨白。
敬安侯府是世袭勋贵,但在朝中并无实权,一向低调。世子萧墨白年方二十,却已是京中有名的翩翩公子,才华横溢,容貌俊雅,待人接物温润有礼,风评极佳。
王爷遇刺后,他是第一批前来王府探视的勋贵子弟,言辞恳切,忧国忧民,对凌烨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王爷乃国之柱石,社稷栋梁!贼子竟敢行此大逆不道之事,天理难容!若有用得着墨白之处,王爷尽管吩咐!”他当时在厅中,对着凌烨深深一揖,神情真挚,毫无作伪。
此后,他更是多次在公开场合力挺凌烨。
一次朝会后,有保守派老臣非议凌烨在边境推行的新政过于激进,恐引战端。萧墨白竟当场与之辩论,引经据典,条理清晰,将对方驳得哑口无言,最后拱手道:“老大人忧国之心,晚辈敬佩。然王爷新政,乃为强军固边,保我朝长治久安。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若一味固步自封,岂非纵虎为患?”一番话既维护了凌烨,又全了老臣颜面,引得不少人暗自点头。
他甚至对云舒也表现出极大的尊重。
在一次宫宴上,有贵女言语间隐含对云舒“出身冷院”的轻视,萧墨白恰好路过,闻言温和一笑,道:“王妃娘娘临危不乱,医术通神,仁心仁术,乃天下女子典范。出身何处,岂能定论一人高下?此言浅薄了。”说得那贵女面红耳赤,无地自容。
他做得如此自然,如此光明正大,仿佛真心实意地仰慕战神王爷,敬佩神医王妃,拥护朝廷新政。
就连凌烨,在听了几次下属关于萧墨白言行的汇报后,也难得地评价了一句:“敬安侯这个儿子,倒是个明事理的。”
然而,云舒却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说不上哪里不对。萧墨白完美得无可挑剔,每一次出现,每一次发言,都恰到好处,仿佛精心编排过的戏剧。他就像一幅过于完美的画,反而失去了真实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