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谢彪买地起风波 (第2/2页)
这话说得可就有点重了,还带着挑拨的意味。
谢里正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很不爱听:“秀琴!你这话说的不对!我是谢家的里正,更是整个桃源村的里正!做事得讲规矩,对谁都一样!你要扩地,我没说不行!但是不能往前扩,占了村道!这是红线!谁都不能越过去建房子!”
他顿了顿,指着谢彪家宅基地后面:“你家屋后不是还有一小块闲地吗?虽然不大,但围个小后院还是够的。你要是真想扩,就往后买!往前,不行!”
虽然谢里正自己也未必完全理解这条“红线”的全部意义,但他相信谢广福这么做肯定有他的道理。
谢彪和李秀琴看着屋后那块狭长的、朝向也不好的地,再看看门前宽阔平坦的“村道”,心里一百个不情愿。但在谢里正强硬的态度和村民们的注视下,他们也知道往前扩是没戏了。
最终,谢彪只能憋着一肚子气,悻悻地交了银子,买下了屋后那两块狭小的宅基地,算是勉强开了个后院。
这一举动,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巨石,瞬间在桃源村激起了千层浪!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全村,原来村道是“红线”不能占!
但是宅基地是可以往后、往旁边扩的!前提是宅子周围还有闲地!
一些心思活络、最近在修路挖渠中挣了些工钱、或者像谢铁匠那样有了稳定收入的人家,立刻坐不住了!
谢铁匠刚在窑洞那边忙活,听前来买镰刀的村民提起这事,立刻匆匆赶回家,找到正在整理菜地的媳妇王氏。
“媳妇!快!把咱家的银子和铜板都拿出来!”谢铁匠语气急切。
王氏吓了一跳:“当家的,出啥事了?要这么多银子干啥?”
“买地!买咱家后面那块闲地!”谢铁匠一边说,一边扶起听到动静从屋里出来的老娘林婆婆,“娘,咱们赶紧去里正那儿,晚了就被别人买走了!”
林婆婆,村里人都习惯叫她铁匠婆婆或林婆婆,当初逃荒路上偷吃观音土差点没了命,型号谢谢锋救了回来。如今到了桃源村,儿子铁头重操旧业,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她的身体也调养得一天比一天好,脸上都有了红光。
她听着儿子的话,很是疑惑和不舍:“铁头啊,买那么大的地方干啥?省下钱多买些粮食存着不好吗?有了粮,心里才不慌,才不怕再挨饿啊。”她是真饿怕了。
谢铁匠耐心地扶着她往外走,一边走一边解释道:“娘!粮食要买,地也要买!您想啊,后山那蟹壳炉毕竟太远了,来回不方便。我是这么打算的,咱家把后面那块地买下来,到时候起新房子的时候,把住屋往后面挪一挪,腾出前面临街的位置,我正好起几间敞亮的屋子做铁匠铺!这样我就能天天在家门口干活了!您不是总说,好多年没听到我打铁的声音,晚上睡觉都不踏实吗?以后您就能天天听到,天天看到我了!”
王氏也在一旁笑着帮腔:“是啊,娘!咱们就听铁头的!他现在做打铁的活计,有手艺,有奔头,肯定不会让咱娘俩再饿着的!买了地,起了铺子,日子只会越来越好!说不定过不了多久,咱家还能添个人呢。”
林婆婆就喜欢听这话,这些年她盼着媳妇能怀上孩子,想得不得了,但是荒年大家伙吃不饱,怀了孩子也养不起,就一直没强求,现在日子好了有奔头了,又看着儿子儿媳信心满满的样子,又想到每天都能听到那熟悉又安心的打铁声,这才安心了些,颤巍巍地点头:
“好,好,听你们的,买…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