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别来无恙 (第1/2页)
短短十日,桃源村在谢广福和谢锋的带领下,如同上紧了发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着。
谢广福负责的挖渠队在开工的第二日就遇到了弃土无处堆放的问题。
按照谢广福的要求,渠边近距离内不能堆土,以免雨水冲刷回灌或坍塌,而占用宝贵的农田更是绝无可能。
正当众人对着越挖越深的沟渠和越堆越高的土山发愁时,谢锋来求土了,原来修路队那边也遇到了问题,由于旧路需要拓宽,也需要填埋凹坑的地方,而修渠队这边多出来的土方正好可以给修路队当“路基填层”,互利省工。
这些被挖出的湿黏土对于水渠是废物,但对于需要垫高路基的修路队来说,却是难得的材料。
谢里正安排了几十个新的汉子将湿土用土篮挑到修路段,与谢锋那边收集来的沙土混合,正好可以作为上佳的“路基填土层”。
这样一来,挖渠队解决了弃土难题,修路队省去了缺土的难题,两相便利,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
十日下来,在两队人马的通力协作下,挖渠队挖出的合格的渠道近两里,修路队也同样开拓了近两里的坚实路基。
积分制的刺激和土方的定向输送,使得整体效率比各自为战提升了至少一成。
加上县令奖励的那一百两银子如同及时雨,为村里购置了一批急需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村里终于有能力雇请几位妇人,每日午间为两支队伍熬煮浓稠的菜粥,让干活的人能吃上一顿热乎午饭,体力得到了极大保障。
木炭仓库已被姚大姚二打理得井井有条,烧制出的优质黑金木炭全部按要求码放整齐。
为防万一,姚大的媳妇甚至被安排看守仓库,避免走水偷盗。
窑区另外三口老窑也彻底清理烘干完毕,烧制青砖所需的黏土、煤矸石等材料也都已备齐,暂时存在木炭仓库一角,只等谢广福忙完水渠初段的工程,便能过来主持至关重要的第一窑青砖烧制。
谢铁匠的蟹壳炉已然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之一。
批量产出的农具虽然简陋,但已经能基本满足村中需求,家家户户都分到了至少一件新家伙什。
谢铁匠也因此获得了一笔不小的提成,他最近都已经开始幻想着,等自家的青砖房盖起来,就正式建个更规整的蟹壳炉,把铁匠铺重新开张。
隔壁桃溪村的赵老七,据说被齐安县令和那帮属官“打”得灰头土脸。
县令临走前给他下了死命令:限期规整村务、加快田地水利建设,并明确要求他向“表率”桃源村学习。
谢里正“不经意”间展示的那张百两银子的手令,更是深深刺激了赵老七。
县令一走,他立刻在村里雷厉风行地开始了整改,生怕下次巡查过不了关。
晌午时分,桃源村那一段正在拓宽的村道上,一片热火朝天。
谢锋正指挥着众人运用“水夯法”夯实一段新填的路基。
忽然,他若有所觉,抬头向官道尽头望去。
只见一行七人,骑着高头大马,正不疾不徐地向村子方向而来。
为首之人一身玄青色常服,身姿挺拔,气质冷冽,虽然衣着简单,却掩盖不住通身的贵气与威严。
更引人注目的是他们身后跟着的三辆牛车,车上堆满了鼓鼓囊囊的麻袋,看形状像是粟米,由健壮的耕牛拉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