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溪涧聊起终身大事话题 (第1/2页)
她这话说得随意,旁边的婶子们却不淡定了,纷纷附和:
“谁说不是呢!咱村里像秋芝这般年纪、甚至更大些的姑娘,本来早该相看了,这三年大旱,真是啥都耽误了!”
“唉,旱灾时也不是没嫁姑娘,好多都是……唉,换粮食去了,可怜哟……”一个婶子压低声音,语气沉重。
立刻有人接话:“那能一样吗?那是卖女儿!现在咱们安定下来了,正经说亲事可不一样。我瞅着,村里十七八还没说婆家的姑娘都有十好几个了,再拖下去,可真成老姑娘了,可咋办哦!”
听着婶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为村里姑娘们的“终身大事”发愁,作为拥有现代灵魂的李月兰,心里忍不住疯狂吐槽:十七八?老姑娘?开什么玩笑!在现代,十七八的高中生谈恋爱都算早恋要被老师家长联手镇压呢!古代人果然早熟得可怕!
她想到自家女儿,壳子里是个十六岁的灵魂,外面看着才十四,心里更是打定主意:相看?相看什么相看!我才不会那么早给芝儿找什么老公呢!管别人怎么说,老姑娘就老姑娘!在这个陌生的古代,能不能找到合心意、懂得尊重人的男人都难说。我的女儿,一辈子不嫁人又能咋地?有手有脚有脑子,还有我们和她哥她弟,还能饿死不成?大不了我养她一辈子!
心里这么想着,话却不能这么说,不然得把天聊死了。
毕竟在这个时代,女孩十五岁“及笄”就可以相看嫁人了,所以女孩们到了十五六岁出嫁是最常见的。
男孩的话就晚一点,二十岁后加冠,加冠着标志“已成年、可婚配”,就可以娶妻生子,但大多数男子十七八岁就已经成家。
要是皇室和贵族男孩们会更早娶妻生子,女孩们到了十三四岁就要张罗着相看和订婚、十五岁就要成亲是常态。
所以在这里,二十出头便做父母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李月兰面上只是笑笑,含糊地应道:“孩子们还小呢,不急不急。先把日子过安稳了再说。”
然后赶紧低下头,用力搓洗手里的衣服,仿佛那衣服跟她有仇似的,以后要把一切试图过早靠近她家小白菜的“猪”都隔绝在萌芽状态。
谢广福和谢秋芝正专注地给土灶做最后的收边工作,用细腻的泥浆抹平灶台表面。
谢里正背着手,踱步过来,围着那造型规整、结构合理的土灶转了两圈,眼里满是赞赏。
“广福啊,”谢里正开口,语气里带着毫不掩饰的夸赞,“你这手艺真是没得说!这灶垒得,又结实又利落,一看就好烧火!咱们村啊,就数你脑子最活络,手最巧!”
谢广福停下手中的活,用胳膊擦了擦额角的汗,笑道:
“里正叔过奖了,都是些粗浅活儿,以前在外面跑,看得多了点罢了。”
谢里正搓了搓手,脸上显出几分不好意思的神色,欲言又止:
“那个……广福啊,叔这……又来麻烦你了……”
谢广福一看他这表情就明白了,这位老里正怕是又遇到难处了,他爽快地说:
“里正叔,您有啥事就直说吧,咱们现在是一荣俱荣,有啥麻烦不麻烦的。”
谢里正叹了口气,说道:“是量地的事儿,宅基地和竹林好歹有块地方,划分起来还算有凭据。可这开荒的田地,一大片望过去,高低起伏、还有水洼林子掺杂其间,没个懂行的人带头测量,实在是不好展开啊!村里几个老把式看收成还行,但这丈量土地、绘制田亩图,他们也是两眼一抹黑。我就想着……能不能还是你和锋哥儿牵头,领着些机灵的汉子,先去把地给丈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