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蒿子面 (第2/2页)
他身为霍光之走卒,岂敢违抗主子之命。然事已至此,他只得成为替罪羔羊,还牵连三族。
然霍光亦不敢为其求情,毕竟于军事行动期间寻欢作乐,实乃犯了军事大忌,且十万担军粮遭焚毁,确系可诛三族之大罪。
正因如此,汉军原定于6月30日出征金城属国之计划屡屡延迟,近日方有汉军再度集齐十万担军粮、准备出征之消息传来。而汉军军粮迟迟难以得到有效补充,实乃霍光集团暗中作梗所致。
当然,烟云卫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千名烟云卫仅余108将,且都身负大大小小的伤势,已退至陇山静边寨军事基地休养。
而这实则得益于拓跋涛与拓跋思恭昔日在高平城安插的数百名军事人员所布下的暗线暗桩,以及被闫国庆收买的汉军固关镇守军统领都伯卜式的策应。
卜式,不仅“弓马娴熟,膂力超群”,素有“飞豹”之称,且思维缜密,无论行何事,皆会深思熟虑后方才付诸行动。此次高平城袭扰行动之所以能够顺利开展,诸多情报皆由卜式传递。此番行动他亦身负重伤,现正在静边寨接受医治。
帝贺嘱咐闫国庆仔细考察卜式,若其忠诚可信,他将斟酌让其出任统领石嘴山军镇五千府兵的总兵,以协助旦增直之管理军镇。
酒过三巡,四兄弟已然尽兴,正欲各自归家歇息,此时高平城的暗线传来密报:许延寿的先锋部队前军一万已抵平凉城,然其中军一万与后军一万仍留高平城,如此一来,双方骑兵行军距离便有一日半之遥。李小龙的高平城守军亦未撤离,或仍在等待尚在庆阳的主帅赵充国的四万铁骑。
帝贺正欲嘱咐密切关注这一万前军动向,平凉城密探情报旋踵而至:那一万前军已然离开平凉城,似朝定西郡而去,目前正持续追踪。
帝贺闻此消息,悚然一惊,这一万前军究竟意欲何为,竟敢孤军深入,莫非汉军已然洞悉我方在金城的空城计,究竟是何人泄密?
阿布赶忙取来军事地图,与刘飞龙一同在地图上筹谋,而袁承志则遵帝贺口谕将明堂负责人娜菌王妃请来共商情报事宜。
最终众人意见趋于一致:我方金城空城计之计划并未泄露,此一万前军极有可能是许延寿贪功冒进所致。若果真如此,许延寿极有可能身在此前军之中。
刘飞龙马上派出多路斥候前出侦察,第三天凌晨即传来消息:许延寿的先锋军前军一万人再过一天可达定西郡的栖云山,许延寿就在军中。
帝贺大呼:“天助我也!”
栖云山距离金城也就一百二十里地左右,骑兵半天的骑程。而这冒进的一万孤军若被我方合围,其距离最近的救援力量之高平城汉军,至少有四天半的骑程。
(定西郡,榆中兴隆山,古因“常有白云浩渺无际”而取名“栖云山”,向有“陇上名胜”之称榆中兴隆山,被誉为“陇右第一名山”。)
帝贺神色冷峻,当机立断地下达了命令。
此时,姚铁明正率领一万八千禹羌铁骑向青城古镇撤退,帝贺令其即刻改变行军方向,杀往栖云山。他要求姚铁明在栖云山布下口袋阵,务必将这一万汉军尽数围歼于伏击圈中。
帝贺给出了明确的时间限制——半天之内结束战斗。同时,他着重强调,要尽可能活捉许延寿,并将其押送至中卫沙坡头。
与此同时,帝贺唤来刘飞龙,命他即刻奔赴鸽子山。刘飞龙需亲自率领战狼特战大队五千勇士,经由中卫沙坡头迂回包抄许延寿的后路。
帝贺言辞决绝,严令刘飞龙绝不能放走一人,务必将汉军一网打尽。
再者,嘱咐他在清扫战场之际,务必将汉军的尸体全部运回金城的南城门。
并依禹羌铁骑的利箭的杀伤范围,由远及近,要让这些尸体的分布呈现出从一路上数量渐多到南城门楼下逐渐密集的态势。无论是瓮城、城墙之上,还是城楼之中,都要精心布置,营造出许延寿的前军历经一场惨烈战斗,最终成功突破我军南城门防线、攻上城墙的假象。
刘飞龙不解其意,但不敢问,决定严格遵照命令执行。
安排妥当后,帝贺翻身上了白龙马,身旁跟着袁承志,二人不紧不慢地朝着中卫沙坡头而去。六暗卫隐身保护。
帝贺并非想要许延寿的性命,而是心中已有盘算,准备与他做一笔交易。
在帝贺看来,姚铁明与刘飞龙皆是能征善战、恪尽职守之将,他坚信二人必定能够完成使命,成功活捉许延寿。
姚铁明接到命令后,快马加鞭,率领禹羌铁骑赶到栖云山,迅速布置好口袋阵。
当许延寿的一万前军进入伏击圈,姚铁明一声令下,铁骑如猛虎般从两侧杀出,喊杀声震得山林颤抖。与此同时,刘飞龙带领战狼特战大队也从后方包抄而来,将汉军退路截断。
许延寿大惊失色,没想到中了埋伏,急忙指挥汉军抵抗。
但禹羌铁骑和战狼特战大队配合默契,攻势如潮。光十波羽箭下去,“口袋”中的汉军就被射杀近三千人,再经禹羌铁骑和战狼大队的三轮冲锋和前后夹击,汉军阵脚大乱,死伤无数。
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姚铁明和刘飞龙不断缩小包围圈。
许延寿见突围无望,正要拔剑自刎,被眼疾手快的刘飞龙飞身擒住。许延寿被活捉。
仅仅半天时间,一万汉军几乎被全歼,许延寿的前军就只剩下百余活口,简直就是单方面的屠杀,这场伏击战以新夏朝的完胜告终,而那些被斩杀的汉军到死还不知道对手是谁。
栖云山大捷
姚铁明和刘飞龙带着俘虏和战利品以及汉军的尸体,按照帝贺的要求,回防金城。
待抵达金城之后,刘飞龙谨遵帝贺之指示,指挥战狼大队于南城门方向将汉军尸体妥善布置停当,又把汉军俘虏暂且关押在南城门处,而后静候帝贺下达下一步命令。
姚铁明则带着包括缴获的汉军粮草等战利品,依原计划撤回青城古镇。
而许延寿由换上汉军服装的战狼小队长龙且带领所属二百人制小队押送至中卫沙坡头。
彼时,帝贺与袁承志刚至眴卷县(今宁夏中卫市中宁县),正欲进用午餐。恰在此时,前方传来战报。
帝贺阅罢战报,神色间流露出欣慰与愉悦,龙颜稍霁。他微微点头,心中已有多进一碗饭食之意。
袁承志麾下有昌邑暗卫李嘉城,此人及手下五十人“屯兵”此地经年,早已深入当地百姓生活。
袁承志告知其帝贺喜好面食,他特意为帝贺寻来一种当地的美味面食——蒿子面。
此面端上桌来,香气扑鼻,色泽诱人。帝贺浅尝一口,脸上露出赞赏之色,虽未多言,但手中碗筷不停,一连进用三大碗,尽显对此面食的认可。
在眴卷县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有一种独特的食材——由当地小麦精心制作而成的面粉。而与之相配的,则是来自山蒿梁那片广袤原野上完全野生的蒿子。这些蒿子并非人工种植所得,它们自由地生长于大自然之中。
每年12月底,便是采摘蒿子的最佳时节。可别小看了这些小小的蒿子,它们虽然在炎热的夏季开始生长,但却会在淌冬水之时逐渐成熟。
而且啊,蒿子可不单单只是一种普通的食材那么简单呢!它具有降低“三高”的神奇功效,既是当地人餐桌上美味可口的食物,同时也是一味天然且毫无公害的中草药材。
当用眴卷县本地的面粉与山蒿梁的野生蒿子共同制成蒿子面后,更是有着诸多好处。这种面食不仅能够温暖我们的肠胃,还非常易于人体消化吸收。
再加上“一红一黄一青一白”四爽之炒臊子,加酸汤,哈哈,帝贺又流口水了,他还想再来一碗,只是这肚子装不下了呀。
想象一下,在寒冷的冬日里,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蒿子面,该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啊!
李嘉城还提及发面的碱水,其制作可是颇有讲究。需要用上好的大疙瘩碱来熬制碱水,期间对于火候的掌控以及各种材料的配比都至关重要。当然啦,如果您觉得麻烦,也可以直接使用蒸馒头时所用的那种食用碱。
帝贺微微颔首,对李嘉城的认真细致表示嘉许。
之后,他顺道视察此地暗卫的生活状况,发觉他们的生活颇为清苦。
帝贺心中怜惜,当下便从个人私库中拿出一千纹银,交待李嘉城用此银钱去购置一家用于售卖蒿子面的面馆和改建一家带有交通驿站性质的客栈,以此改善弟兄们的生活条件。
李嘉城及手下众人听闻,立刻齐齐下跪,磕头谢恩。
众人心中皆暗自思忖,能有如此体恤下属的主上,若不尽心竭力、拼命效劳,实在有负主上的恩遇。
亲爱的读者朋友,您可吃过蒿子面,您觉得好吃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