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县城拍卖 (第2/2页)
“两千两。”
人群哗然。两千两,已是底价两倍,超出市价五成!
老掌柜嘴唇抖了抖,终究颓然放手。
“两千两第一次——”
沈青萝抬眼,目光扫过赵全,又扫过人群,忽然弯唇:
“两千零五十两。”
赵全挑眉,似笑非笑:“两千一百两。”
“两千一百五十两。”
“两千两百两。”
沈青萝放下号牌,声音淡得像在聊天气:“两千五百两。”
满场倒吸凉气。两千五百两,已和市价持平!再往上,就是赔本买卖。
赵全的折扇终于停住。他深深看了沈青萝一眼,忽而一笑,竟不再跟。
“两千五百两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成交!”
木槌重重落下,尘埃飞起。
老掌柜颤颤巍巍走过来,欲言又止。沈青萝轻声道:“白老若不弃,可继续留在回春堂做坐堂大夫,月例二十两。”
老掌柜眼眶一红,深深一揖。
三、连击
第二处河埠头广济栈,起拍价七百二十两。
赵全故技重施,一口气抬到一千五百两。沈青萝却忽然不跟了,袖手看他把价格抬到一千八百两,以两倍市价收入囊中。
人群中响起低低嗤笑——北药局终究财力有限。
第三处县学东街保和馆,起拍价五百四十两。
沈青萝等到价格爬到一千两,才慢悠悠举牌:
“一千零五十两。”
赵全刚要开口,二宝忽然上前一步,打开怀中木匣——
啪!
匣内是一架巴掌大的机关沙盘,细木条拼出北关县街巷,三座铺面以红蓝绿三色小旗标注,旗杆下连着细铜丝,二宝指尖轻拨,绿旗“广济栈”便缓缓移动到河岸延伸处,蓝旗“保和馆”则嵌入县学东街缺口,红旗“回春堂”稳稳钉在十字街口。
少年声音清冷:
“赵掌柜可知,广济栈码头淤塞,三年未疏浚,百石货船已无法靠岸?清淤费用,至少五百两。保和馆后院紧挨县学泮池,夏日蚊虫成灾,若要改仓库,须先修暗渠,再筑火墙,又是一笔大开销。”
人群一下炸锅。
赵全脸色微变。他确实没算到清淤与暗渠的额外支出。
沈青萝适时开口,声音不高,却足以让全场听见:
“北药局愿以一千零五十两,接手保和馆。赵掌柜若再加价,便是连暗渠也要吃下来,岂不亏上加亏?”
赵全折扇啪地合上,脸色阴晴不定。
“一千零五十两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成交!”
木槌再落。
四、收官
第四处、第五处产业,一处是魏家老宅,一处是远郊旱田,北药局无意竞拍,赵全以低价收入囊中,却脸色铁青——他最想要的码头与东街楼,一个被沈青萝抬价吓退,一个被机关沙盘揭短,竟只能捡些鸡肋。
人群散去,夕阳把魁星楼影子拉得老长。
沈青萝与三崽站在回春堂老号门前。褪色的匾额已被摘下,新做的“北药楼”牌匾覆着红绸,静静躺在门侧。
大宝低声道:“三处产业共花三千五百五十两,超出预算九百五十两。但回春堂与保和馆可立即营业,预计半年内回本。”
二宝把机关沙盘收回匣中,声音淡淡:“清淤与暗渠,我已有图纸。回春堂后院有老井,暗渠可直通河口,一举两得。”
三宝则趴在门槛上,小手摸着地砖:“娘亲,这里以后做药膳堂好不好?我想在门口养两只锦鲤池!”
沈青萝失笑,弯腰把三宝抱起:“好,都听你的。”
她抬头,看向渐沉的暮色。
今日之前,北药局只有千亩药田、一间草创局所。
今日之后,北药局拥有县城十字街口旺铺、县学东街仓库,以及——
一个把府城巨鳄赵全逼退的名声。
夜风起,吹动她耳边碎发。
沈青萝轻声道:
“回家吧,明日还要装修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