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北药局开张 (第2/2页)
三宝在翠竹搀扶下,踮着脚尖把铜匾递到沈青萝手中。沈青萝双手托匾,只觉掌心沉甸甸的——那是她穿越以来,第一次真正握住属于自己的“产业”。
周行简执笔,蘸朱砂,在铜匾右下角题写“官督民办”四字,笔力遒劲。紧接着,大宝上前,展开一卷红绸,高声宣读北药局章程:
“北药局,以济世救民为本,以公平交易为则。设三司:
采药司,司主沈二宝,统管药源、种植、巡护;
制药司,司主沈三宝,督造丸散膏丹、药茶药膳;
贩售司,司主沈大宝,执掌账册、定价、外埠分销。
另设督监一名,由朝廷派遣;设客卿若干,凡有一技之长者,皆可受聘。
年终盈余,三成上缴朝廷,二成用于济贫施药,五成分红。
此约,天地可鉴,违者逐之!”
少年声音清朗,字字铿锵。台下药商面面相觑——这三司之主,最大的不过八岁,最小的才五岁,竟要掌管偌大北药局?
然而,质疑声未起,便被另一道声音压下。
“我愿将自家三百亩药田并入北药局,只求二成干股!”回春堂老掌柜白须微颤,高声表态。
“我保和堂愿出炮制师傅三名,只求北药局收购价低一成!”
“我广济堂……”
一时间,台下响应者众。沈青萝嘴角微扬——这些老狐狸,哪是看她面子?不过是看巡抚刘大人的面子,看太后亲赐的“仁心”金匾,看“官督民办”四字背后的利益。
待众人声浪稍歇,二宝上前一步,打开檀木盒,取出连环诸葛弩,对着二十步外的木靶“嗖嗖嗖”连射三矢,箭箭正中红心。少年冷声道:“北药局药材,若有人敢劫、敢掺假——”
话音未落,三宝踮脚,奶声奶气地补刀:“就让你尝尝我二哥的小弩弩!”
众人哄笑,气氛顿时松快。
沈青萝趁机举起铜匾,周行简与秦砚分立两侧。红绸揭开,“北药局”三字在朝阳下熠熠生辉。
鞭炮声骤然响起,炸得枝头积雪簌簌而落。
北药局,正式开张。
揭牌仪式后,药局内外忙碌起来。
前厅被改为“议事堂”,正中挂着沈青萝亲手绘制的“北药疆域图”——北至祁连,南至苗疆,东至渤海,西至敦煌,凡有药材出产的州府,皆以红点标注。
秦砚带着两名书吏,在东侧厢房设立“账房”,开始登记今日入股药商的田契、铺面。沈青萝扫了一眼,只见最厚一叠,正是回春堂老掌柜递上的“田契三百亩外加炮制秘方十则”,嘴角不由一抽——这老狐狸,连祖传秘方都舍得,可见北药局这块肥肉有多香。
西侧厢房被改造成“制药坊”,三宝挺着圆肚子,在里头指手画脚:“这口锅要刷三遍!三遍!一遍都不能少!”负责熬膏的老药工被五岁的“司主”训得满头大汗,却不敢反驳——谁让人家是“锦鲤少东”?
后院的演武场,二宝正带着三十名新招的护田队少年操练。少年们身着统一靛青短打,背挎诸葛弩,腰间别着短刀,一招一式有板有眼。沈青萝站在廊下看了一会儿,暗暗点头——有这些人在,千亩药田才算真正安稳。
忽有马蹄声疾,一名青衣小厮滚鞍下马:“夫人,府城赵全掌柜送来拜帖,说三日后携‘百药图’来北药局,欲与司主们‘切磋’。”
赵全?沈青萝挑眉——那是府城最大的药材商,专营京行药材,背后站着京城陆家。看来,北药局开张的消息,已传到那位“铁算盘”耳中。
她接过拜帖,指尖轻弹,唇角勾起一抹冷笑:“来得好。”
傍晚,周行简告辞。沈青萝送至门口,临别时,周行简低声道:“夫人,刘大人托我带句话——北药局既已挂牌,便是朝廷的脸面。三日后赵全若来,还望夫人……莫要失了分寸。”
沈青萝垂眸,掩去眼底锋芒:“周大人放心,北药局既讲仁心,也讲规矩。”
送走周行简,天边最后一缕霞光隐去。沈青萝站在北药局门前,望着门楣上崭新的铜匾,心中一片澄明——
今日揭牌,只是开始。
三日后,才是真正的第一战。
她转身,对身后三崽伸出手:“走,回家吃饭。明日……还有硬仗要打。”
大宝合上账册,二宝收起弩机,三宝蹦蹦跳跳扑进她怀里:“娘亲,今晚我要吃当归鸡汤!”
夜色温柔,将四道身影拉得极长。
北药局,灯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