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遗命三支箭 (第2/2页)
后来李嗣昭和梁将葛从周交战,兵败后退守青山口。李嗣源赶到后对李嗣昭说:“步兵虽散,若吾辈空回,大事去矣。为公试决一战,不捷而死,胜过被囚。”李嗣源率领所部凭高列阵,然后解鞍磨箭,摆出一副决战的样子,先在气势上压倒敌人。然后李嗣源又左右比划半天,好像在调兵遣将一样,梁兵被弄得心慌不已。这时,李嗣源命部下一齐上马,李嗣源大喊道:“晋王命我来取葛从周的项上人头,其他将士不要上前送命!”手下将士横冲敌阵,如入无人之境。李嗣昭率主力乘势一鼓作气将梁军击退。收兵后才发现李嗣源身上有四处箭伤,流的血将大腿都浸透了。李克用亲自给他解衣敷药,还亲手端过一杯酒来安抚,并且说:“没有吾儿,梁军恐怕要嘲笑我朝没有良将了。”可见李嗣源在晋王心中的分量!
李嗣源转入屏障之后跪地哭道:“孩儿嗣源拜见父王。”
李克用道:“嗣源十三岁随孤出兵,乱云州,战阴山,攻长安,追黄巢,上源驿救主,沁水河亡命,攻占平山。功劳居众人之上,可继承孤王之位。”
李嗣源闻言伏地说道:“孩儿蒙父王养育之恩,万不敢生此邪念。少主人存勖乃父王嫡子,存父王雄风,嗣源愿尽人臣之道,永不相负!”
李克用脸生红光欣慰地说:“当年朱瑶花被杀之后,人言嗣源曾伏地大哭。我儿重情重义,可堪大任。孤赐你柱国将军之号,永镇各太保之首。”李嗣源叩首谢恩退下。
李克用又令刘、曹二位夫人入内。二位夫人跪于床前哭泣不止,李克用手扶刘夫人之头,眼观曹夫人之容,哀声说道:“二位夫人伴随克用转战南北,多受颠簸。今孤命在旦夕,以后二夫人当深居宫中,以勤俭持家,不可挥霍朝廷财资而负国家。”二位夫人连连点头称是。
李克用令人撤掉屏障,众人知晋王将有训谕,便全部跪倒。李克用道:“孤王将承天命而去,有负李唐君恩,恨不能定鼎中原收复河山。将别诸公之际,以家事相托。亚子存勖仁孝忠勇,公等当尽心辅佐以图霸业,勿负孤心。”
李存勖小名亚子,从小勇猛过人,很受父亲喜爱。当别的孩子还在无忧无虑地嬉戏时,十一岁的李存勖就已经随父出征了。打了胜仗之后,李存勖随父亲一起觐见唐昭宗。看到这个英气逼人的少年,唐昭宗甚为欣赏,还令其上前轻抚他的背说:“此子比其父更加勇武,可亚其父!”正是唐昭宗的这句话,李存勖才得了“亚子”的小名。
李存勖祖辈都是武将,虽不能说是目不识丁,却也没有什么出众的文才;但李存勖却是文武双全,他通晓音律,能谱曲,擅二字叠,可自制辞谱,让后人为之惊艳、赞叹。
李存勖将自己的音乐才能用于军队,自写歌词,自谱曲子,让将士一起放声高唱,称为御制军歌。作战前将士们齐唱军歌,作战时也就忘了生死,唱歌打仗可算是李存勖的用兵一绝。
朱温和李克用争斗不休。急躁的李克用非常苦恼,因为自己兵力不足,无法一举剿灭,所以时常流露出悲观的情绪。年幼的李存勖对父亲说:“朱温想要篡夺帝位,这是自取灭亡,我们只需静观其变积蓄力量,等他与诸军混战疲惫之时,一举灭之即可。”李克用听后大为高兴,重新振作起来与朱温对抗。由此可见李存勖虽然年幼,却颇有见识。
除此之外,李存勖还是一个以大局为重,非常有谋略的军事家。他自幼随父作战,经常给父亲出谋划策。当时占据幽州的刘仁恭本来是李克用的手下,在李克用的扶持下才成为占据幽州地区的军阀,但此人并不感恩。后来刘仁恭被朱温围困,不得不厚着脸皮向李克用借兵;李克用性格刚烈,恨不得杀之而后快,自然不肯发兵。这时李存勖站了出来,他从大局出发,劝说父亲搁置个人恩怨,利用幽州的力量牵制朱温,为自己的崛起谋求更多的时间。李克用觉得儿子说得在理,便出兵解了幽州之围,阻止了朱温吞并幽州,进而继续扩张势力。
此时李克用生命垂危,他用一只眼注视着李存勖说:“李嗣昭现在身陷重围,我是见不到他啦。等我丧葬的事情一过,你一定要协同周德威发兵救助。”接着又微弱地说:“亚子取我箭囊来。”李存勖赶忙捧上李克用随身金帛箭囊,克用抽出雕翎三支,先交存勖一支,略带怒气说道:“我平身有三大遗恨,这第一件就是跟朱温打来打去斗了一辈子,到了最后还是没干过他,眼睁睁地看着他夺了大唐的江山,坐上了皇位,乃遗恨一也,我死后你一定要把他办咯!”李克用又抽出第二支雕翎,仍略带怒气说道:”这第二件事就是当年刘仁恭落难时投奔我,我亲手将其扶持到幽州节度使的宝座上,没成想这家伙是个天生的白眼狼,非但不心怀感激,反而恩将仇报趁着我醉酒,在木瓜涧将我们打了个落花流水,乃遗恨二也。”接着李克用双手颤抖地抽出第三支雕翎,提声怒道:”耶律阿保机本来是个小辈儿,我好心好意跟他结盟,双方真诚地约为兄弟,还一起商量要干掉朱温。没想到他嘴上说得好好的,出了门就不认账,趁着我和刘仁恭对战朱温的时候,偷偷出兵攻打幽州,搞得我焦头烂额!更气人的是朱温建国后他居然派人去找他讨封,这摆明是把我李克用当猴耍吗!这仇也必须报!”
李克用最后说道:“只此三愿未平,令孤遗恨终身。”话音未落,李克用胸口一挺,两目上翻,一命呜呼,终年五十三岁。
李克用终生不用朱梁年号,亡时乃大唐天祐五年正月辛卯,灵柩葬于雁门。正是:
时危思良将,
勤王赴长安。
福祸聚一身,
忠奸分两边。
嘱命三支箭,
梁燕并契丹。
国仇嗣子报,
后世整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