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 第41章 再拒朝廷

第41章 再拒朝廷

第41章 再拒朝廷 (第2/2页)
  
  陈过庭在心底叹了口气。
  
  他不想诛杀奸佞?
  
  他之所以会被贬到黄州,就是因为方腊民乱之后,他上书说蔡京、王黼、朱勔等人,皆不能辞咎宜正典刑。
  
  这才被贬了出去,本来是要把他弄到海州的,但是人家是正统的旧党士大夫,有人护着,到了黄州就不走了。
  
  反正都被赶出汴梁了,蔡京也懒得理会计较。
  
  在他们新旧两党看来,出了京离开了汴梁,那就什么都不是了。
  
  没事写两首贬黜诗得了,今后朝廷国家大事,都与你无关了。
  
  陈绍虽然确实离不开,也不敢完全信任大宋,但是他还是很真诚地对陈过庭说道:“如今朝廷虽然屡败,但是方针大略是没错的,在河北招募义军,多多起用贤臣,早晚都能将鞑子击退。”
  
  “望朝中诸位,与我们定难军一道,勠力同心,咱们一起把女真鞑子歼灭。如今北境被他们屠戮一空,若是能做成此事,则中原百年之内,再无外患矣!”
  
  这话说的一点毛病都没有,但是陈过庭却脸色一苦。
  
  道理确实是这么个道理,但是汴梁真的快顶不住了,朝廷中已经出现了一大批主和派,要与完颜宗望和谈,希望给些钱财人口,就让他们自行离去。
  
  官家那里,犹疑不定,也不是个能决断的。而且到了这个时候,他也不肯整治他的那些近臣。
  
  如今最好的办法,就是陈绍提兵东进,他刚刚击败了完颜宗翰,正是军心士气最高的时候。
  
  而且朝廷也确实对他很是忌惮,希望他能主动进朝,哪怕给他一个枢密使的高位,也比让他拥兵在外强。
  
  大宋开国这么多年,拥兵最多的是童贯,当年节制西北、西南、河东所有兵马。
  
  第二恐怕就是这个陈绍了。
  
  童贯虽然领兵几十万,但是没有一个人觉得他会反,因为他就是一个宦官,所有权力都来自于皇帝。
  
  只要皇帝一声令下,没有多少人会继续追随他。
  
  陈绍则不一样,他手下这些人,但知有陈绍,不知有皇帝。
  
  甚至他最主要的手下,大多都是原本西夏的人,从根上就不是宋人。
  
  他自己有财计、粮食还有无数的战马。
  
  他其实早就拥有和朝廷分庭抗礼的资格,只是一直没有称王称帝。
  
  只要他肯进汴梁为官,哪怕是破格提拔,哪怕是打破重文轻武的传统,大家也是乐意见到的。
  
  只要把西北定难军收回朝廷,如今的女真鞑子就不足为惧了,大宋真有可能会实现对北方异族前所未有的胜利。
  
  李纲以前是最忌惮陈绍的,时不时就上书要求朝廷防备陈绍。
  
  如今也是一力主张让陈绍入京,甚至保证只要他肯入京,便让他担任此次抗金的前线总管。
  
  把所有权力都让出来也无所谓。
  
  陈绍把陈过庭送了出来,握着他的手,说道:“如今是国家危难之际,请你回去之后,务必帮我传话。就说我陈绍之心,坦坦荡荡,请朝中诸公不要无端猜疑,浪费精力。”
  
  “大家齐心,将心思用在女真人身上。女真是小部落,而契丹已经覆灭,这正是天赐良机,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勿要辜负了此次机会。”
  
  陈过庭明知道自己应该尽力劝说陈绍入京,也知道他所说的,大概率是巧言舌辩,但就是觉得无法辩驳。
  
  甚至在他心底,还有一丝小小的期望,这一切要都是真的该多好。
  
  即使回去之后,还要面对完颜宗望的大军威胁,但是陈过庭依然忍不住畅想攻灭鞑子之后的美好。
  
  他对陈绍印象不错,但是已经走出军营之后,寒风一吹,陈过庭又清醒了些。
  
  他想起传闻,曾经童贯、谭稹都对陈绍赞不绝口,觉得他是个知恩图报,忠诚可靠之人。
  
  后来都恨不得把陈绍亲手弄死。
  
  他到底.是不是装的。
  
  陈过庭叹了口气,根本想不通。
  
  他没有立刻离开,而是转道往下一个目标那里去,他还有个使命就是让王禀速速参战。
  
  ——
  
  送走了陈过庭,陈绍一屁股坐下,让手下人继续讨论。
  
  他自己则闭着眼睛,躺在椅子上,思考起汴梁的局势来。
  
  如今东路战线那边,有胜有败,总的来说是输多胜少。
  
  西军的姚古正在率兵勤王,除此之外,没有多少能打的军队。
  
  那些操练松弛,甲胄如纸,弓都拉不开的厢军,去汴梁勤王基本等于送死。
  
  女真鞑子一个冲锋,陈绍根本不知道他们要怎么挡。
  
  所以他说的本来就是肺腑之言,要他们别信任勤王的厢军。
  
  大宋厢军有多垃圾,陈绍是亲眼见识过的,当初平定方腊的时候,那些当地厢军的作用,也就是放屁添风。
  
  眼见陈绍在一旁闭着眼睛冥想,许进突然有些慌,赶紧从桌案前离开,来到陈绍跟前。
  
  “节帅,不要被这些人的话搅扰了心神。”
  
  陈绍点了点头。
  
  别说他自己根本没想去,就算是陈绍自己想去,定难军这个集团,也会尽力阻止的。
  
  如今的陈绍,一人身上系着无数人的利益,每一步怎么走,都至关重要。
  
  陈绍此时觉得自己也很迷惘,提兵东进是不可能的,因为他真的信不过大宋。
  
  张觉的事,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大宋对待武将的态度,一直挺让人寒心的。
  
  更何况自己还不是他们的自己人。
  
  但是如果不去的话,完颜宗望那路人马,在河北杀得很惨烈。
  
  虽然陈绍前段时间,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大同府战事上,但是关于汴梁的军报,他也一直在看。
  
  如果是西路军和定难军是棋逢对手,那完颜宗望在东路,基本上如入无人之境。
  
  别说完颜宗望了,就连郭药师,都不是他们能抵挡的。
  
  陈绍从胡思乱想中缓过神来,这才来到几人跟前,继续和他们讨论迁移百姓的事。
  
  无论如何,先把自己这一亩三分地顾好,总没有错。
  
  ——
  
  东路军的战事,确实比陈绍看的军报要惨烈不少。
  
  高俅辛辛苦苦,练出一支兵马之后,就此一病不起。
  
  如今还在榻上躺着,根本起不来。
  
  但是这支兵马,赵佶却不舍得投入战斗,而是留在自己身边,保护自己的安全。
  
  必要时候,带着皇帝突围出去,这就是赵佶的想法。
  
  如此一来,耗费了大量钱财,以及高俅等人的心血操练出来的京营新军,从宋金开战到如今,甚至还没有上过战场。
  
  虽然李纲几次上书,要朝廷把经营新军的指挥权暂时交给自己。
  
  但是赵佶就是铁了心不松口,势必要这支人马,留下来照顾自己。
  
  而李纲为了让他把这支兵马放出来,几次上书直言女真鞑子的可怕,更是把赵佶吓得不轻。
  
  这几日,赵佶比较难受,天天很早就醒来,经常摸着自己的脖子,慨叹这大好头颅还在。
  
  往日里这哥几个经常一起夜夜笙歌,晚上夜宴歌舞,临近天明方休。
  
  如今连赵佶也顾不上这些了,除了每日依旧和梁师成等家奴去神宵宫给自己祈福之外,就躲在艮岳里不出来。
  
  他虽然任命李纲为京城四壁守御使,但依然很讨厌这个人。
  
  因为只要让李纲看到了他,要么拉着官家去御驾亲征,要么就是让赵官家赶紧把皇帝之位传给太子,由太子代替他御驾亲征。
  
  一大早,他刚刚用完早膳,就听到内侍省的人匆匆赶来。
  
  不用说,又有紧急军情了。
  
  赵佶突然长叹一声,觉得心烦意乱,不想去听什么鸟军情。
  
  他直接站起身来,一甩袖子就走。
  
  听不到,省却烦恼!
  
  ——
  
  河东太原府,另一个兵营之中。
  
  帐前帐后,顶盔贯甲的环庆军按剑侍立,将这里围得森严。
  
  有的属官幕僚想来禀见,向河东河北第一将问个安好,都被客客气气的挡驾。
  
  王禀很重视陈过庭的到来,客客气气把他迎了进来。
  
  陈过庭这次吸取了教训,上来就开门见山,不给王禀拒绝的机会。
  
  对于汴梁的军报,王禀一清二楚,他也知道局势十分危急。
  
  “还望太尉早发救兵!”陈过庭说道动情处,直接抱拳道。
  
  王禀叹了口气,他知道,这一拜之后,自己必须要离开了。
  
  可自己离开了,河东就属于陈绍了,这里除了陈绍的灵武军,再也找不到另一方像样的势力。
  
  要知道王禀此人,同样在宦海中沉浮几十年,早就看透了很多事情。
  
  陈过庭的此番言语和做派,说明他来的时候,已经收到了死命令,若是王禀不出兵东进,将来是要被清算的。
  
  王禀和陈绍不同,没有陈绍的底气,他只能选择妥协。
  
  带着还不成熟的新军,以及军心士气都很差的环庆军,前往东边勤王。
  
  陈过庭看他不说话,还以为这王禀和陈绍一样,都准备抗旨不尊呢。
  
  他刚要继续说话,王禀点了点头,说道:“既然是官家的意思,我不日就启程东进。”
  
  陈过庭大喜,说道:“王太尉深明大义!”
  
  王禀心中苦笑,自己离开河东不难,再回来可就难了。
  
  自己在这里的时候,他陈绍多少还有些忌惮,自己离开之后,他就可以更加肆无忌惮地蚕食掉河东了。
  
  他已经占领了整个云内诸州,北方屏藩在他手里。
  
  若是再有了河东,不用全部屯兵,只要有太原,谁还能治得了他。
  
  说句不好听的,陈绍的威胁,在王禀看来,比女真鞑子还要大。
  
  他很想和陈过庭说一声,但是考虑到,即使自己说了,他们也拿不出任何办法来,还有可能会因此惹恼陈绍。
  
  王禀默然无语,一句话也没说。
  
  如今大宋风雨飘摇之际,是万万不能得罪陈绍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黄昏分界 都市极品医神叶辰夏若雪 傅廷修孟宁 李辰安钟离若水 陆长生叶秋白 长夜君主 天人图谱 末日乐园 被退婚后,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李辰安钟离若水 柯南里的捡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