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宋不亡,天理难容 (第2/2页)
这些人行军时候,基本上是归拢到轻骑范畴。
可在攻坚战时候,又都是一身皮甲衬里,外面再套一层锁甲。有些军士还额外多带一套带护心的鳞甲,丢给辅兵驼带。
这种披甲程度,完全可以称之为重骑。
在轻骑和重骑间来回变幻,战斗力越发的强大,那种自信到骨子里的军心士气威严,更是凌然不可侵犯。
就是他们的战马坐骑,也有专门的辅军照料,每一匹的主力战马,都有自己的装备。
厚厚的白迭布为马套,几层白迭棉捶打成一层,外面再是防水的油布。既能御寒防潮又有一定防护能力。
每名贺兰山军团的战士,不论出身何处,兵刃都是各种齐备。
几乎人手一条精工打造的马槊,有些立过功劳的狗大户,甚至连马槊都他妈还有备用的。
至于马剑、长刀、铁骨朵等近战兵刃,丫丫叉叉的每人至少带了三四柄,都由辅军和驮马带着。
强弓硬弩更是不必说了,羽箭驽矢都是兴庆府的武库中精选出来的上等货色,西夏的匠作工艺十分纯熟,不输给辽宋。
原本随军所运其他物资从简,只有粮秣充足。
但是自从陈绍在河东站稳脚跟之后,这吃的档次也迅速地提高,没办法要让马儿跑,就得先让马儿吃饱。
他们的军粮都是精制的混合和肉干的炒麦,熬出的上好肉酱。一罐子一罐子的盐蛋,一葫芦一葫芦的烈酒好醋。
连马料都全是好盐豆与糖块!
这是走的妥妥的精兵路线,就为了和鞑子野战,天生为了硬仗而生。
要是一般的小战斗,出动这支兵马,哪怕是打赢了,都有可能会亏
如此装备程度,足见韩世忠在定难军中的地位,灵武军也只能瞠乎其后。
没办法,这是陈大帅的御用打手,创业初期的很多硬仗,都是他一手打出来的。
如今在大同府外,和女真人野战的,大多也是韩世忠的手下。
随着大同府被陈绍围住,他也不断派人,去大宋讨要物资。
并且指名道姓,要求赵佶诛杀奸佞,抄家以赴国难。
大宋国力在这个时代傲视群伦,只是这国力,完全未曾发挥出来!
无与伦比的生产力,全都沦为上层敛财,过奢靡生活的工具。
随着陈绍在河东的渗透,以及灵武军到达五台山地区,大宋又一次选择了视而不见。
自欺欺人。
我不去看,就不知道你在河东渗透,随便你吧
要是能打败女真西路军,大宋也不亏,面对陈绍也好,面对完颜宗翰也罢,对他们来说都差不多
这一日赖在太原城中已经五天的陈绍,正在房中,与萧氏对坐而食。
过了今天,她就要离开了。
萧氏很贴心地问道:“老爷,要不要留下几个西域的狐媚子伺候。”
陈绍摇了摇头,“我要把心思用在打仗上。”
萧氏笑了,嘴角牵起一抹浅涡儿,笑容虽带着几分戏谑,却仍是充满妩媚:“祝我家老爷旗开得胜,高歌猛进。”
陈绍看着外面的,风中夹杂着一些雪花,马上又要到腊月了。
当年在东京,话犹在耳。
今年,又没法和师师一起守岁.——
韩世忠再次获胜,缴获了不少物资,带队回营。
数千骑兵一起行动起来,拉出来的阵仗比同等数目的步军大上好几倍。
行军途中,卷起一路雪尘,盔铠反射雪光,更是耀眼夺目。
云内之地,还残留的坞堡中,那些豪强在墙缝里,看见这等军容,都只觉得双股战栗。
以前是女真,如今又来了一支定难军,两边在他们的土地上厮杀,而他们只能充当看客。
甚至还会成为猎物和补充辎重的血包。
好在不管是抢掠了整个契丹的女真人,还是为这一战潜心准备了好多年的定难军,都不是很缺粮草补给。
这才没有对云内的豪强赶尽杀绝,而是尽力拉拢他们。
对于云内之地的人们而言,在大辽的统治崩溃之后,原有的体系完全崩塌。
大家伙各自占领一些地盘,互相攻杀抢掠,就算坐拥一定实力的人物,在这乱世之地也有朝不保夕的感觉。
女真人太过残暴,即使是暂时投降,对于这些地方实力派而言,也并不甘心归附。
生怕哪天就被女真人给宰了。
对于云内之地豪强而言,他们并不在乎投降于谁,对大辽也没有多少的忠心,大家求的是一个稳定。
关键是要投降给足够强的一方,这离乱的日子,过一次就足够了!
可不想降了又降,所以还是有很多豪强,正在观望。
慢慢的,大家发现,原来这个定难军,还是大宋的武装。
大宋再怎么说也是一个庞大的帝国,和大辽并称于世百余年,怎么也比其他小势力可靠许多。
而且女真鞑子凶蛮,一路过来屠城无数,造成了北地庞大的难民潮。
大宋又富庶得很,不管从哪个角度比,都强过女真那些深山老林出来的鞑子许多。
所以人心渐渐偏向定难军,此时韩世忠不断地耀武扬威,就是要让这些云内豪强看看,自己的实力,足够庇护他们。
正在行军的韩世忠,突然瞧见远处来了一个哨骑,靠近之后递给他的亲兵一个竹筒。
亲兵取出竹筒内的书信,送到韩世忠身边。
他匆匆读了一遍,发现是陈绍送来的军报。
韩世忠纵马出列,在马背上放缓了速度,一群亲卫也赶紧凑上来。
李孝忠和朱令灵,在讨论之后,一致发现女真的西路军,非常急于南下。
如此一来,他们反倒不急着围攻大同了,与其让女真大军在大同府,倚仗城墙而战。
不如放出来打!
他们把这个想法,告诉陈绍之后,陈绍派人送信,想听韩世忠的意见。
老韩在路边驻马,看着手下人行军,这一路北上,出乎意料的起到了震慑云内之地的作用。
骑军大队行军,其实并不比步军大队快捷多少。马骡比起人更容易累,更容易病。伺候这些牲口可是一门技术活儿,很难长久保持良好状态。
云中营当中那些云内子弟,就起着向导作用,一路还要安排在沿途他们可以控制的坞堡当中休整补充。
在云内,即使你没有投靠哪边,定难军和女真鞑子这两方,要来你的坞壁修整,他们也不敢拒绝。
只不过,以前时候,这些坞堡中的豪强还没有死心归附,这沿途补充休整是件多少有些麻烦的事情。
随着几次战斗的胜利,他这支强军要北上攻占大同的消息,如长了翅膀一般在云内之地地方豪强中流传开。
从那之后,定难军一路补充休整,都会被相当热情地接应招待。
不仅会尽力拿出自己存的那点精粮好秣,来补充军马,地方豪强们都拼命想求见韩世忠,想多塞几个精锐子弟到云中营去。
经过了大辽覆灭的洗礼,他们也看清楚了,乱世当中命贱如纸,哪怕有点地位的豪强子弟也是如此。
而乱世当中,机会也多,是选边站的好时机!
搞不好,就能挣扎出家族将来的百年富贵!豁出去几条子弟的性命,简直不值一提。
在和平年代,你想要这种机会,难如登天!
乱世已经来临了,谁没把握住,那他的后人就只能继续挣扎。
这样豪赌的机会,赌赢的概率极大,因为选项就那么几个,而且打的怎么样,都是可以查的。
看着手下一个个进入坞壁,韩世忠依旧在路边驻马,思考陈绍送来这封军报的内容。
把鞑子放出来决战
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也很危险。
可继续这样在附近袭扰,也不是个办法。
韩世忠犹豫不定的时候,突然脑中灵光一闪,自己何必操这个心。
只需要告诉节帅,他下命令之后,自己一定死战就得了。
我韩世忠是个大将,不是此战的统帅,节帅他派人来问,或许根本不是等待我的意见,而是要看到我的决心。
想通了这一点,韩世忠长舒一口气,对哨骑说道:“回去告诉节帅,无论是怎么打,我韩世忠都会为节帅死战,不敢后退半步。”
——
朱令灵的大营,设立在龙首山的一处高丘之上。
这高丘上设中军大帐,另有拱卫中军的营帐布列,将大帐围住。
外围加以栅栏雪壕,另外设了四角望楼,可以登高望远,只是如今马上入冬,天色一直阴沉,视野不算开阔。
其他的骑军各指挥,则是散布左右,如梅花花瓣一般张开布设成一个个营寨,牢牢的拱卫着中军大帐所在的花蕊。
每个营寨互相之间的距离,都在强弩的射程范围内,并且每个营寨当中,都留出了足堪骑兵出击的通路,正是标准的骑兵军寨。
横山羌人的善战无须多表,山地战中,更是如鱼得水。
银州军团先锋主力,就在这里扎稳营盘张开,等候着前线的局势变化,然后就做出最为迅捷有力的反应。
其实这三营,是需要一个共同指挥的,来协调随时爆发的真正大战。
但是因为三人的实力差不多,也就没有选出个总指挥来,有事还要请教后方的陈绍。
但是隐隐之中,韩世忠是要压过其他两人一头的,陈绍也慢慢下令,让两边配合韩世忠的行动。
所以他实际上,已经是三路人马总指挥,只是没有明文定下来。
朱令灵对此没有异议,他不是要争前线指挥这种小事,而是先付出全部的努力,把这块蛋糕尽量做到最大,然后再来分!
此刻在装点简单的老朱的中军大帐当中,老朱听着手下人的汇报,尤其是韩世忠的那番话,立刻就肃然起敬。
“活到老,学到老啊!”
“这韩大将主,不愧是跟随节帅最久的人,说话就是妥当!”朱令灵有些后怕,“幸亏俺没有急着回报,而是先看看他们的说辞。如今看来李孝忠说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马上派人去节帅那里,就说我们银州兵上下,和韩将军是一样的,都等待节帅的命令,然后死战!”
其实把女真人放出来这件事,已经板上钉钉了。
女真鞑子南下的欲望,比定难军北上的欲望要大。
定难军可以不要大同,僵持个几年也没问题,但是西路军和宗翰不能等。
他们还要和宗望比赛。
急的是敌人,不是我们,那还去城下作甚。攻城要死的人,比野战多多了。
甚至都可以退回应州防御。
当然,这只是遇到凶险情况时候的办法,只要能打,就在野战中消灭他们。
守城局限性太大了。
——
李孝忠的大营在桑干河一侧。
沿河而建,每日里也会出击,但是没有韩世忠的战绩漂亮,算是胜负相当。
今天小雪终于停了,太阳难得的从层云中探出头来,照得四周冰雪一片闪亮耀眼。在
桑干河一侧的瞭望楼上,目力好的人,站在制高点,甚而能看见方圆十余里的动静。
即使是看不清楚,若是有大军来,也能大概瞧见。
阳光照在河面上反射的光芒太亮,李孝忠正带着人,在桑干河的冰面上,布置一些工事,暗藏火药。
作为陈绍在定难军时候,难得发展出来的一项进步技术,火药在定难军的运用还算很广。
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信号弹,其次便是爆炸。
缺点依然是,没有能把火药发射出去的技术和容器。
李孝忠没有和其他两个货一样,对陈绍大表忠心,但是他行动上一点也没落下。
已经开始备战。
在防守上,他的造诣极高,层层布防有模有样。
这次引女真人出来,也是他率先想出来的。
按照原定的计划,其实是在各条线上进攻。
因为那时候,陈绍觉得女真人正在连胜,心高气傲之下,肯定容不得自己的地盘被进攻。
但是完颜宗翰一心要南下,结果把女真兵马,集中到了大同城中。
攻城,一下子成为代价很大的一件事,而且大概率成功不了。
陈绍也不知道完颜宗翰是有战略眼光,还是单纯地在心底,没拿大辽西部这些贫瘠的地盘当回事。
——
就在三个营的人马备战时候,大同府内的鞑子,也没有闲着。
在云内的群山之间,一处山峰之上。
夏州远哨从南面攀爬而上,而女真巡哨从北面攀爬而上。
因为这座山峰正对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站在此处,就可将此通路十余里范围都一览无遗。
所以两支巡哨都将坐骑留在山下攀援而上侦查,结果就正好撞在一处!
夏州兵一抬头,正看见十几名女真鞑子从山棱线上冒出来,双方士卒面对面.
两边都是刚刚攀援上来,全都喘着粗气,而且都是结实矫健精锐敢战之士。
双方只目瞪口呆了一瞬,便同时怒吼,互相挥舞兵刃狠狠迎上!
没有一点犹豫,厮杀顿时就在这山头爆发,双方既然能为尖哨,就都是军中精锐。
哪怕此次遭遇猝不及防,几乎都同时反应过来。一时间,有两三对军士,同时将兵刃捅进对方身体,然后就连在一起倒了下来!
这场遭遇战,是如今云内无数战斗的一个缩影,最终人数占优的夏州兵,险胜收尾。
本以为和平日一样,夏州兵一边咒骂,一边收拾战死同伴的遗体。
有两个还在吐血的女真鞑子,也被几个军士死死按住,正翻绳子捆上,准备带回去拷打审问。
女真人如今打仗,经常坐在一起商量,即使是普通甲士,有时候也知道很多情报。
还有人在照料自家弟兄上药,或者在给其他女真鞑子补刀。
有人跌坐在地上重重喘息,每一次和女真鞑子对上,饶是以夏州兵如此强军,都是极大的负担!
还有几个命大的女真鞑子现在已经连滚带爬的跑到了半山腰,只剩下几个小点了。
占了这个紧要的位置,十分关键,从此在这片区域,两边的哨探就分出了胜负。
这里的视野,可以轻松发现敌人的哨探,并且偷偷过去暗杀。
突然,一名军士默不作声的拍了拍都头肩膀,指向北面。
见手下脸色难看,这位夏州兵都头赶紧望去,一看吓了一跳。
山脚之下,正是那条蜿蜒曲折的山道,一支军马,向北而行。
足有数千骑的规模,加上随军苍头弹压等辅军,黑压压的将这狭窄山道挤满。
他们沉默不言,马嘴也被束住,让它们尽量不要叫出声来。
马上的骑士粗壮结实,远远就能感觉到他们的剽悍凶猛之气。
已经交手数次,夏州哨探当然知道,这些正是女真大军。
这不是普通的女真大军,看这规模,肯定是大同府的女真鞑子出来了!
他们这是从哪绕过来的!
都头转身咬牙切齿的下令:“赶紧回去,禀报将主,就说大同的女真鞑子出动了!”
女真人没有等待陈绍做好所有安排,他们出动了。
人家也有自己的决断,不会因为你的决定,而来配合你。
这才是战争。
两边的僵持,终于被宗翰打破,大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