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 第66章 砥定河西,汉唐故土

第66章 砥定河西,汉唐故土

第66章 砥定河西,汉唐故土 (第2/2页)
  
  有疑虑的地方,就问问张英如此安排出于何种考虑,此人有何功绩。
  
  两人一问一答,研究到暮色西斜,下人上来掌灯,这才惊觉天色已晚。
  
  陈绍晃了晃脑袋,脖子已经很酸,他无力地说道:“成了,主要的官员就这么定了吧,再往下一层去,咱们也不要一手包办,这些官员,也要给他们一些自主权。”
  
  张英不以为然,他自己准备去逐一考量,然后再落定。
  
  ——
  
  河北。
  
  童贯所在的宣帅行辕,仍在原地不尴不尬的停留,不进不退,不打不和,欺上瞒下
  
  行辕秩序,更乱得不像样了,越来越多的民夫、败军不断的退下来,童贯也没有下令收拢。
  
  各部人马,茫然无措,其中有一些就开始自发撤回西北。
  
  他们一路上更没个军纪,碰到啥抢啥,搅得河北各地苦不堪言。
  
  环庆军在高粱河北覆没,鄜延军万分丢脸地被吓回高粱河南岸,败兵民夫不断的溃退下来,人人都如行尸走肉一般,见人就说前线惨状,说刘延庆的胆小,恨老种小种他们主动收军不支援。
  
  总之骂谁的都有,骂皇帝的也不少,局势糜烂到难以想象的地步了。
  
  世人只知道大宋伐辽,丢人现眼,似乎是宋军将士无能。却不知道,大宋对他们这些前线将士做了什么.
  
  再加上童贯不知道发了什么疯,横在这里装死,还隔绝了白沟河南面与这里的通路消息。
  
  高粱河南,白沟河北这一片地方,宋军民夫在这里四下混杂军资转运体系完全崩溃。
  
  人人都是灰心失望到了极处。军士们闹着要罢兵回陕西老家,民夫们都想着赶紧散了这换役也各自归乡。
  
  人人都是咒骂,这么大的一个大宋,怎么就出不了一个真正的豪杰,连这么一个燕京孤城,都打不下来!
  
  此地的纷乱景象,比之前更甚。
  
  终于,老种默许了很多西军宿将,率兵返还的现象。
  
  西军开始有组织地撤退,根本不打了。
  
  你朝廷和童宣帅不是裁撤我们的将领么,我们回西北去了,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有能耐,你发兵平叛!
  
  其实真怪不上老种,他再不松口,可能真要哗变了。
  
  西军上下的忍耐,都已经到了极限,这仗打得他们无比窝囊。
  
  老种小种虽然有威望,但是在这个时候,也不敢轻易下场了,只能小心翼翼地收拾自己的种家军,上报朝廷请求撤退。
  
  河北如今就是一个火药桶,稍有不慎,就可能彻底动乱起来。
  
  汴梁可是无险可依的,闹将起来的大头兵,真的杀到了京畿腹地的开封府,那热闹就大了。
  
  女真人什么都不用干,跟在后面就行了。
  
  西军回撤的消息,传到陈绍营帐的时候,他正准备启程西征。
  
  看完军报,也只是默然许久。
  
  此时再让他给童贯写信,他也懒得写了。
  
  估计写了也没用,人老了之后,若是昏聩,那是真的叫不醒的。
  
  强如汉武帝、唐玄宗,都不能免俗,童贯何德何能,他能重振旗鼓才怪呢。
  
  这个人已经垮了。
  
  在陈绍眼里,他如今就是个活死人,披着宣帅皮的真太监。
  
  陈绍决定先把自己的事做好,要做最坏的打算,靖康浩劫可能依然会到来。
  
  自己要有出关对抗女真铁骑的实力!
  
  陈绍的定难西征军,向瓜沙进发,瓜沙古称敦煌!
  
  敦煌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罗布泊,北靠磷绚蛇曲的北塞山,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
  
  两汉时候,这里是西域胡商跨过玉门关,东进中原的必经之路!
  
  这片绿洲像是上天赐予沙漠的一块宝藏之地,面积不是很大,但是土地肥沃,在这个靠近沙漠戈壁的天然小盆地中,党河雪水滋润着肥田沃土,绿树浓荫挡住了黑风黄沙,粮米旱满保收,瓜果四季飘香!
  
  敦,大也;煌,盛也。
  
  敦煌,不折不扣,是大漠古道中的奇迹之城。
  
  当年武帝时候,大汉国力鼎盛,兵威震慑四海。
  
  为了彻底断绝匈奴与西羌的通路和联系,捍卫边关和丝绸之路的安全。
  
  汉武帝刘彻在河西设置了酒泉郡和武威郡。
  
  并采用设防、屯垦、移民等措施,不断充实、加强建设河西。
  
  后来又将酒泉、武威二郡分别拆置敦煌、张掖两郡。
  
  又从令居经敦煌直至盐泽今罗布泊修筑了长城和烽涟,并设置了阳关、玉门关。
  
  汉武帝大手一挥,列四郡,据两关,来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
  
  雄主的手笔,确实不同凡响。
  
  这条道路,也成为沟通东西文明的桥梁。
  
  从此,中国的丝绸及先进技术源源不断地传播到中亚,西亚和欧洲。
  
  欧州、地中海沿岸和西域的玉器、玛瑙、奇禽异兽长途转运到中国。
  
  使臣、将士、商贾、僧侣往来东西,都要经过丝路要道敦煌,让这里成为中西交通的“咽喉锁钥”。
  
  二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国,获汗血马;赵破奴击败姑师国俘获楼兰王,都是以敦煌为粮草、兵马供应基地而一举获胜的。
  
  因此这里的汉人很多很多,占当地居民的八成以上,于是这里就出现了这样一副奇景,当西域与中原隔绝往来之后,瓜沙二州有大量的汉人。
  
  反而是在瓜沙东面,更靠近中原的地方,被吐蕃人、回讫人、党项人占据。
  
  但也正因如此,西域汉人与中原断绝往来,已有上百年之久,这些孤悬于外的汉人,建归义军,自立金山国,依旧传承着汉人的文化和血脉。
  
  后来,金山国的统治者一味打压当地少数民族的错误政策,使得他们处处树敌。
  
  孤悬域外,得不到中原的支持,却不能笼络当地人心,结局已经注定。
  
  渐渐的,归义军的荣耀不再。金山国渐渐没落,反而要敬甘州回鹘为父可汗,后来党项人崛起,建立了西夏,他们又只能仰仗西夏人的鼻息生活。
  
  党项人在这里,占据着最重要的两个城池,外面是回鹘人首领和汉人豪强的天下。
  
  他们是在敦煌这块特定的土地上产生的地方大族,其中历史渊源最久远的家族要追溯到汉朝,自汉以来,他们在沙州世代官宦,历久不衰,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势力,牢牢地控制着这片沙漠绿州,在漫长的岁月中垄断了敦煌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命脉。
  
  回鹘人,又分为好几个势力。
  
  此时的回鹘人,是信佛的,除了部落的士卒外,也有僧兵武装。
  
  局势十分复杂。
  
  陈绍以堂堂之师,亲统大军到了葫芦河,从此再往前去就是瓜州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古诗中的场景,此刻具象在他的眼前,陈绍才明白这些诗人真是天才中的天才。
  
  描写的实在是太到位了
  
  暮色苍茫,夕阳西下,定难军将士正在安营扎寨,要在葫芦河边驻扎下来。
  
  毡帐如同突然生长在河边的一朵朵蘑菇,绵延开去,无穷无尽。
  
  尽管瓜州的各方势力,主动冒险来偷袭的可能不大,不过排布在外线的人马,还是按照规矩,一丝不苟的挖战壕、设拒马,做好了防御准备。
  
  跟着陈大帅,别的你可以不会,但是修筑工事,那必须精通。
  
  谁没在银夏、兴灵广袤的土地上,热火朝天地修筑过堡寨,如果你没修过,那你一定是新兵蛋子,不是老定难军。
  
  虽然定难军,成立也不过才两三年。
  
  这一路上,陈绍是亲眼见过了雕刻在沟壑峭壁上的佛像,见过了大漠驼铃、瀚海蜃景、胡杨秋色、清泉绿洲.
  
  异域风光固然优美,但是见多了也就索然无趣,每日感觉最深的反而是白天的烈日炎炎,夜晚时的秋风刺骨,还有风起时的漫天黄沙。
  
  也难怪,诗人们会留下: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在队伍中,多了一营回鹘人马,他们对这里是轻车熟路,正带着其他营的人马,在河中取水沐浴,洗刷马匹。
  
  陈绍来到此地驻扎以后,没有马上进攻,毕竟他还不清楚,各路人马反抗的意志如何。
  
  所以他派出许多使者,去各处召降,此时投降的好处是最多的。
  
  只要反抗一天,待遇就会下降,最后若是顽抗到底,那就和党项人一样。
  
  不得不说,他这番劝降还是很有威慑力的。
  
  第二天就有一些汉人豪强来投,他们又没有称霸一方的野心,换个朝廷根本无所谓。
  
  而且还是本族人的统治,说不定还有好处。
  
  紧接着又陆陆续续,有一些吐蕃人来投。
  
  吐蕃人在王朝覆灭之后,过得一直很不如意,在哪都是最底层。
  
  一般都是在高山游牧,受尽各方的盘剥欺凌,他们希望陈绍能带来一个稳定的秩序。
  
  到了第五天,陈绍正在营中,宴请新归附的汉人豪强。
  
  突然有人来报,说是瓜州回鹘都督药罗葛·悉里,带着两千帐回鹘人,往西逃窜,去投奔西洲回鹘了。
  
  陈绍捏着酒杯,沉默了一会,西洲回鹘那地方,就是后世的吐鲁番
  
  这些人不信任自己,或许是怕自己剥夺了他们的首领资格,将他们的子民分离开来。
  
  说实话,看人真准
  
  陈绍确实是这么打算的。
  
  相比较汉人,他们还是更信任同宗同族的西州回鹘王国。
  
  第二天,药罗葛都督家族上供马匹一千,布料十驼,祈求陈绍庇护。
  
  这个家族是回鹘商队的领袖,一直帮西夏管理玉石贸易通道,陈绍欣然接受,并且赠送了回礼,保证他们可以继续经商。
  
  至于以后的事,等完全打下来再说,自己也是有商队的。
  
  这伙人可以加入,但是想要继续垄断这条商路,那就不可能了。
  
  这地方太赚钱了,不可能让别人来赚的。
  
  因为来到瓜州,要通过一大段沙漠,所以陈绍的重型攻城器械基本没带。
  
  等到来降的人少了,陈绍正式出兵,要对付城中的党项人。
  
  这两州加起来,不过五千骑兵,而且凉王李安全已死,他们属于是群龙无首。
  
  没有人会怀疑胜负关系,只是都在观望,看定难军是不是真如传闻中那般不可战胜。
  
  看看他们到底多久能打下来。
  
  结果比他们想象中的都要快。
  
  定难军上下,对于军功的渴望,已经快要入魔了。
  
  攻城时候,看着身边人比自己跑得快,都恨不得拽一把。
  
  晚风起了,羌笛的呜咽声中,最后一缕阳光渐渐消逝在天尽头,陈绍已经破城。
  
  瓜州城头,一队甲胄鲜明的持枪武士,站在陈绍的面前。
  
  他俯瞰这座古城的时候,心里涌现出一个想法。
  
  定难军西征的风采,可能就是大宋君臣上下,对于童贯伐辽时候的畅想。
  
  他们当时,肯定都觉得童贯也该如此。
  
  其实,还真有机会
  
  要是他们别在军中安插那么多的权贵子弟混军功;
  
  要是他们别在战前就裁撤削减西军;
  
  要是他们能用正确的老种、小种为将,而不是胆小如鼠的刘延庆;
  
  要是他们能约束军纪,不要在燕京城里烧杀抢掠
  
  在这场伐辽之战中,他们有无数的机会,全被他们完美的避开了。
  
  陈绍站在千里之外的瓜州城头,遥望中原方向,长舒了一口气。
  
  可能是赵佶这一殿君臣,享福太多了,把大宋的国运都享没了。
  
  所以这么好的机会,摆在他们的面前,这些人也能白白错过。
  
  城中没藏庞哥又主动请缨,去清缴残余的党项力量。
  
  此地不同于兴灵诸州,百姓们不向着党项人,甚至都很仇视原本高高在上的党项贵族。
  
  于是清缴的异常顺利,定难军在哪抓住的党项余孽,也不关押,审问清楚之后就地砍了。
  
  瓜州到手,沙洲已经是唾手可得。
  
  越来越多的回鹘人,开始往西逃窜,要么去投奔西州回鹘,要么去投奔高昌回鹘。
  
  以陈绍如今的兵威,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他派人去联络这两个回鹘的王庭。
  
  再敢接受自己境内的子民,就要出兵讨伐。
  
  他们生怕陈绍以此为借口出兵,不愿意为了他们得罪陈绍,毕竟将来商路还是要经过陈绍地盘,去和中原做生意的。
  
  于是很多回鹘首领被送了过来,还有一些势力大的,他们不敢去要人。
  
  比如说肃州的龙氏,就继续往更西的地方迁移。
  
  中军大帐内,陈绍腰杆笔直,此时天气已经十分寒冷。
  
  他看了一眼帐中诸将,说道:“诸位,此番西征,已经到了最后一站。今日大军开拔,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拿下沙州,毕其功于一役!”
  
  “河西走廊打通之后,咱们定难军,就再不过苦日子了!”
  
  众将轰然大笑。
  
  前段时间,定难军确实很缺钱,但那是定难军财计缺钱,底下的官员、将士并不缺,甚至还主动组织了几次募捐,支持节帅。
  
  这句话节帅说的咬牙切齿的,想来是记起苦日子了。
  
  陈绍在帐中点将,道:
  
  “嵬名利通!”
  
  “末将在!”
  
  一员将领抱拳出列,陈绍抽可根令箭,厉声喝道:“本帅命你率兵立即攻打沙洲南城,断敌水道。”
  
  “遵命!”嵬名利通接过令箭抱拳而出。
  
  他被韩世忠在宥州俘获之后,一直没有怎么被重用,此番节帅终于信任他了。
  
  嵬名利通也看出来了,定难军气势已成,根本无法阻挡,未来西北必然是定难军的天下。
  
  “没藏庞哥!”
  
  “末将在!”
  
  没藏庞哥被李乾顺放水冲走之后,都以为他死了,没想到半路爬了出来,如今早就生龙活虎,此次西征立下无数功劳,回去肯定被重要提拔。
  
  此时他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还没等陈绍下令,他直接说道:“大帅,让末将攻打西城吧,我听说西城地势低,末将愿为大帅先登破城!”
  
  陈绍瞪了他一眼,道:“要不你先立个军令状?”
  
  没藏庞哥想了想,挠头笑道:“末将随便一说,请大帅下令!”
  
  “本帅命你攻打北城。”
  
  “遵命!”
  
  “杨广齐,本帅命你部继续佯攻东城,阻敌退路,机动轻骑不得妄动,随时等候沙州消息,以作赴援!”
  
  杨广齐赶紧领命,自己的机会又来了,这次可一定得把握住。
  
  陈绍扫视一眼,继续说道:“其余诸将悉从本帅调遣,随本帅攻打东城,各营轮番上阵,以车轮战法,不予城中守敌片刻喘息之机!”
  
  “拿下沙洲,则西征完胜,各部人马,俱有封赏!”
  
  沙洲以西就是玉门关。
  
  玉门关,这三个字出来,仿佛就能瞧见大漠的风光。
  
  有一股浓重的底蕴,边塞气息扑面而来。
  
  此地汉代是丝路安检站,唐代是军镇粮仓,西夏降级为税卡。
  
  是控守疏勒河故道,扼守丝路的北线咽喉。
  
  如今,即将被陈绍拿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黄昏分界 都市极品医神叶辰夏若雪 傅廷修孟宁 李辰安钟离若水 陆长生叶秋白 长夜君主 天人图谱 末日乐园 被退婚后,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李辰安钟离若水 柯南里的捡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