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9 章 货币问题 (第2/2页)
能调用的现银不足千万两,还要应付边军饷银、河工开销.....
更别说大明刚开国的洪武年间。”
“所以啊,就得靠诸位‘从天而降’的本事。”陈林突然咧嘴一笑。
“我算过,新钞初期发行量预计一千万两,随着大明经济发展,今后势必会增发。
诸位要是能帮着弄个百八万吨银料,这事就稳了!”
“百八万吨?!”经济学家指着陈林的手都在抖:“放屁!你可知我大明一斤白银能换多少东西?
一两银子够寻常百姓一家五口过一个月,一斤十两,便是十户人家的月用度。
百万吨白银……
你也不怕撑死!”
另一个学着笑道:“别急嘛,小陈不懂经济,就是随口一说。
随即他又解释道:“全球已探明的白银储量约57万吨,2023年全球白银产量才3.6万吨,其中工业用途占比超过60%,比如光伏板、电子元件、医疗器械,这些都离不开白银。”
他顿了顿,看着众人茫然的眼神,换了个通俗的说法:“简单说,白银在现代是‘工业金属’,不是专门用来当钱的。
各国央行的白银储备加起来,总量也才三万多吨。
咱们国家的官方白银储备,加上民间储备,能调动的现货白银,一次性拿出1万吨应该不是问题。”
“1万吨……”陈林掰着手指换算:“一斤十两,一吨是两千斤,便是两万两。
1万吨就是……两亿两?”
历史学家点点头:“洪武年间,朝廷岁入不过两千万贯,其中现银不足百万两;
就算到了万历朝,张居正改革后岁入巅峰,现银也才四百多万两。
1万吨白银,是大明五十年的现银收入!”
“你算得没错,但也不用这么夸张。”
现代经济学家笑着补充,“货币储备不是‘发多少钞就存多少银’,这是古代‘十足准备制’的局限。
现代央行用的是‘部分准备制’,比如储备金率设为20%,意思是银行每放出去100两贷款,只需要存20两白银应对兑换。
咱们给大明设计的储备金率,初期设为30%就够了。”
他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圈:“按新钞发行五千万贯计算,只需一千五百万两白银做储备。
要是向上边申请,协调工业用银调拨、央行储备拆借,给你们凑个3000吨问题不大。
换算成大明的两,差不多是6000万两。
这是什么概念?
按万历年间的粮价,一两银子能买两石米,6000万两能买1.2亿石米,够京城百万百姓吃二十年;
按盐价算,一两银子能买三斤盐,6000万两能买1.8亿斤盐,够全国百姓吃五年。”
“而且要注意,古今计量有细微差别。”
“大明的‘两’是‘库平两’,一斤等于十六两,一两约等于37.3克;
现代的‘吨’是公制,1吨等于1000公斤,3000吨就是3亿克,换算成库平两,约等于804万两?
不对,等一下,我算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