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黎明前的冲刺 (第2/2页)
“史密斯先生,这个穿孔纸带的读取速度,能再快一点吗?”
“汤普森先生,这排电子管的散热设计,真是太巧妙了,能给我们讲讲原理吗?”
他们的问题,依旧保持在“门外汉”的水平,但提问的频率和范围,却大大增加了。
而英国工程师们,在接到大卫“麻痹对手”的指令后,也乐得配合。他们半真半假地讲解着,有时候甚至会故意说错一些参数,来“暴露”自己的“技术弱点”。
他们以为自己在演戏,却不知道,他们的每一个讲解,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次“故意”的失误,都被对面那几双眼睛,贪婪地吸收、记录、分析。
到了晚上,客栈的房间,就变成了世界上最顶级的计算机研究所。
白天默记下来的电路图,被一张张地画在纸上。
零散的指令代码,被一点点地拼接,反推出完整的逻辑架构。
每个人都像上了发条一样,不眠不休。困了,就用冷水洗把脸;饿了,就啃几口干面包。
时间,就在这种黑白颠倒、极度亢奋的状态下,飞速流逝。
一周后。
一个寂静的深夜。
客栈的房间里,灯火通明。
最后一块电路拼图,被画在了那张巨大的图纸上。
负责软件的学者,也敲下了最后一个反推出来的指令代码。
“完成了……”
他虚脱般地靠在椅子上,声音沙哑。
华教授和所有人,都围了过来。
看着桌上那张画满了密密麻麻的电路图、逻辑门和指令集的总设计图,所有人的眼眶,都湿润了。
他们成功了。
在短短的一周时间里,他们凭借着惊人的记忆力、渊博的知识和钢铁般的意志,硬生生将一台结构复杂无比的庞然大物,完整地“复刻”了下来。
这份图纸,就是“费伦提马克一型”的心脏!
有了它,回到国内,他们就有信心,造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电子脑”!
短暂的激动之后,华教授立刻恢复了冷静。
“马上进行最后的核对和验证,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准确无误!”
所有人立刻行动起来,开始对这份来之不易的图纸,进行最后的校验。
然而,就在这个即将大功告成的时刻,一个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新问题,像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横亘在了他们面前。
负责硬件的专家,指着图纸上一个核心处理单元,眉头紧紧地锁了起来。
“老华,你看这里。”
华教授凑了过去。
“这个部分,是整个处理器的核心,负责信号的放大和整形。它的稳定与否,直接决定了整台计算机的运算精度和速度。”
“根据我们的测绘和反向计算,这个单元的核心元件,是一种我们从未见过的特制真空管。”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一行从机柜隐蔽处抄下来的小字。
“型号是‘CV409’。”
“我查阅了我们带来的所有资料,国内现有的所有真空管,没有一种可以替代它。它的响应速度、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比我们最好的军用级真空管,还要高出至少一个数量级。”
这位硬件专家的话,让刚刚还沉浸在喜悦中的所有人,心头猛地一沉。
“也就是说……”华教授的声音有些干涩。
“也就是说,”专家抬起头,眼神里充满了凝重和无奈,“就算我们把这份完美无缺的图纸带回去,我们也造不出这台机器。”
“因为,我们没有它的‘心脏’。”
整个房间,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呆住了。
他们千辛万苦,冒着生命危险,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屠龙之术。
却发现,他们手里,没有那把最关键的龙泉剑。
所有的努力,所有的牺牲,难道就要在最后一步,功亏一篑吗?
一种巨大的失落和不甘,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
华教授看着那张写着“CV409”的纸条,手心冰凉。
他知道,这个问题,已经超出了他们这些技术人员能够解决的范畴。
他必须,立刻去见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