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欢迎来到香港,大家伙 (第1/2页)
为了迎接这位“大家伙”的到来,整个总会都行动了起来。
钱穆校长的中文大学筹备处,在总会雄厚资金的支持下,效率高得惊人。仅仅用了三个月时间,就在九龙塘一处风景优美的山坡上,平整出了一大片土地,一座崭新的三层建筑拔地而起。
整栋楼的设计,完全是按照陈山的要求来的。外墙厚实,唯一的出入口,安装了当时最先进的门禁系统。楼内有独立的供电和空调系统,确保恒温恒湿。用王虎的话来说,这里的安保等级,比港督府还要高。
一切,都是为了给那位金贵的“客人”,提供一个最安全、最舒适的家。
1955年初夏,一个炎热的早晨。
维多利亚港的码头上,气氛显得有些不同寻常。
几辆挂着总会标志的卡车,早早地就等在了泊位旁边。王虎亲自带着上百名穿着统一制服的“城管队”队员,将整个区域围得水泄不通,禁止任何闲杂人等靠近。
雷洛也派出了几十名最精锐的便衣警察,混在码头工人和周围的人群里,警惕地注视着四周。
远处,一艘悬挂着米字旗的货轮,正在缓缓地靠岸。
陈山、梁文辉,以及特地从学校赶来的钱穆校长,都站在码头上,等待着那个历史性的时刻。
“山哥,都安排好了。我们的人已经把从船上到学校的整条路都清空了,保证万无一失。”王虎走到陈山身边,低声汇报道。
陈山点了点头,目光却一直锁定在那艘货轮上。
他知道,今天,在这个码头上,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这里。
英国人的,美国人的,甚至可能还有其他势力的。
他们都在看,看他陈山,到底要拿这个“铁疙瘩”做什么。
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货轮稳稳地停靠在了码头。
巨大的吊机开始缓缓移动,从船舱里,吊出了一个个巨大的木箱。这些木箱,每一个都像一间小屋子那么大,上面用英文和各种小心搬运的标志,写着“曼彻斯顿大学精密仪器”。
一共十二个大木箱。
它们,就是“费伦提马克一型”的全部组件。
钱穆看着这些巨大的木箱,苍老的脸上,满是激动和感慨。
他这样一辈子与笔墨纸砚打交道的纯粹文人,很难想象,这些冷冰冰的铁家伙,将如何改变世界。
但他知道,这是新时代的号角,是科学的力量。
当最后一个木箱被稳稳地放在卡车上时,从船上走下来几位穿着西装、提着工具箱的英国人。
为首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工程师,他叫史密斯。
“陈先生,您好。我是曼彻斯顿大学派来的总工程师,奉命前来协助贵校安装和调试马克一型。”史密斯走上前,微笑着向陈山伸出手。
他的态度很专业,很礼貌,但陈山从他的眼神深处,还是捕捉到了一丝掩饰得很好的警惕和审视。
陈山知道,这些人,就是英国人派来的“眼睛”。
“欢迎你,史密斯先生。”陈山与他握了握手,同样微笑着回应,“一路辛苦了。我们已经为各位准备好了酒店,以及最好的实验室。希望接下来的合作,能够愉快。”
简单的寒暄之后,车队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驶离了码头。
码头不远处的一栋建筑的窗户后面,两名伪装成贸易商的白人,正用高倍望远镜,注视着远去的车队。
“目标已上岸,正运往中文大学。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其中一人放下望远镜,拿起对讲机低声说道。
“继续监视。记住,我们的目标不是那台机器,而是那些可能接近机器的‘美国学者’。”对讲机里传来一个冰冷的声音。
而在另一个方向的一辆轿车里,美国驻港总领事艾略特,也放下了手中的望远镜。
“他成功了,他真的把那东西弄到手了。”艾略特的语气里,有惊讶,也有一丝佩服。
“先生,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旁边的助手问道。
艾略特摇了摇头,“陈山这个人,比我们想象的要精明。我们现在凑上去,只会让他更加警惕。先让他和英国人去忙活吧。”
……
车队一路畅通无阻,顺利抵达了中文大学的“逸夫科学楼”。
巨大的木箱被小心翼翼地卸下,用专门的工具,运进了那个如同堡垒般的一楼大厅。
看着眼前这栋崭新的、充满现代化气息的科学楼,再想到自己当初在桂林街那间破旧的唐楼里教书的日子,钱穆校长感慨万千。
“陈先生,我代表学校,代表所有师生,谢谢你。”
“校长言重了。”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我只希望,从今天起,这栋楼里,能走出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科学家。”
安顿好一切,陈山并没有在学校久留。
他把梁文辉留下来,负责和校方以及英国工程师团队进行沟通协调。
而他自己,则要去见另一拨更重要的人。
九龙的一家不起眼的客栈里。
陈山见到了鬼叔,以及鬼叔带来的五位“客人”。
这五个人,看起来都像是普通的教书先生,穿着朴素,身上带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
但陈山知道,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国家在计算机和物理学领域,最顶尖的大脑。
为首的那位,年纪约莫五十岁,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气质沉静,不苟言笑。
鬼叔介绍说,他姓华,是这次行动的技术总负责人。
“华教授,一路辛苦了。”陈山主动伸出手。
华教授扶了扶眼镜,握住了陈山的手,他的手心很干,很有力。
“陈先生,客气了。我们是来学习的,不是来做客的。”华教授的开场白,直接而坦率,“时间紧迫,我想知道,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接触到那台机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