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古诗卷轴引风波(三) (第2/2页)
  
  林夏和沈砚凑近卷轴,仔细看着那首诗,心中暗暗佩服当年设计线索之人的巧妙。
  
  “再看第二首,‘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苏老先生继续说道,“这首诗看似是写寺庙的景致,实则指的是狮子林附近的一座古寺。‘曲径通幽’说的是古寺旁的一条小路,‘禅房花木深’则暗示文物藏匿地点与禅房有关,但具体是哪里,还需要结合其他诗句进一步推断。”
  
  接下来,苏老先生一首一首地解读着诗稿中的诗句,每一句都暗藏玄机,或谐音、或隐喻,将姑苏城内的各处景致与文物藏匿线索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林夏和沈砚一边听,一边在纸上记录着关键信息,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不知不觉间,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墨儿进来点亮了油灯,昏黄的灯光洒在卷轴上,给那些古老的诗句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目前我们只能解读出这些线索,想要确定文物的具体藏匿地点,还需要结合实地考察。”苏老先生放下手中的放大镜,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而且,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我们不能大张旗鼓地去考察,只能暗中进行。”
  
  沈砚点点头,说道:“明日一早,我先去烟雨楼的笙阁探查一番,看看能否找到进一步的线索。林姑娘和苏老先生留在墨砚斋,注意安全,不要外出。”
  
  林夏有些不放心:“沈公子,你一个人去会不会太危险了?那些人肯定还在盯着烟雨楼,若是遇到他们……”
  
  沈砚微微一笑,眼中带着几分自信:“林姑娘放心,我自有分寸。我会小心行事,不会让自己陷入危险之中。而且,只是去探查线索,不会引起太多注意。”
  
  苏老先生也说道:“沈贤侄身手不凡,心思缜密,让他去探查最为合适。林姑娘,我们留在墨砚斋,继续研究诗稿,或许能发现更多隐藏的线索,也好给沈贤侄提供帮助。”
  
  林夏见两人都这么说,便不再坚持,只是叮嘱道:“沈公子,你一定要多加小心,若是遇到危险,千万不要逞强。”
  
  沈砚点头应下,随后三人又商议了一些明日探查的细节,便各自回房休息了。
  
  林夏回到客房,躺在床上,却没有丝毫睡意。她想着诗稿中那些隐晦的线索,想着那些觊觎文物的恶人,想着明日沈砚独自去烟雨楼探查的安危,心中如同乱麻一般。她不知道这场风波何时才能平息,也不知道自己能否顺利完成外祖父的遗愿,保护好这批珍贵的文物。
  
  窗外,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地上,形成一片淡淡的光影。林夏起身走到窗边,望着院中盛开的桂花树,心中默默祈祷:希望明日一切顺利,希望沈公子能平安归来,希望这批文物能早日得到妥善安置。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沈砚便换上了一身普通的青衫,带着墨儿准备的干粮和水,悄然离开了墨砚斋。他没有直接前往烟雨楼,而是绕着姑苏城的街巷转了几圈,确认身后没有跟踪者后,才朝着烟雨楼的方向走去。
  
  此时的烟雨楼,刚刚开门营业,廊下的铜铃在晨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清脆的声响。楼内的茶客还不多,大多是早起的本地人,一边喝着热茶,一边聊着家常。
  
  沈砚走进烟雨楼,找了一个靠近笙阁的位置坐下,点了一壶龙井和一碟点心,装作普通茶客的模样,暗中观察着笙阁的方向。笙阁位于烟雨楼的东侧,是一座两层的小楼,阁楼的门窗紧闭,看起来似乎很少有人进出。
  
  “小二,麻烦问一下,那边的笙阁怎么一直关着门啊?”沈砚对着过来添茶的店小二问道,语气随意,仿佛只是随口好奇。
  
  店小二看了一眼笙阁,压低声音说道:“客官,您是外地来的吧?这笙阁啊,早就不让人进了。听说几年前,阁里发生了一场火灾,烧坏了不少东西,之后就一直闲置着,掌柜的也没让人修,说是怕再出什么意外。”
  
  沈砚心中一动,火灾?是真的发生了火灾,还是有人故意以此为借口,将笙阁封闭起来,掩盖什么秘密?他不动声色地继续问道:“哦?还有这种事?那火灾没造成什么人员伤亡吧?”
  
  “那倒没有,当时阁里没人,就是烧了些桌椅和字画。”店小二说完,又忙着去招呼其他客人了。
  
  沈砚端起茶杯,轻轻啜了一口,目光依旧停留在笙阁上。他注意到,笙阁的门窗虽然紧闭,但窗户的玻璃上有一道细微的裂缝,透过裂缝,隐约能看到阁内的景象——里面堆满了杂物,看起来确实像是闲置了很久的样子。
  
  但沈砚并没有因此放松警惕,他知道,越是看似平常的地方,越可能隐藏着秘密。他决定等茶客多一些的时候,再想办法靠近笙阁,仔细探查一番。
  
  不多时,烟雨楼内的茶客渐渐多了起来,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沈砚趁机起身,装作去洗手间的样子,沿着回廊慢慢朝着笙阁的方向走去。回廊上往来的客人很多,没有人注意到他的异常。
  
  走到笙阁门口,沈砚假装整理衣袖,暗中观察着周围的环境。笙阁的门锁已经生锈,看起来确实很久没有打开过了。他伸出手,轻轻推了推房门,房门纹丝不动,显然是从里面锁上了,或者是被什么东西挡住了。
  
  沈砚皱了皱眉,又绕到笙阁的侧面,那里有一扇小窗,窗户上的玻璃也有一道裂缝。他踮起脚尖,透过裂缝往阁内望去,只见里面除了堆放的杂物,并没有什么异常。但当他的目光扫到阁内的一根立柱时,心中突然一动——那根立柱的颜色,似乎比其他立柱要深一些,而且立柱的表面,有一道细微的划痕,看起来不像是自然形成的。
  
  就在沈砚想要再仔细观察的时候,身后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他连忙转过身,装作欣赏楼外的风景,只见两个穿着黑色劲装的男子从回廊上走过,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周围,正是昨日在烟雨楼出现过的刀疤脸的手下!
  
  沈砚心中一紧,看来这些人果然还在盯着烟雨楼。他不动声色地慢慢退回到自己的座位,拿起茶杯,掩饰着自己的紧张。
  
  那两个黑衣人在烟雨楼内转了一圈,目光在每个茶客身上都停留了片刻,似乎在寻找什么。当他们的目光扫到沈砚身上时,沈砚微微低下头,假装专注地看着桌上的点心,避免与他们对视。
  
  好在那两个黑衣人并没有过多留意他,转了一圈后,便离开了烟雨楼。沈砚松了一口气,额头上已经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他知道,不能再在这里久留,否则很可能会引起黑衣人的怀疑。他迅速结了账,朝着烟雨楼外走去。刚走出烟雨楼,就看到刀疤脸正站在不远处的一棵树下,与一个穿着灰色长衫的男子低声交谈着什么。
  
  沈砚连忙低下头,加快脚步,装作路人的样子,从他们身边走过。他隐约听到刀疤脸说道:“……苏府那边已经派人盯着了,只要那丫头和卷轴出现,就立刻动手……”
  
  灰色长衫男子则说道:“别忘了,我们的目标是文物,卷轴只是线索。一旦找到文物,立刻通知我,不要节外生枝。”
  
  沈砚心中一凛,看来这些人不仅在盯着自己和林夏,还在监视苏老先生的住处。而且,那个灰色长衫男子,很可能就是这些人的头目。他不敢再多听,加快脚步离开了烟雨楼附近,朝着墨砚斋的方向走去。
  
  回到墨砚斋,沈砚立刻将在烟雨楼的发现和遇到黑衣人的事情告诉了苏老先生和林夏。
  
  “没想到他们竟然已经盯上了苏府,看来我们的处境更加危险了。”林夏担忧地说道。
  
  苏老先生皱着眉,沉思片刻后说道:“看来我们不能再按原计划行事了。若是他们一直在苏府和烟雨楼附近监视,我们根本无法暗中探查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