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百零七节 该来的始终要来 (第1/2页)
1988年的国庆节终于来了,对于汉州纺织厂的职工们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三天长假。
从县里市里租来的客车乃至于厂里的货车,都开始陆陆续续在厂区内道路停满了,好几十辆。
用毛笔写好的编号纸分别贴在车头,也有一一对应相应的去向,表明这是专门用于厂里运输职工和家属们回老家的。
这些车静静地听在厂区道路上,等待着第二天一大早就要发车,前往全省各地。
这是厂里的惯例。
国庆和春节打假,提前一天厂里会在县运输公司和省运输公司49队租用一些长途客车,用于送厂里职工们回老家。
厂里职工大部分还是来自全省各地的,除了汉州市内各县外,还有嘉州、鹤山、内阳也是几个地方也是主要来源地。
像嘉州、鹤山和内阳这些外市比较远的,需要三四个小时以上才能到的,就主要用客车。
而在汉州本市各县和附近一两个小时的,就直接用厂里的货车,货箱里放上几根长条板凳,甚至直接坐在货箱板上就行了。
如果是春节,则还要搭篷布,免得风太大太冷,但国庆节正是秋高气爽,风吹着正舒服,自然不需要。
晚间正是厂里最热闹的时候,人们纷纷按照厂里油印好的车票来寻找自己第二天一大早就要乘坐的车辆,以免第二天来临时寻找误了车。
孩子们也是最快乐的时候,连续三天假,还要回老家,这简直就是最幸福的时候,而这头一夜也成为和小伙伴们结伴打闹滚铁环、捉迷藏、撵猫猫的最佳时机。
张建川回到家中的时候也快八点了。
天色已经黑了。
和唐棠越好了明早一早等到厂里的车队出发之后,唐棠就坐张建川的自行车到镇上再去乘车到县里,最后转车去五龙溪。
本来是可以搭乘厂里车到县里的,但唐棠显然还无法接受这个时候就大明其道的与张建川成双成对出现在大家面前,所以只能放弃。
张忠昌、曹文秀两口子要回嘉州看望老人,张建国也要跟着回去,而张建川就独自在家了。
周玉梨下午就打了电话到派出所来闲聊。
她在嘉州工作的哥哥周强今天回来,据说要带她未来嫂子回来见面,所以今晚他们一家人要在家吃饭,没办法过来了,而明天一大早,一大家子都要去市里走亲戚。
这也让张建川松了一口大气,否则这国庆三天假期,怎么分配这时间,简直就成了超级难题了。
看着杨文俊脸色阴沉地在梧桐树下等着自己,张建川就知道又来事儿了,肯定不是好事。
狠狠地把烟蒂仍在地下,踩了一脚,杨文俊声音低沉:“这个月有好几家住家户修房送的砂石都没收到钱,……”
一两户收不到或者收不齐钱,很正常,这年头农村里哪家哪户都不是太宽裕,就算是要修房子,许多也都是东挪西凑,哪有那么容易就把钱给你付完了的,许多这种帮忙修房子的工人也都一样要拖拖沓沓一年半载才拿得完。
但杨文俊这么说,肯定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胡二娃找人给有几家打了招呼,故意这么干的,……”
该来的始终要来,张建川叹了一口气,胡二娃是胡伦勇,元堡村那家沙场的老板,已经开了两三年了。
本来生意各做各,而且东坝镇也不止两家沙场,还有两三家,只不过那两三家都不成气候,时开时关,不像胡二娃这家开的稳健。
但张建川这家沙场的开业似乎就有些味道不一样了。
一来证照齐全,甚至还办了个体工商执照,胡二娃那家只在镇上办了证,在河道里打擦边球。
二来明显是有些背景,张建川的联防身份,镇村两级都要交钱,明面上看起来是吃大亏了,但从内里来说,这就是光明正大合理合法,就算是村上也要帮忙吆喝两声,周围邻近的村民建房都要选择这里进砂石。
三来就是元洞村这边砂石质量好,细砂、中砂、粗砂层次分明,豆石、元石饱满均匀,连砂石也一样,品类丰富,除了产量受到限制,其他还真没啥不足。
最为关键的就是沙场拿下了镇建筑公司改扩建镇中学的项目,这恐怕是最主要的诱因。
张建川当然知道胡伦勇肯定也想为镇建筑公司改扩建镇中学项目送砂石,但要做镇上的项目不简单,制约有两个因素。
一是结款时间,镇上项目恐怕比厂建筑队更难结账,三五个月能不能结到账都是个未知数,要看你在镇上的关系和镇建筑公司的财务状况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