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九十八节 启动,单琳 (第1/2页)
“突突突”的怒吼声这一刻在张建川耳朵中听起来是如此悦耳,他中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手扶式拖拉机艰难地从沙地中使出,爬上了垫好的便道上,黑浓的油烟在空中飘散,柴油的味道弥漫在张建川的鼻腔中,似乎一点儿都不刺鼻了。
这是第一车运出的豆石。
运往厂里正要准备开建的生活区东区到北区的道路,算是建筑队开始备料了。
另外一辆手扶式拖来及还在装料,周大娃和另外两个工人,挥铲如飞,哗啦啦的响声此起彼伏。
生意终于开张了。
之前沙场其实就已经开始运作了,已经连续开始挖沙筛砂作业一个多星期了,沙场上堆砌起了大大小小十多堆,分成中砂、细沙和豆石,以及连砂石几类。
但知道今天才算是迎来了第一笔生意,开始将砂石外运。
说实话,连张建川都有些心慌了。
始终没能把砂石运出去,七个工人们每天都在不断地工作,各种开销却不能少。
工资说好,最初说是每个星期结一次,但后来被杨文俊和大家谈到半个月结一次,但不管怎么说,这都得实打实地付出去,还有每天的伙食,也是细水长流,不断地支出。
而建筑队那边的账却要两个月才能结一次,而且这还只是口头约定,到了两个月能不能结,还是一个未知数。
张建川当然不会只吊死在厂建筑队一条绳子上,白江镇建筑公司和东坝镇建筑公司他都在联络和打通关节,但这需要时间和契机。
没想到除了厂建筑队外的第一笔生意居然是肖绍坤介绍的,他的一个亲戚修房子,需要几车砂石,知道张建川开了一个沙场,就介绍过来了。
正在装车的这一车细沙就是要拉到肖绍坤亲戚家的。
这也让张建川意识到其实沙场的销售渠道除了这些建筑公司建筑队外,还有一个大的方向,那就是每年农户们的建房。
如果能充分这一块的资源挖掘起来,每年建房的农户不是一个小数目。
现在的有条件建房的农户都应该算是条件较好的,修二层小楼的不少见,砌围墙,把自家院坝打成水泥地或者混凝土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了,一家一户用上十车八车砂石也再正常不过了。
田贵龙和朱炳松这边,张建川也和他们打了招呼。
让他们帮着过问打听一下东坝和尖山他们自家村上有没有修房子的,或者就直接和村上干部问一问,有需要砂石的就介绍到自己沙场来。
这不过是顺水人情,张建川也不会吝啬一两包烟作为酬谢。
今天是第一次出货,张建川当然要到场,不过晏修德没来。
刘广华回来的第二天就被晏修德盯上了,虽然两人并不熟悉,但张建川又不得不充当了一回介绍人,陪了一顿酒。
晏修德对深圳那边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以至于张建川都要怀疑晏修德是不是连工作都不要就要跟着刘广华闯深圳了。
还好,晏修德还没有那么冲动,但张建川感觉得到,这个家伙恐怕在厂里是呆不长久的,迟早都要飞出去自己晃荡了,也不知道这是祸是福。
据说连其兄对晏修德想要去广东那边闯荡都不是太阻止,只说在作出决定之前,晏修德一定要考虑周全,同时做好充分准备。
也就是说,你至少要有一条明确的路径,你才能去走,不能茫无头绪就跌跌撞撞跑出去了。
感觉现在晏修德对沙场的兴趣正在急剧下滑,张建川估摸着可能要等到沙场见到效益时,才能让晏修德稍微收回来一些心思了。
打了一圈烟的杨文俊回到张建川面前,把捏成一团的烟盒丢在一旁,有些兴奋地道:“运气不错,建筑队这边开张,镇上这一户也赶上了,双喜临门,白江那边我妈那边一个熟人临街要重修店面,估计也要几车细沙,就这两天可以送,呵呵,……”
张建川见杨文俊眉开眼笑的样子,也知道对方这一段时间压力巨大,他何尝不是如此?
开门就花钱,不管刮风下去出太阳,棒棒都敲不脱。
连续快十天了沙场上的砂石都堆满了,一车没送出去,杨文俊嘴角都急得起泡了。
再说建筑队那边说好了,但人家迟迟没让你送,你心里就不踏实,而其他渠道一个没打开,再要继续下去,弄不好就要让工人们暂时歇工了。
可一家沙场开业没几天就歇工,你这还怎么干?这些工人只怕就呆不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