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豪杰 (第1/2页)
郡守府签押房内,荀彧铺开一张宽逾三尺的宽纸,墨玉镇纸压住边角。
窗外槐花如雪,幽香浮动,却丝毫未能扰动室内凝重的气息。
他闭目凝神片刻,再睁眼时,羊毫饱蘸浓墨,落笔如风,力透纸背。
【大汉前将军,晋乡侯张,昭告四海豪杰书】
夫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开篇以张显编撰的教材中的《正气歌》起势,一股凛然浩气便扑面而来。
荀彧继续运腕如枪,笔走龙蛇,字字千钧。
“并北胡尘蔽日百年,今赖将士效死,苍天垂悯,五原,云中,朔方,上郡,皆以重归汉土!
立京观于阴山,胡酋授首,汉旗扬瀚海,遗民归乡!此非一人之功,乃天下汉魂未泯之证!”
“然,北疆初定,四夷仍眈眈环视,将军尝言,欲守万里疆土,需聚九州英气!
今特设‘天下第一武道大会’于晋阳!不问出身贵贱,不究过往恩仇,凡弓马娴熟,膂力超群,韬略在胸者,皆可赴会!”
“陆擂九丈方台,铸铁为骨,立生死状,较技于光天化日!水擂横锁汾河,斗舰争流,破浪于万众瞩目!
魁首者,赐百炼精钢全身铠一副!千锻精铁神兵一件!汗血宝马一匹,升并州军武官之职!”
“次席者,赐精钢鳞甲,百锻宝刀,河西骏马,擢军中司马!”
“再席者,赐精铁锁子甲,良驹,授百人将之职!”
“凡入百强者,皆赐钱帛,录名于并州军备选名册!”
“此为!”
“天下第一武道大会!”
这八个字,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涛,以晋阳为中心,随着快马驿骑昼夜兼程,随着行商传遍四方,随着酒肆茶坊口耳相传,迅速席卷大汉十三州。
英雄帖上的赏格,每一项都足以让习武之人热血沸腾,目眩神迷。
精钢铠甲,千锻神兵,足以成为传家之宝。
千金难求的汗血宝马,更是身份的象征!更遑论那实打实的军职前程!
尤其是那“天下第一”的名号,煌煌如日,悬于所有武夫心头,那是毕生所追求的无上荣誉,是足以名垂青史的契机!
消息的传播还需要一段时间发酵。
而在并州,对往后的三年计划也已进入了紧锣密鼓的商议过程。
十余天的时间,各地主官风尘仆仆,回到了晋阳叙职。
前将军府议事堂。
巨大的沙盘占据厅堂中央,精细地呈现着并州山川河流,郡县关隘,新收复的并北四郡插上了崭新的小红旗。
青铜的铁鉴中寒气袅袅升腾,压下了初夏的几分燥热。
堂内济济一堂,文官青衫肃整,武将甲胄铿锵,一股务实而进取的气氛弥漫其中。
张显端坐主位,目光缓缓扫过堂下每一张或熟悉或新锐的面孔。
郭嘉嘴角噙着惯常的懒散笑意,指间无意识地摩挲着一枚玉珏,眼底却精光闪动,似在推演着什么。
戏志才风尘仆仆自强阴赶来,瘦削的脸上带着北地风霜刻下的锐利,眼神扫过沙盘上的阴山一线,带着审视。
赵虎一身精悍之气,自苇泽关而回,甲胄上仿佛还带着太行山凛冽的寒气,站得如标枪般笔直。
韩暨也作为五原的代表赶回,周身风尘仆仆,却难掩对匠造之事的专注。
下首,陈纪,王烈,王向,乃至已初露头角的阮瑀,周温等新锐吏员,无不屏息凝神,等待着这场决定并州未来的会议。
“诸位,”张显的声音不高,却顷刻压下了堂中所有细微的嘈杂,众人目光齐刷刷聚焦在他身上。
“五原已复,云中初定,朔方,上郡指日可待,然,收复故地容易,如何正兴并州却难矣!今日召诸位叙职,非为庆功,实为问策,如何让我并州根基更牢,生民更富足,甲士更精锐。”
他手指重重一点沙盘上太原西河相交的昭余泽,那片水网密布的区域。
“粮为根本!去岁安置流民数十万,开田百万亩,今岁更要趁势而上!虑虒,晋阳,昭余泽,凡水土丰饶之地,继续大力开荒!工曹司。”
他目光转向韩暨:“曲辕犁,畜力耧车,各类农具,今后产量最低要再增加五成,能否完成?”
韩暨霍然起身,抱拳沉声道:“回主公!匠造营现有蒸汽锻锤三座,水锻锤七处,日夜不息,月产曲辕犁七百具,耧车二百架!若要增产,唯有再扩匠坊,增开生产线!只是…”
他眉头微蹙:“熟手匠人缺口依旧不小,急需各郡持续招募输送!尤其精通铁器锻造与木工卯榫者。”
“此事文若会安排妥当,但工曹司也不能全依赖于各郡输送,自有人才培养体系也要同步进行。”
韩暨拱手:“暨领命!”
张显颔首,目光转向戏志才:“志才,强阴控扼北疆商道,位置关键。农事亦是根本,如今并北草原牧民归化,草场丰美,但靠天吃饭终究不稳。
改良的苜蓿草种已在太原试种两年有余,成效显著,耐寒、耐旱、产量高,乃上佳牧草。
今次尔回返强阴,需将此草大力推广种植于水草丰美之地。
另,兴修水利之地,再开荒田,实行农牧相合,以农养牧,以牧促农。”
戏忠早有准备,他起身拱手一礼:“主公明鉴!强阴已探明三处河谷,地势绝佳,可筑坝蓄水!若征发民力,辅以水泥筑坝,引山泉,雪水入新渠,可灌溉草场数十万亩,更可滋养新垦良田!然…”
他指向沙盘上预估的工程量:“工程浩大,耗资巨万,非强阴一县之力可支,且需大量精通水利之匠人指导。”
“钱粮之事,郡府统筹!”荀彧接口,语气沉稳有力。
“去岁并州粮赋丰盈,府库充实,可拨付专款钱粮,优先保障强阴水利工程!工曹司需调拨足量水泥,开山器械,并选派得力水工匠师随志才同往。
五原,云中两郡新定,可调拨部分归顺胡部青壮及部分胡俘劳力参与建设,以工代赈,加速融合。”
他看向张显,张显点头表示认可。
“暨明白,工曹司优先保障!”韩暨立刻应道。
议题迅速铺开,众人当即就并州发展展开了激烈而务实的商议。
“我之意思还是那句话,路通则百业通!”
张显的手指划过沙盘上崎岖的太行山径。
“苇泽关连通冀州,赵虎!”
“末将在!”赵虎声若洪钟。
“太行径道拓宽加固工程,后续进度如何?遇何阻碍?”
“禀主公!”赵虎抱拳,黝黑的脸膛上满是刚毅。
“最难啃的几处险隘早已被完善,道路通达!若想继续扩宽,山石坚硬,只能反复烧石覆水,好在太行之中不缺柴薪。”
张显沉吟:“太行一道稳扎稳打即可,如今径道比之以前已然是便捷数倍,眼下太原也无法对凿石开路提供太多的支援,只能靠你自己了。”
“诺!”赵虎领命。
张显颔首,转移了目光。
“另外,水乃命脉,尤其边郡!”
“各郡县,开凿深井,修建蓄水陂塘,列为今明两年工曹,田曹首要考功之项!所需人力,物力,各地优先自理,得出闲手,在支援四方,总之不论何种天灾,我都要我并州,无赤地千里,渴毙道旁之惨事!”
“诺!”
一众主官吏员起身齐拱手。
张显摆了摆手掌让他们继续坐下。
下首,王烈开口了。
“教化仍是百年大计!”
“主公,各郡,蒙学,县学,夜校已立,但良师难求,典籍匮乏。
老朽恳请,拨专款于晋阳设典籍馆,抄录天下典籍,广印蒙学教材,农工百技之书,分发各学!并定期抽调各学优异者至郡学深造,优中选优,充实师资!”
“可以。”张显微微颔首看向荀彧。
“文若,此事由你与王公总揽,所需钱粮,场地,尽快拿出章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一事不得马虎。”
“唯。”荀彧拱手。
议事从清晨持续至日影西斜,堂内青铜鉴中的冰块早已化尽,侍从悄然更换了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