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荀彧郭嘉 (第1/2页)
进入县衙内部,荀彧和郭嘉再次感受到不同。
衙署内部同样简洁,但布局合理,行走的吏员步履匆匆,却井然有序。
每个人似乎都有明确的事务,见面点头致意,并无闲谈喧哗。
廊下还挂着木牌,写着“户曹”、“工曹”、“司法曹”、“仓曹”、“军务曹”等字样。
这分曹治事的架构,清晰高效,远超一般县衙。
“文若!果真是你。”
县衙正堂,韩暨面露喜色的朝被引进来的荀彧笑道。
“公达可还安好?”
他放下手中公务,起身拱手。
荀彧也是一脸的笑意,跨入正堂后拱手回道:“公达已去洛阳,现下还在结交各路士人,一切安好。”
韩暨脸上露出几分追忆:“安好便好,我与公达已有七八年未见,也甚是挂念,文若也转眼已成翩翩郎君,时间不饶人啊。”
“这位便是奉孝吧,常听志才念起。”
他的目光望向郭嘉。
郭嘉也上前一步,拱手一礼:“颍川郭嘉郭奉孝,见过韩长史。”
“哪里哪里,既是友人,奉孝便称我一句公至兄便好。”
韩暨满脸的和善,见礼后,他招呼道:“文若奉孝舟车劳顿,先坐,我让人侍奉茶水。”
说罢,他朝外喊了一声,不时便有人提起正堂外一角煤炉上的铁嘴壶走了进来。
“来,尝尝我虑虒的清茶,这可是我家主公亲手炒制,虽没有茶汤的味浓,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韩暨招呼两人坐下,走下木阶亲手为二人添茶倒水。
荀彧含笑拱手:“固所愿不敢请耳,叨扰公至兄了。”
他跪坐一席,一旁的郭嘉自然也是坐下。
“何来叨扰!盼友人久矣!”韩暨热情。
“来,先喝口茶水解解乏。”
滚烫的沸水跟茶叶冲撞,见杯中茶叶片片舒展,倒也颇有几分文气。
“公至兄。”郭嘉性急,刚坐下便忍不住问道:“方才我们在街上见闻颇丰。
但一问到税制,此地百姓就警惕者居多,这里面.”
韩暨微微一笑:“奉孝这是对虑虒的税制起了兴趣?”
“何止税制,我等一路走来,见这虑虒与别的地方各处相同又不相同,现下心痒难耐,还请公至兄解惑。”
郭嘉有些猴急。
荀彧见状偷摸一笑,不过心里也是好奇的厉害。
端起倒过一次水又添了一次水的茶盏闻了闻,那淡雅的茶香果然是别有一番风味。
“彧也想请公至兄解惑尔。”
“哈哈哈,好,既然文若奉孝想听,那我便说说。”
韩暨哈哈一笑,将铁嘴壶递给小吏,回了自己的位置坐下。
“那就先说说税制。”他伸出一根手指。
“虑虒税制仅有朝堂所定下的那些主要税赋。”
“我家主公临驾虑虒后便将各地所制定的苛捐杂税全部摒弃,只施行朝堂税制。”
“另外,当地百姓不与你们说的一个原因主要也是因为此地田税为十抽七。”
“十抽七!?”郭嘉眼神一凝。
荀彧也是惊讶:“这岂不是抽骨剥皮之举?”
韩暨轻笑,摇了摇头:“但若这十抽七后剩下的三全归农户所有,再无其他税收呢?”
两人一滞,心下快速盘算,不多时便就算出了结果。
荀彧轻酌了一口茶水喃喃道:“这十抽七听上去属实重苛,但若真是余下的三成尽数归黔首所有,还免了其他税赋,倒也是仁政。”
“确实如此。”郭嘉也是说道:“苛捐杂税才是要人命的地方。”
“主公在虑虒摒弃苛捐杂税也是为了减轻民负,鼓励垦荒之举。
虑虒新立,百废待兴,人口亦是新聚,唯有轻徭薄赋,方能迅速安定人心,不过虽然免了杂税,但十抽七仍然严苛,等今年税粮入仓,往后几年,这抽比还会逐步下调。”
“张中郎果然仁厚。”荀彧又喝了一口茶水敬佩道。
而郭嘉则更加关心虑虒的不同,他问:“我等进入县衙,见廊桥下设有各曹,这些曹位是”
“这个啊。”韩暨也喝了口茶水,继续道。
“设立各曹主要是让吏员专心处理一项或者两项事务,避免事务交叉出错的可能。”
“户曹就主要负责户籍造册,普查,记录等事。”
“工曹负责虑虒百业建设。”
“仓曹主库。”
“至于司法曹。”他顿了顿,正色道、
“乃是主公设立,专司民刑诉讼,独立于县衙其他事务,主官由主公直接任命,只对主公与律法负责。
其下设有法吏、书吏、差役,负责调查取证、记录案卷、传唤人证、执行判决。
力求‘有讼必理,有理必断,有断必公’。”
荀彧眼中精光一闪:“司法独立,不受地方豪强或行政掣肘……此举倒是大善!
只是……推行不易吧?”
“确实不易。”韩暨坦诚道、
“起初阻力不小,地方积弊,人情牵扯,但主公意志坚定,亲自坐镇处理了几桩涉及豪强遗留势力的棘手案件,杀伐果断,明正典刑,立威于众。
同时,选拔法吏首重公正、明律、不畏强权,如今运行半载,已渐入正轨民间口碑甚佳。”
郭嘉心有佩服,但仍旧如同一个好学孩童一般不断提问:“工分又是何物?”
韩暨轻笑解释道:“这也是主公设立,虑虒百业待兴,官营作坊、矿山、筑城、修路等所需劳力甚巨。
若全以钱币支付,一则虑虒钱币流通尚不足,二则钱币价值易受外界影响波动。
故主公推行‘工分制’。
凡在官营产业出力者,按工作量、技术难度、工时长短,由记工记录‘工分’。”
“这工分,非钱非粮,如何流通?”荀彧追问,他对这种新颖的制度充满兴趣。
“工分本身不流通,只在县衙工曹处有档案记录。”韩暨详细解释。
“工人凭记工牌,可定期到县衙指定的‘工分兑换处’,凭工分兑换粮食、布匹、盐、铁器、农具、甚至蜂窝煤等生活必需之物。
兑换比例由县衙根据各物产成本和市场情况定期公布,相对稳定。
如此一来,工人劳作所得,能直接换取生活所需,省去了中间环节和钱币贬值的风险,保障了基本生活。
同时,县衙也能更有效地统筹物资,将劳动产出迅速转化为建设力量,比如筑城的石料、烧砖的燃料、制蜂窝煤的原料,很多都是以工分形式支付给参与开采、运输的民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