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理想的会议 (第1/2页)
这次的汽车制造会议,开的算是成功。但对于江成来说不那么理想,主要是来的外人有点多,他一开始的思路其实是想着跟产业链上的企业来一场技术互动的。
这个时代的人,习惯了计划生产,计划创新,什么都等着计划来。
什么都按照计划来,本质上就是大部分人是没有计划的,下面的人依靠着上面的人布置任务。
江成本来还想说一些老马语录的,学他说银行不作出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当然了,他只敢说改变汽车什么的。
在这个时代要敢乱说改变什么,那真不是豪情壮志,是严重的~~。这个年代,只能说突破和超越。
江成希望发动机厂能主动去研发和生产一些类型的发动机,而不是等着有任务有需要了,才开始去搞研发。
其实别说发动机厂了,就算是第一汽车厂那边,在历史上基本都是接到需求任务后,才开始研发其他车型的。
第一汽车厂总投入高达六亿多资金,三万多职工。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前,就生产解放牌卡车,东风牌轿车和红旗轿车。
另外就是东风牌轿车,只是仿造试制成功,根本就没有量产出来。可以说就是给红旗轿车的试制提供了经验和基础。
这等于就是二十多年里,第一汽车厂就制造了一个解放卡车,一个红旗轿车。而且都是接到上面的任务才开始制造的。
当然了,第一汽车厂在红旗轿车上的基础上衍生了很多轿车车型,比如双排三排的,还有防弹的。
可不管如何,在江成看来第一汽车厂那么大的规模,自主性的确太差了。当然了,也可以说国内汽车行业起步晚,缺乏创造型人才。
不过江成自己也只是站在后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他作为一个穿越者,其实也就只能在民用车这个领域里稍微折腾一下。
要是真让江成回自己时代,让他去搞一个创新试试,并且创新后得成为主流车型之一。不能弄一个花里胡哨的车型,一点实用性都没有就说创新。
很多汽车厂,都是搞一款类型的汽车,然后在这一款类型车内进行深耕,增加产量,适当的研发一些同类型局部构造不同的汽车。
就像解放卡车,也是有六轮越野型的。轿车弄双排和三排,改变底盘设计,也其实都是改良。
只不过不像江成这样,动不动是跨类型的产品设计。这样发展当然快了,弄出一个产品,就要增加很多个车间,起码要搞一个生产线出来吧。
而局部改造,可能是底盘和车身有所不同,零部件都还是一样的,很多车间最多是增加一些订单,并不一定要建设新的车间。
江成现在要生产的汽车,要量产就必须又要投入上百万建设一个机械车间。如果只是昌江轻卡汽车衍生出来的车型,那车门车头方面可能就不需要弄什么车间了。甚至现在的组装车间也可以顺带组装一批新款式的轻卡汽车。
江成其实也想跟第一汽车厂那样,专注提升产量就行了。二十年内,也就搞两款车,然后挤牙膏一样,隔几年来个局部提升。
涡轮增压,液压减震器,变速箱升级,发动机性能提升等等。一个造型的车,增加一样东西或者升级一样东西,就能算是新款式了。
但江成现在搞这样多跨领域的车辆,其实是有他自己的想法。在五六年之前,国内进口车辆每年要花上亿,这说明国内有需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