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天怒 (第1/2页)
是夜。
伊稚斜单于在草原月光下大行聚酒,预先庆贺战胜之功。
篝火营帐连绵天际,直与天边星月融为一体。
歌声、吼声、牛羊马嘶声,激荡弥漫了碧蓝穹顶下的青青草原。
十数万匈奴精骑和快乐的匈奴男女,尽情地疯狂地痛饮着马奶酒,撕扯着血珠飞溅的半生烤羊,呐喊着、歌舞着。
此战,谓之族运之战。
匈奴本部、左贤王本部六成精壮出动,各部落酋长亲自担任本部大将,而由单于伊稚斜亲自统率。
左贤王乌维留守草原,既是防守左翼地区的“三只汉狼”,也是为了整顿族中人口和庞大的财货牛羊马群。
伊稚斜单于下达了最严进军令,进入代地之前急速行进,日行一百二十里一宿,抵达代地之后全力飞越恒山山脉进逼汉家重镇太原,倾尽族力破之,一举进占代地,战胜汉军并单于庭立定,成为汉家不朽的敌人。
这便是最高战胜之功。
受到情绪感染,夜半的狂欢进入了高潮,一片片营地中,不断地反复地高喊着一句古老、吉祥的战胜颂词:“阴山河南地,尽是我草原——”
弥漫了辽阔的草原。
清风徐徐。
赵信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这让伊稚斜每次瞥到他,好心情都要少几分。
伊稚斜放下马奶酒,不满道:“自次王,你怎么了?”
“大单于,不知道为何,我一直心惊肉跳的。”
赵信没有说出那种不好的感觉,匈奴人对虚无缥缈之说很是忌讳,出征在即,任何不利于获胜的话语、词汇都不能说。
伊稚斜却能听得出来,让周边的匈奴王、侯退到一边,“你在担心这是汉廷的陷阱?”
赵信原为匈奴小王,降汉后受封翕侯,后复降匈奴,再封为自次王,为了表示亲近和信任,伊稚斜还让他娶了自己的姊姐。
心腹的疑虑,伊稚斜向来是愿意解答的。
赵信没有回避,重重地点头,“大单于,太顺利了,以汉廷和汉家君主的智慧,不该如此。”
只有在汉家当过臣子,才能明白汉廷的波谲云诡、阴险狡诈,汉君的雄才大略、小心谨慎。
虽然回到匈奴几年了,但赵信仍然忘不了,那是一群世间顶级智者的殿堂,明暗斗杀,刀光剑影,常常令他午夜梦醒。
这样的君臣,会给匈奴留下进攻代地的机会吗?
如果真有这样的机会,那会不会是陷阱呢?
国中混乱,长城墙破,长安空虚,怎么听怎么像诱饵,在引诱匈奴大军上套。
伊稚斜表示认同,笑道:“我也有这个顾虑,但你知道,我族的内应是谁吗?”
“谁?”
“赵王刘彭祖。”
“是他?”
赵信的担心,顿时消散了许多。
曾在汉家多年,赵信对汉廷的诸侯王是有了解的,赵王王号,可以说是大汉最早,乃至更早的王号。
霸王项羽大封诸侯时,张耳和大汉开国皇帝刘邦都被封王,汉王刘邦,赵王张耳。
刘邦称帝建国后的第一任赵王是张耳的儿子张敖,刘邦和张耳是世交情,刘邦还把自己的女儿鲁元公主嫁给了张敖。
本来张敖就是个胆小怕事的人,但是他的丞相贯高打算造反,他和他的家眷全部被押往京城。
贯高说了,事情都是自己一人所为,与赵王无关,同时看在鲁元公主的面子上,刘邦最终原谅了张敖,把他降为宣平侯,后来,张敖忧郁而死。
第二任赵王是刘邦和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
戚夫人也不用多说了,谄媚刘邦,企图让刘邦立如意为太子,因此被吕后视为了眼中钉。
吕后一共三次邀约刘如意来京城,但是都被老臣周昌给挡了回去,然后周昌就被调往长安任职,没有了周昌保护的刘如意,不久,也跟着去了长安。
刘如意的兄长,也是孝惠帝刘盈知道母亲吕后的狠毒,特意整天与刘如意同吃同住,不给吕后下手的机会,但有一天刘盈去打猎了,让刘如意多睡了一会,等他回来,刘如意就气绝身亡了。
第三任赵王是刘邦的第六个儿子刘友。
为了监视刘家子弟,吕后给他安排了个吕氏族女做他的王后。
刘友自然对这个王后没有好感,常常冷落她,吕家子女善妒是出了名的,看不惯刘友和别的女人卿卿我我,就向吕后告状,说刘友要谋反。
不问青红皂白的吕后就派人把刘友关了起来,不让他吃饭,刘友的家奴想给他送饭,也被吕后的人给打死了,刘友心灰意冷,在狱中绝食而死,死后还被吕后以平民的身份下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