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诡三国 > 第3724章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第3724章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第3724章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第1/2页)
  
  骠骑大将军府。
  
  各种渠道汇集而来的消息,如同百川归海,最终化作一份份或简洁或冗长的文书,信报,呈送到了留守长安,署理后方事务的斐蓁的案头。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实更准确的来说,应该是压力大的孩子早当家。
  
  贫穷的家庭环境天然伴随着更多,更迫切的生存压力,包括但不限于经济拮据,资源匮乏,生活不稳定,父母可能因忙于生计而无法充分照顾孩子等等,这些导致了孩子必须更早的面对残酷的世界,但是穷富并不是绝对化的标准,而是生存压力。
  
  经济贫困只是这种压力最常见,最显著的一种来源。
  
  斐蓁当然不可能属于贫穷的阶层,但是他一样面临着『生存』的压力……
  
  年轻的斐蓁站在大将军府后园的高台之上。
  
  此处视野开阔,足以俯瞰远近的长安城。
  
  大将军府后园的高台,由厚重的青石垒砌而成,约有普通屋舍三层楼高。
  
  斐蓁独自立于台顶边缘,扶着栏杆远眺。
  
  傍晚的风带着凉意,卷起他深青色袍服的衣袂。
  
  他的目光带着少年人特有的灵动,也有一丝初掌权柄的审慎,缓缓扫过眼前这片属于他父亲治下,从破败当中复苏,重新走向昌盛的都城。
  
  长安,一度鼎盛,也一度荒凉。
  
  斐蓁静静地看着,听着。
  
  后院的仆从偶尔从回廊上走过,都忍不住会偷偷瞄一眼斐蓁的身影,然后便是低下头,蹑手蹑脚的,生怕惊动了斐蓁。
  
  府邸内,巡逻卫兵的身影在回廊与哨岗间规律地移动,铁甲在夕阳下偶尔反射出冷硬的光点,步伐声隐隐传来,带着一种令人心安的节奏。
  
  越过将军府的坚实围墙,便是官廨。
  
  小吏在官廨之中进进出出,即便是已经黄昏了,也依旧在忙碌着。
  
  官廨再往外,就是鳞次栉比的里坊。
  
  坊墙高大厚重,如同棋盘上的界格,将庞大的城市切割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单元。
  
  因为已经是黄昏了,所以在里坊的坊门之处,汇集了许多行人车马,宛如细小的溪流汇入坊内,又很快被高墙阻隔了视线。
  
  坊墙顶上,间或有负责瞭望的坊丁身影晃动。
  
  这是长安城的骨架,是父亲着力恢复的秩序,将曾经的混乱与流离框定在可控的范围内。
  
  那些市井的烟火,在斐蓁的瞳孔上缓缓流动而过。
  
  就像是长安跳动的脉搏。
  
  斐蓁虽无法看清市集内摊贩的细节,却能望见大片连绵的屋脊,以及其中升腾起的,远比居民区更为密集的炊烟。
  
  那是市坊之中,食肆,酒肆的炉灶日夜不熄的证明。
  
  虽然说大汉许多人一日二餐,但是也并没有要求说每个人一定要在什么时间点用餐……
  
  人流如同细小的蚁群,在纵横的街道间缓慢移动,聚集,分散。
  
  还有更远的,隐约可见漕河码头,几艘货船正缓慢地装卸,如同水面上的黑点。
  
  斐蓁他能想象那里的喧嚣,那些商贩的吆喝,车马的辚辚,脚夫沉重的喘息,货物碰撞的闷响混杂在一起,然后传到他这里,已被风和距离过滤得只剩一片模糊而遥远的嗡嗡背景音,如同大地沉睡时的呼吸。
  
  更远处,则是模糊的边界。
  
  视线极力延伸,越过更多低矮密集的坊区屋脊,城市的边缘逐渐融入一片原野的苍黄。
  
  田垄的线条依稀可辨,如同大地的刻痕,更远处便是笼罩在炊烟里,轮廓朦胧的山峦剪影……
  
  天下啊……
  
  斐蓁微微转过了一个方向,望向了那一片灰黄与苍茫之间的巨大而沉默的阴影……
  
  那是未央宫的废墟。
  
  斐蓁多次去过未央宫。
  
  曾经象征着无上皇权的巍峨宫殿群,在连年的战火和岁月的侵蚀下,早已不复昔日的辉煌。许多宫殿只剩下断壁残垣,焦黑的梁木刺向天空,荒草在破碎的砖石缝隙间顽强地生长。
  
  夕阳的余晖为这片巨大的废墟涂抹上一层悲怆的金红,更显其沧桑与破败。
  
  巨大的夯土台基如同受伤巨兽的脊骨,倔强地隆起在地平线上。
  
  斐蓁无法看清那些残破宫殿的具体形制,但是依旧能感受到那片废墟所散发出的,沉重而悲怆的寂寥。
  
  它像一个巨大的伤疤,烙印在长安城的身体上,也烙印在大汉王朝身上。
  
  好了伤疤,往往都会忘了疼。
  
  斐蓁静静地凝望着这片废墟。
  
  耳边仿佛还能听到父亲斐潜低沉而坚定的声音,『蓁儿,你看到了什么?是前朝的荣光,还是崩塌的废墟?这其实是一道伤疤。一道大汉的伤疤……』
  
  斐潜望着那些废墟,『伤好了,疤留着,但是大多数人,会记不住当时伤的痛苦。』
  
  斐蓁记得当时他对着斐潜说,他会记住……
  
  那个时候的斐蓁,只是下意识的回答,但是现在他有一点能明白父亲斐潜的意思了。
  
  斐蓁静静地伫立着,看着。
  
  府内的秩序,坊间的烟火,漕运的忙碌,田野的生机,以及那象征着帝国辉煌与崩塌的未央废墟……
  
  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庞大而复杂的图景。
  
  他看到了父亲治下关中渐渐复苏的生机,也看到了渭水畔老农对粮价的忧虑;看到了长安城中士子对官职的汲汲营营,也看到了平阳豪商们眼中赤裸的投机热望;更看到了军报上冰冷的伤亡数字……
  
  胜利的喜悦,在父亲和前线将士那里,或许是战略目标的达成,是通向最终目标的关键一步。
  
  但传回后方,落在不同人的心头,却激起了截然不同的回响。
  
  有人看到了终结战乱的曙光,有人看到了飞黄腾达的阶梯,有人看到了奇货可居的投机良机。
  
  晋公?九锡?
  
  这些山东之地,大汉权臣们当年玩烂的把戏,何尝不是在未央宫里面一而再再而三的上演过?
  
  可是又如何?
  
  未央宫如今怎样?
  
  当年那些权臣又是如何下场?
  
  曾经见证过无数的权利游戏的长安城,最终是如何了?
  
  父亲所求的——
  
  岂是这些?
  
  再高大的宫殿,若根基不稳,终将化为尘土。
  
  而如今斐氏的根基何在?
  
  斐蓁的目光缓缓扫过脚下这座正在不断发展,不断复苏,不断昌盛的长安城,扫过那些升腾着炊烟的坊市,扫过城外广袤的,充满希望的田野。
  
  父亲的话言犹在耳:『民心在安。』
  
  安,是长安,也是心安。
  
  他明白了父亲对于『基石』定义。
  
  基石,不是华丽的宫殿穹顶,而是脚下这坚实的高台,是府内卫兵一丝不苟的巡逻,是坊墙内升起的安稳炊烟,是市集上流通的货殖,是田地里播下的种子。那些豪商士绅汲汲营营的『晋公』虚名,在眼前这片真实而充满生机的图景面前,显得如此轻浮可笑,如同试图在流沙上建造高塔。
  
  远处田野里躬耕的身影,坊市中为生计奔波的商贩,漕河上奋力拉纤的船工……
  
  父亲说过,他们才是撑起一切繁华与秩序的最终力量。
  
  父亲严惩投机者,清查蠹虫,维护法度,并非仅仅为了权力稳固,更是为了守护这万千黎庶赖以生存的『基石』。失去民心的基石,再高的权位,也不过是废墟上的危楼,就像是再华丽的未央宫,也挡不住一场战火。
  
  前方的战火未熄,后方的根基仍需夯实。
  
  他需要做的,是继续父亲留下的路,抚平战火的创伤,抑制粮价的波动,约束士族的躁动,警惕豪商的投机,让这关中之地的民心,真正安定下来,成为父亲最坚实的后盾,而非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负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黄昏分界 都市极品医神叶辰夏若雪 傅廷修孟宁 李辰安钟离若水 陆长生叶秋白 长夜君主 天人图谱 末日乐园 被退婚后,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李辰安钟离若水 柯南里的捡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