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579章 养不熟就煮熟

第579章 养不熟就煮熟

第579章 养不熟就煮熟 (第2/2页)
  
  你是下邑的,你战友也是下邑的,你们的伍长甚至是你邻居家的好大哥!
  
  伍长的命令你不听,邻居家好大哥的命令,你总不至于还不听吧?
  
  好;
  
  再来。
  
  伍长是你邻居家好大哥,再往上,什长又是和你们几人,从小一起玩儿到大的孩子王。
  
  他的话,你们难道也不听?
  
  忘了当年,就是因为听了他的话,你们几个毛都没长齐的娃儿,才得以顺利偷看到村头寡妇洗澡的了?
  
  继续。
  
  再往上的屯长,你们倒是不熟,却也是同乡——村头地主家的儿子。
  
  虽然和你们交集不多,但你们一入伍,人家就和颜悦色的把你们叫到了一起,又是好酒又是好肉,张口闭口‘出门靠乡党’。
  
  最后更是直接大礼托付你们:战场上建功立业,就靠诸位了!
  
  你难道还有话说?
  
  人家也没让你去送死——恰恰相反,人家比谁都更珍惜你的命!
  
  至于替他建功立业——砍下来的敌军首级,又不是不算你的军功?
  
  真要说起来,凡是你打下来的军功,大头都是你的,人家只是沾个‘指挥得当’的光而已。
  
  这么个同乡老大哥,难道你还能不听他的话、不遵从他的军令?
  
  就这么一级一级往上——如今汉室,几乎每一支部队,无论是常备野战军还是临时征召军,无论是长安中央军还是郡县地方军,几乎都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促成同一籍贯的士兵、军官报团取暖。
  
  当今汉室的任何一支军队,一伍的四名士兵、一名伍长,共计五人,必然是同乡!
  
  而且还不是同属一郡、同属一县,而是一村、一里,从小光着屁股一起玩儿到大的‘真·乡党’!
  
  什长也至少要保证:和手底下的两个伍长、八个士兵同出一村,至少要做到彼此‘相知’——听到彼此的名字,能大概想起来对方的长相,以及家住那里、父母是谁。
  
  屯长掌兵五十,可以和麾下‘不同村’,但也起码得同属一乡;
  
  彼此说道起来,你说:我是某某村某某里,哪家哪房的儿子;
  
  大部分属下也能恍然大悟的说一句:哦~那地方我知道,我认识的谁谁谁就嫁去那儿了,嫁给了谁谁谁。
  
  你再说一句:哦,我知道,那人我认识,是听说他媳妇是你们那个村儿的来着……
  
  至少得达到这种关系,你才是真正意义上掌兵五十的屯长。
  
  再往上,掌百人的曲侯——起码得是同一个县的吧?
  
  掌五百人的队率司马,就算不是同一个县,也得是相邻某县的人,让大家伙‘有所耳闻’吧?
  
  率军千人的校尉,号偏将,也起码得和属下上千兵马同属一郡,才有脸说出那句:损兵折将,无颜以面XX父老。
  
  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军队,并不是被军官主动的、绞尽脑汁无所不用其极的,转变为了自己的‘私军’;
  
  而是因为这种乡党纽带,自然而然的,变成了军官掌控力度更高、朝堂掌控力度更低的武装力量。
  
  要想完全杜绝这种状况,那就得将军队打散混编,甚至竭力避免同一籍贯的将士身处同一作战编制;
  
  但这又让问题回到了最初的起点。
  
  ——将乡党编为一部,是为了更好地指挥军队,并让将士们有更高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安全感。
  
  是为了让士兵上了战场后,不用担心左右的‘陌生人’是否会害自己,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正面战场,并将后背安心交给身旁的邻居家好大哥、远房亲戚家好大儿。
  
  尤其这个时代,乡党,往往是和宗族挂钩的。
  
  同乡,往往都是同族。
  
  在如今汉室的乡、村一级单位,有相当一部分,甚至直接就是以当地宗族的姓氏命名。
  
  如李家沟,何家寨,张家坳——到了地方放眼望去,愣是看不到外姓人儿!
  
  所以,与其说底层民众参军入伍后,更信任同一籍贯的乡党,倒不如说,是相信这些和自己一同生活,甚至沾点亲、带点故的远方亲戚不会害自己。
  
  真要害了,那就要承受家乡千夫所指,以及整个宗族戳脊梁骨。
  
  在后世新时代,很少还有怕被‘戳脊梁骨’的人了。
  
  但在如今汉室,对绝大多数底层民众而言,被戳脊梁骨,很可能是比被凌迟还要痛苦的刑罚!
  
  毕竟凌迟是肉体刑法,而戳脊梁骨,却是精神惩罚。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正是因为军队中‘乡党抱团’的情况,对当今汉室有利有弊,且利弊基本对半,刘荣原先才不急着改变这一现状。
  
  毕竟当今汉室,将领对军队的过高掌控力度,还没有出现‘让军队脱离朝堂中央控制’的隐患。
  
  更多的,是将军们如指臂使,在战场上表现更出色;
  
  指挥更流畅,而不是拥兵自重,亦或听调不听宣之类。
  
  直到有一天,刘荣亲身经历、亲眼见证了某位将军,对某只军队的掌控,开始出现‘脱离官方掌控’的征兆,刘荣才改变了主意。
  
  没错;
  
  不是别人,以及别的军队。
  
  正是太宗皇帝年间,为中尉周亚夫所节制的细柳营。
  
  刘荣永远都忘不了当年,太宗皇帝摆驾细柳营,却在营门外被拦截的那一幕。
  
  ——周亚夫将令:任何人出入细柳大营,皆不可乘车!
  
  从当年,太宗皇帝最终不得不下车,步行入细柳大营营门,也不难得知:便是天子,也同样不例外。
  
  当年,太宗皇帝并没有因此而动怒。
  
  恰恰相反——这近乎耻辱性的一幕,反被太宗皇帝当成了细柳营‘令行禁止,军规森严’的佐证。
  
  但刘荣没那么大度。
  
  准确的说,对军队,刘荣没那么‘缺心眼儿’。
  
  枪杆子的重要性,是绝对不容置疑的。
  
  枪杆子的归属权,是绝对不容商讨的。
  
  看门的狗养不熟,那就只能放锅里煮熟。
  
  而军队的‘反噬’能力,可比看门的狗,要来的强烈的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黄昏分界 都市极品医神叶辰夏若雪 傅廷修孟宁 李辰安钟离若水 陆长生叶秋白 长夜君主 天人图谱 末日乐园 被退婚后,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李辰安钟离若水 柯南里的捡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