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斯坦福监狱实验【四千字二合一章节】 (第1/2页)
张子豪给自己的情绪打分打得很果断。
而南祝仁是给每个人都留了2分钟的时间去感受自身情绪的。
在这种情况下,张子豪的果断毫无疑问是一种【防御】。
对自己的情绪【防御】,对眼下的团辅【防御】,还可能对南祝仁有【防御】。
南祝仁的视线扫过在场的学生,发现和张子豪类似反应的还有两个人。
类似张子豪反应的第一个学生,也是第一时间动笔,随后开始发呆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类似张子豪反应的第二个学生,则是先环顾了一圈所有的同伴,看到大家各异的反应之后,尤其是看了张子豪的举动后,又对上了南祝仁的视线。然后才不好意思一样在自己的A4纸上写下了一个数字。
南祝仁记住张子豪、类张子豪一号、类张子豪二号,这三个学生的反应,以及他们的座位。
又等了差不多三十秒的时间,学生们这个时候基本上都已经写下了自己的情绪分数。但南祝仁还是等多等了一会,以给学生们充分的时间去组织语言,把一会分享的环节说好。
两分钟时间到,南祝仁准时开口:“好,我看到大家都已经写好了自己的情绪分数,也都思考了好一会。”
“哪位同学愿意率先分享呢?”
现场短暂沉默,有低头躲避视线的,有东张西望试探其他人的,有低着头东张西望试探其他人的。
“我先来吧。”犹豫了一下,林俊凯率先举手,在看到南祝仁轻轻点头之后,道,“我给自己打了【6】分。”
“其实本来我最近情绪都不是很好的,大概在【3】分甚至【2】分的样子。但是我最近完成了一次可以说是比较彻底的自我审视,想通了很多事情,所以给自己打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正面的分数。”
在南祝仁给出的这个【1】到【10】分的情绪光谱体系中,【5】分和【6】分算是分水岭。
【5】分是“有点痛苦”,【6】分是“有点快乐”。
两者之间是情绪转换的节点,同时两个分数也代表了负面、正面情绪的最低限度。
等林俊凯发言完毕,南祝仁看到类豪一、类豪二两个学生听了林俊凯的话之后,视线都凝固在了眼前的空气上。
显然是进入了一定程度的思考。
对这种情况,南祝仁在心里暗暗点头。
一方面,林俊凯这个曾经被愧疚和焦虑的青少年,显然在和王蕊对线过后,和自己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和解;
南祝仁对此感到由衷的高兴。
另一方面,林俊凯在团辅的交流环节率先发言,起到了破冰的作用;同时他作为一个高成长的个体对自己的成长进行了表达,无形之中也能够带动团体中的其他人思考。
如果是在一对一的咨询中,像是类豪一、类豪二这两个学生,光是卸下他们的【防御】就要花大功夫了。
而眼下有林俊凯这个高成长的【榜样】在团辅中,只用一句分享,就能够让他们完成进一步的思考。
这也是团体辅导最大的作用之一。
所以说,有的时候咨询师在挑选团辅成员的时候,也都是精挑细选、慎重考虑的。
只是可惜。
张子豪并没有被林俊凯感染。
南祝仁看向这个坐在自己正对面的学生。
【双手抱胸,上眼睑提拉。】
【单侧嘴角收紧抬起。】
【哦,还甩了个白眼。】
显而易见的轻蔑,针对的是林俊凯。
南祝仁把这种反应记在心里。
团辅继续。
在等了两个呼吸的时间之后。
李铭辰接过林俊凯的话头,第二个作答:“我给自己打的分是5分。其实前段时间我的情绪分数更低,但是最近摆脱了一些事情,然后可能是因为不急着考试了,所以心情有回升——所以是5分。”
有成长,可惜不如直接和王蕊对线过的林俊凯。
不过考虑到李铭辰本身就能够内耗到把自己折磨成【焦虑症】和【神经性厌食障碍】,甚至先徐鹏程一步坠落。
能够成长到这个地步也算是喜人了。
第三个发言的是部分参与进事件中的厚刘海学生:“我给自己也打了5分。因为一些事情——我觉得大家都知道是什么事情。总之最近感觉有好受一些,但总体来说还是难受的。”
……
在这三个学生说完之后,现场安静了一会,发言的衔接没有这么流畅了。
在硬生生差不多五个深呼吸的时间之后,南祝仁心中都准备开始发挥团辅主持的控场作用了。
“我给自己打了6分。”张子豪突然打破了沉默。
他在发言的时候和南祝仁有短暂眼神接触,抱着胳膊弓着背,同时语言很简洁。
“原因的话也没什么具体的,就是我这段时间的心情就是这样而已。”
张子豪带头打样,类豪一、类豪二两个学生也纷纷选择了一样的回答,他们给自己的情绪打分分别是5分、6分。
都很简单,但南祝仁还是道:“很好,感谢你们的分享。”
于是又过了几个呼吸。
这回衔接上的是坐在小赵老师左侧的学生。
“我给自己打了3分。”
坐赵左同学在宣布自己分数的时候,和南祝仁短暂接触了一下,然后迅速错开,目光凝视着最中间的地板。
“就是难受吧。最近学习比较困难,成绩提不上去,训练每天都很累,然后……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就感觉什么都不对,所以整个人比较难受。”
随后每隔两三个呼吸的时间,便有一个学生四处张望一下,确认没人想要和自己抢发言顺序,然后依次发言。
他们的情绪光谱分数依次是3分、5分、4分。
自此,眼前的学生大概分成了三类。
一类是林俊凯、李铭辰,他们最早有醒悟,并且较为积极地投入进和王蕊对抗的过程,完成了一定程度的救赎式自我成长,整体情绪偏中性。
另一类是张子豪为代表的三个学生,在写下分数之前没有进行自我感受,在分享自身情绪的时候也几乎没有自我暴露,很敷衍。也是因此,他们的具体情绪情况不好判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