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团体辅导】 (第1/2页)
南祝仁今天选择的这个咨询室不太一样。
他没有选择在学校的咨询室直接做咨询,而是拜托小赵老师额外找了一个地方。
与面积小而舒适、能够在空间上给予隐私和包裹感的咨询室不同。
眼前是一个空置的活动教室,面积大约二百平方,相当于小半个篮球场。
这里的天花板很高,窗户的窗沿都在离地起码1.8米的地方。阳光通过窗户洒进来,给空旷的教室填补了一些暖色调。
在活动教室的东北角,摞着上百张折迭凳,摆放不算整齐。
其中的十二张折迭凳被拿出来,正架好了摆在活动教室的正中央。
这便是南祝仁一会要给学生们做咨询的地方。
这是在大事件发生之后的第一次咨询。
南祝仁不打算一个一个给学生做,而是以一种特殊的形式进行。
“咔嚓——”
小赵老师正坐在十二张拉开的折迭凳中的一张上面,见到南祝仁之后连忙站起来。
“南老师,我们今天做【团辅】对吗?”
“对,我们做【团辅】。”南祝仁点头道,又严谨地补充道,“先做【团辅】看看,如果情况不对的话,说不定得交叉一下,变成【团体治疗】。”
【团体辅导(groupcounseling)】又叫团体咨询、小组辅导。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获得疗愈的心理干预过程。
因为干预的对象为“团体”,所以咨询师在一次辅导中通常需要面对复数的来访者,一般为6-8人。
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里,团体辅导常常用来干预有着“类似处境”的来访者——比如在一个公司因此有着相似抱怨的员工,在同一个学校学习因此有着相似压力的学生,目睹了同一个意外事件而留下相似创伤的观众。
很多欧美的电影或者电视剧里面,也常常会有一堆人围着坐,通常都是退伍但是有PTSD的老兵,或者什么酒精依赖者、星瘾者之类的,然后大家依次聊自己最近做了什么、自己有什么感受,然后彼此发表看法之类的。
这就是一种【团体辅导】的变种,属于简化版。
由于“把一堆相似的人聚在一起谈心”本身就具有疗愈作用了,因此团体辅导的咨询效率是很高的。
在某些诸如地震的天灾人祸、或者疫病横行的灾区,经常有心理专家以团体辅导的形式提供相关的心理援助,受助对象不仅仅是受灾群众,还包括了去支援的志愿者。
但也是因为“把一堆相似的人聚在一起谈心”本身就具有疗愈作用,所以团体辅导对主持人的要求门槛很低。
有的咨询师在团体辅导中就纯让来访者们彼此聊天,完全充当旁观者,只负责喊“开始”和“结束”;有的人则干脆设计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尴尬小游戏,弄得像是三流公司的团建。
而事实上,一个精心准备过的团体辅导是有多个环节的,每个环节都围绕着本次辅导的目的,有各自的主题。
南祝仁今天要进行的团体辅导要复杂很多,而且因为要同时面对复数的来访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