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厌恶自己 (第1/2页)
屏幕上。
【上厕所的时候,你听见有同学小声在背后嘀咕,他们似乎在说你的坏话……】
这段文字,也是让徐鹏程反应最大的文字。
此时,也引导出了林俊凯强烈的情绪。
一般的学生,对这段话可能会出现【淡漠】、【同情】、【厌恶】等等情绪,稍微异常一点的可能会有【好奇】。
出现这些情绪,首先意味着他们没有经历过类似的场景。
但看林俊凯此时的反应。
【眨眼频率增加,双肩内缩并紧绷。】
【下颌肌肉突起,指关节紧握。】
【是焦躁、是不安、是紧张。】
【都是[防御],是内心表现抗拒的外在表现。】
出现这样的反应,属于是回忆起了某些不愿意回忆的场景。
而且他回忆起来的还是“实质性”的场景,这说明回忆者曾经切实地身在这段文字描述过的环境中,身处“一方背后中伤另一方”的场景中。
至于是“伤害方”,还是“加害方”,还要看配套的情绪了。
所以南祝仁还在观察。
在南祝仁的眼中,一道道虚化的线条出现在眼前学生的脸上,将对方的面部分割,提取出其中最值得重视的变化——
【前额肌肉收缩,皱眉形成垂直皱纹。】
【嘴角向下,轻微颤抖……】
【这些,都是负面情绪?】
【但不是[恐惧]……而是[自责]?是[内疚]?】
南祝仁的眼睛亮起来。
……
面对这种场景出现【防御】之后,只要配套的情绪不是【恐惧】,都能够被归类到“加害方”里面去。
但……【自责】情绪?
就很有意思了。
面对这样的文字,出现了这样的反应。
意味着可以南祝仁接下来可以获得非常大的收获!
要知道,【自责】的人可是最能够透露出信息的人!
当然,也不能够操之过急。
南祝仁心下不动声色,用强大的专业素养控制住自己的表情和语气,打算先一点点地继续挖掘这种【自责】,等到时机成熟,再让对方一吐为快。
“你对这段文字的反应似乎有些大。”南祝仁故意道,“要先休息一下吗?”
林俊凯抬头深吸一口气:“没事的老师。”
有一说一,这种尖子班的高中生,在心态的调整上不输于某些心理学专业的人。
高中时期的个体,除了在自制能力、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上达到一生巅峰之外,心理素质也是一个高峰。
真别说,虽然南祝仁自己年纪没多大,但是看到各方面素质这么好的年轻学生,他居然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欣慰”的感觉。
“好,刚刚我们通过情绪诱导的实验,收录了一部分你的情绪反应。”南祝仁开始输出私活了,“接下来我会用心理学的方式继续去了解你,以此弄明白为什么你会针对那些特殊的情况出现特殊的情绪。”
“这也是实验的一部分。”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有任何不适的体验,随时可以叫停。”南祝仁还是补充了这一句。不管是咨询、实验、还是什么私活,这都是心理人的重要底线之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