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我都准备走了,你这…… (第1/2页)
……
当一个人面对无法回答的问题的时候,会进入宕机的状态。
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或者说【防御】。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一搜大学生毕业答辩的视频,很多学生在遭到老师的超纲提问之后,都会露出一种清澈的笑容。
——你以为这是他们企图萌混过关,或者立正挨批评;但其实他们只是单纯的脑子CPU干挺了,此时只是看起来人还在这,实际上已经走了有好一会了。
但这种状态其实也不是“死机”,人脑还是在接收外界的信息的。
这时候如果提问的人提出了别的问题、或者说话里有什么信息涉及到了被提问者的知识区。
那么被提问者就会立刻重启、开始行动;目的,只为了脱离眼下的尴尬境地。
南祝仁刚刚说的前半段显然让刘攀“宕机”;而随后南祝仁提到的“陈捷”,就又激起了刘攀的反应。
“陈捷?是跳楼的那个来访者的名字吧?”
他下意识地说道:“这个事情不都过去一年多了吗?”
南祝仁眯了眯眼:“‘都过去’一年多了?”
刘攀稳了稳声音,露出明了的神色:“我明白了……师兄你是真的还没走出来啊。”
“但我还是要劝一下师兄你。你也知道我家是学医的,生老病死什么的,这种情况其实很常见的。得了病就有意外发生的可能性,我们都要接受的。”
南祝仁看着刘攀的眼睛,对方此时的话语流利,思路清晰。
显然不是再刻板的背稿了,而是在真情实感地表达观点。
或者说,向南祝仁“传授”某些已经被他融会贯通的、彻底理解的“知识”。
南祝仁深吸了一口气:“‘很常见’?你觉得这种情况是正常的?”
刘攀不由自主地抬了抬下巴,同时又做出了善解人意的表情。
“师兄你难接受是正常的……”
南祝仁眯起眼睛,打断了对方:“但陈捷的药物滥用是你们诊所的责任吧?就这么轻轻松松的揭过去了?”
刘攀下意识反驳:“生病了吃药,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病情是得到控制了的吧?事实上如果不是国内的环境太严,有些病甚至用机器理疗的效率会更高……”
……
南祝仁已经不想再听下去了。
他一挥手打断了刘攀的夸夸其谈:“已经够了。师弟,你对我的劝说失败了。”
“不过也多亏了你刚刚在话里面反复切换的话术,让我校准了对你的表情基准线——现在换我问问题。”
刘攀的话语不由地一窒。
对于像他这种水平,又提前准备了“讲稿”的人来说,顺着文本计划往下捋会很容易;但是一旦被打断,就会格外不知所措。
迎接他的,是南祝仁毫不留情的进攻。
“你当初负责李明路的案例,是你爸爸授意的吗——不对,那是林笠霖?”
“——对。不是爸爸反而是老师带进来……算了,这个是题外话……我们继续,你负责李明路案例的时候,是在诊所还是学校?”
“明白了——是诊所。所以一开始连黄鑫都不知道。”
“那么我验证一下——李明路在干预过程中,用药是完全正常的对吧?”
“对——行吧,那看样子那个姓张的咨询师没有骗我。”
刘攀在这个过程中多次企图开口,重新掌握说话的节奏。但南祝仁的每一次成功的自问自答,又一次次地化作拳头一样直接往刘攀的喉咙里冲,把刘攀的话硬生生塞回了去。
事到如今,他似乎都忘了自己想要说什么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