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越王的计划,齐王的觉悟 (第2/2页)
一番话,驳斥得那年轻幕僚哑口无言。
越王安静听完,缓缓道:“荀先生,可有建议?”
荀先生的声音不疾不徐地响起,带着智珠在握的沉稳,“谋划苏州的确是可以牵动朝廷注意,甚至还能试探朝廷对我们的态度。但就如方才茂才兄所言,或许会得不偿失。而对殿下而言,当前应当以稳为主,一切为了三个月之后大事。”
“所以,在下建议,不如鼓动江南士绅和在朝官员,针对皇甫烨逆党案,进行一番争吵讨论,将朝廷的注意力,牵制在朝堂。”
越王缓缓点头道:“善!”
山东,莱州府。
府城之中,最宏伟大气的建筑,并非府衙。
齐王府在城西,占地广阔,气派恢弘。
这是有着藩王居住的府城的常态。
不过和其余谨小慎微,生怕被御史找上门来,只敢躲在府上造小人的藩王不同,齐王即使到了封地,也没有谁敢如何轻视或者刁难。
因为,齐王虽倒,齐王党也散了,但皇后娘娘毕竟还在位。
齐王这位以豪横著称的皇子,依旧拥有着嫡子的身份,不是那些寻常皇子可比的。
所以,即使在齐王就藩之后,也依旧有许多人,前来归附。
而当朝廷中的惊天变故传来,齐王府在短暂的惊愕过后,居然生出了几分兴奋的情绪。
其中,尤其以如今齐王最为倚仗的南先生最为典型。
此刻的南先生,便正在齐王面前,开口对着这位殿下,讲述着自己的大计。
“殿下,在下以为,如今正是殿下争夺天命的最佳时机。在下绝非妄言,其原因有三。”
“其一,如今楚王覆灭,朝中实力最强的,便是殿下!”
“殿下别看当初您的附庸们都如树倒猢狲散了,但殿下嫡子身份犹在,如果这树重新立起来,猢狲们也自然会回来的。”
“殿下在朝堂的实力,远胜卫王,这便是殿下的实力之胜!”
“其二,楚王谋逆,自取灭亡,已成定局,但卫王根基浅薄,而且此事实情如何,尚未可知,对卫王明明在外剿匪,却千里奔袭回京的内情,朝野之间亦多有议论,不过无论如何,殿下远在山东,是必然不可能与此事有关的。”
“殿下可以炮制流言,而后兴兵为陛下报仇,殿下身负嫡子之名分,天经地义,此乃大义之胜!”
“其三,山东河北之地,豪杰遍野,但多年来,除开在后汉有所成就之外,其余历次,不论是窦建德还是齐神武,都功亏一篑,在朝堂之上,已经被关中、两淮、江南,压制多年,山东豪杰渴望朝堂的地位久矣。”
“殿下若能振臂一呼,豪杰之士必当应声归附,共举大业。而从山东之地一路至于中京城下,皆无险可守,以河北山东之精兵,再加殿下在关中的人望,两相夹击必能攻克中京。”
“而后安定江北,再徐图江南,则大业可成!此乃殿下地利之胜。”
“有此三胜,殿下大业,何愁不成!”
南先生的话,充满着诱惑地传入齐王的耳中。
齐王却皱着眉头,“听南先生这话,好像本王当初被勒令就藩,还是好事了?”
南先生点了点头,“的确是好事,岂不闻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殿下离开,卫王和楚王火并,殿下携大义之名,兼沛然之力,重回中京,安定朝堂,稳坐天下,这便是晋文公的旧事啊!”
齐王的眉头愈发皱起,“但本王如今并无一兵一卒,岂有举事之理啊?”
南先生摇头道:“殿下当知,有时候,天下大事,其实本就处在一种微妙的状态之中。便如此刻中京,卫王大权在握,其余人真的都服气吗?可他们不服气又能如何呢,又没有别人可选,但若是殿下举事,那便完全不同了。”
“殿下曾经的旧部,惶惶不安的楚王党,甚至怀疑卫王手段的忠义之士,都将站在殿下这头。”
“以殿下之声望,与区区卫王分庭抗礼,几乎是手到擒来。”
“殿下,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你应该尽快决断了!”
听着南先生的话,齐王叹了口气,“你说的,本王也觉得有几分道理,可是母后尚在中京,本王身为人子,岂不是将母后置于险地?”
南先生的脸上露出几分狠辣,“皇后娘娘可是母仪天下的后宫之主,卫王为了名声计,必不敢对皇后动手。他若是敢对皇后娘娘动手,那便是坐实了他不忠不孝的名头,给了天下人攻讦的借口,更利于殿下的大计。”
齐王听完,沉默良久,“罢了!也是该做决定的时候了!”
南先生的眼底,闪过一丝喜色,“在下提前恭喜殿下!”
齐王看着这位自他来到齐地便前来主动归附,并且展露了不俗本事,很快成为自己头号幕僚的男人,深吸一口气,“来人啊!”
几个亲卫立刻走进,“殿下!”
南先生疑惑地看着这几个人,耳畔便传来齐王的声音,“将此人拿下!”
直到被按在地上,南先生依旧没有从懵逼中回过神来。
“殿下,殿下,你这是何意啊!在下只是建言,殿下若是不听也是无妨,何必如此啊!”
齐王冷哼一声,“先有独孤胜,后面又来你个南先生,怎么?都把本王当傻子不成?”
“本王只是不想琢磨那么多,不代表本王没脑子!”
“他娘的,还想鼓动老子去自寻死路,好给你江南的主子争取浑水摸鱼的机会是吧?做梦!”
听见这话,南先生的面色陡然一变,“殿下,这是何人构陷,在下和江南势力并无瓜葛啊!”
齐王却压根不搭理他,抖了抖袖子。
“来人啊,笔墨伺候!”
“本王要写一封亲笔信,然后和这货的脑袋一起,给老六送去。”
“他娘的,就齐政那脑子,本王是嫌命长了不成,还要折腾!”
齐王啐了一口,亲自写起了信。
三日之后,当齐王的亲笔信在飞马加急之下,和南先生的头颅一起送到中京城时,来自江南集团的反击,也正好在朝堂之上掀起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