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落子北渊,谋生镜湖 (第1/2页)
脱口而出的话,代表着双方心头骤然升腾的惊讶。
宋辉祖理所当然,“我等前来拜访孟姑娘和辛姑娘,难道二位姑娘不住在此间吗?”
周坚理直气壮,“这是我结义兄弟的府邸,我为什么不能在这儿?”
一听这话,如今已经不复当年懵懂无知的二人,几乎在顷刻间,便明白了许多事情。
周坚眯着眼,为世事的巧合觉得荒唐,“你们口中的陆兄,不会是我政哥儿吧?”
宋辉祖挑了挑眉,同样觉得有几分离奇,“听说舟山侯有个结义兄弟,一路都不忘提携,想来便是阁下了?”
一听这用词,周坚当即冷哼,“什么提携,本公子那是和政哥儿一起奋斗。”
即使知道了周坚的身份,司马宗胜也没觉得畏惧,相反更为白天的冲突感到丢脸,淡淡一笑,“在下怎么觉得,如我等一般,跟着舟山侯剿匪,平白衣寨,灭黄龙庄,而后一路平灭太行十八寨,这才叫奋斗呢?”
“嘁!”周坚不屑一顾,“当初我和政哥儿在江南,跟着卫王殿下一起,安抚流民,硬扛苏州商会,和苏州知府、南京巡抚斗智斗勇,最后大获全胜,那是卫王殿下如今大业的肇始,就凭你们也敢妄言?!”
眼看司马宗胜无语,乔耀先换了个角度帮腔道:“山西剿匪,乃国朝大事,卫王殿下也是凭借此事,才最终得以成就大业,迈出关键一步,我等之功,又岂输于你!”
但让三人都没想到的是,周坚闻言,却破例地没有开口反驳。
而是在沉吟片刻之后,认真地点了点头,“我听过你们三个的名字,也知道,当初政哥儿初到太原,多亏了你们帮忙。今日之事,是个误会。”
眼见周坚递上了台阶,宋辉祖也不再针锋相对,“周兄和舟山侯在江南的事迹,我等其实也早有耳闻,一直仰慕不已,只可惜天南海北,传言难免失真,且有诸多细节不知,不知周兄可方便,晚上咱们一起畅谈一番,也好让我等好好请教请教。”
说完他看了乔耀先和司马宗胜一眼,二人也跟着拱手附和。
眼看这帮二世祖居然这么上道,周坚也笑了,“你放心,咱们今后都是一条船上的人,自然没有别苗头的道理!而且不止咱们,在客栈里,还有好些个有本事的兄弟,咱们同舟共济,一起帮着政哥儿,从而帮着卫王殿下,成就一番利国利民的功业,也不枉这天生我才!”
“说得好,周兄,那我们就将诸位兄弟都叫上,咱们齐聚一堂,共图一醉!”
“周兄!请!”
“宋兄,乔兄,司马兄,请!”
周坚和宋辉祖连袂而出,如同卧龙携手凤雏。
巡抚衙门之中,宋溪山并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已经在和周坚成为卧龙凤雏的道路上,撒腿狂奔,在和乔海丰、司马墨商议决定了大方向之后,他命人将梁三宝叫了过来。
这位他的绝对心腹,如今随着十八寨的彻底覆灭,自然也已经顺势从俘虏回归了本来面目。
但他的功劳,朝廷就不方便明旨给予褒奖,而是交由宋溪山以山西巡抚的名义来给。
在宋溪山的权限之内,也足够给满足梁三宝的功绩所需。
等梁三宝到后,宋溪山先是很欣慰夸了一遍梁三宝的功劳,又询问了一番近况,然后才和善地开口问道:“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梁三宝身穿一身寻常的布衣,依旧粗犷的眉宇间不见了太行山风的恣意与粗豪,多了几分如微风婉转在殿宇楼台间的温顺,不再桀骜的他,望之已经不是横行太行的一方土匪头子。
他闻言十分恭敬地回答道:“全凭大人做主。”
宋溪山缓缓道:“你是我的心腹,你我之间,是经历过血火生死考验的,我也不跟你兜圈子了。”
“眼下有两个选择,第一,我与你兑现此番的功劳,别的不说,奏请朝廷为你封个六七品官,你若愿意从军,便去太原卫所任职也可以,从此老婆孩子热炕头,在如今卫王掌权即将登基,齐公子也是朝中红人的情况下,余生富贵安稳,不必多说。”
听见这么好的条件,却还有两个选择,梁三宝便笑了笑,“大人,您直接说第二个吧,小人看看能不能接受。”
宋溪山也笑了笑,但笑容转瞬即逝,“第二个,就是去北疆。”
他看着梁三宝的眼睛,“陛下病重垂危,一旦驾崩,卫王殿下虽然此番继位从法理上来说无懈可击,但他毕竟根基尚浅,窥视中原已久的北渊极大可能兴兵犯境。”
“如果真的有了一场大战,你们若能在其中立功,那便是比起先前更大的功业。那时,你的官阶、你的待遇、你的余生,也都会不一样。”
“你好好想想,不必急着答复。”
宋溪山的话,让梁三宝的确陷入了沉思。
他脑海中,莫名地想起了当初在披云寨上,他和花二娘的那一场谈话。
对这个奇女子,他是仰慕的。
这种仰慕,不涉及半分男女之情,纯粹是出自对她传奇经历的钦佩。
当时,在面临着生死抉择之际,花二娘的选择很出乎他的意料,但事后回想,却又充满了看透一切的通透,和对自己人生的豁达。
就像每一朵浪花都有归途,每一个人也有自己的宿命。
如今的自己,如同脱缰已久的野马,早已野性难驯,比起在官场的大染缸里厮混,或许他更喜欢的,还是那份游走于黑白之间的刺激与狂野。
这几日的迎来送往,便已经让他身心俱疲。
他看向宋溪山,“大人,小人愿意去北渊。”
宋溪山挑了挑眉,神色略显惊讶,“你不要误会,本官绝对没有威逼你的意思,你为了朝廷卧底数年,也该享受享受了。不必这般急着回答。”
梁三宝笑了笑,并未吐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只是笑着道:“若真是北渊打进来了,如当年幽州故事,小人哪怕得了个三四品官,也一样是亡国奴,倒不如去搏一把,既能保家卫国,也能荣华富贵。”
宋溪山便也不再多劝,开口道:“你放心,我已经为你此番请功,吏部那边也会据实造册备案记功,朝廷也照旧会有封官之赏,但是就为你悄悄保留着,待你在北疆立下大功之后,再一并兑现,决计少不了你的!”
一听这个话,梁三宝就大概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事。
而听见宋溪山让他帮忙将白衣秀士也请来之后,心头就愈发确定,同时心头也多了几分期待。
至少在之前,他和白衣秀士的合作还是十分让人怀念的。
不多时,一个身着儒衫,年约三十的男人,悄然走进了巡抚衙门。
曾经不可一世的白衣寨,剑劈旧日的口号依然被埋葬在刮过白衣山的春风里;
曾经威名赫赫的白衣秀士,如今名义上也已经成了朝廷的俘虏。
当然,实际上,他并没有真正成为俘虏。
他的投诚是齐政亲自接受,并且有卫王见证,这天底下无人可以质疑。
更关键的是,他的投诚非常之早,对整个剿匪大局有着极其深刻地影响,故而他也十分理所当然地拿到了朝廷的册封。
当宋溪山将册封的旨意递了过去,白衣秀士的脸上,并没有太多的喜色。
宋溪山笑着开口,“怎么?不满意?”
白衣秀士摇头,“大人有何指教不妨直说,以大人如今的地位和忙碌程度,特意接见在下,当不至于就为了传递一个意料之中的旨意。”
宋溪山呵呵一笑,“不愧是有胆子在太原城外百来里建寨的白衣秀士,这份见识胆魄,的确常人难及。”
他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就在这儿看,看完烧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