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非常之局,非常之计 (第1/2页)
三晋大地,表里山河。
这片土地曾经是巨唐的龙兴之地,高王也曾经在此崛起。
如今执掌此地的人,乃是山西巡抚宋溪山。
作为一个在山西官场深耕数十年,成功封疆的人,这儿是他的主场,这儿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他本来也是这般觉得的,如果不遇见眼前之人的话。
他看着这个平静地坐在他下首的男人,样貌普通,但发须打理得一丝不苟,衣衫虽不华贵但也干净平整,端坐椅子正中,这副死出显然地表露了他的来路。
楚王
宋溪山的心头凝重,面上微笑道:“莫先生,殿下有什么指示,下官力所能及之处,必当遵从。”
莫先生看着他,“殿下远在中京,能有什么指示,只不过在下自当为主分忧,不知宋大人觉得,卫王此行,胜算几何啊?”
宋溪山暗道一声果然,开口道:“陛下圣恩浩荡,禁军能力超群,卫王殿下也是知兵之人,再有山西地方支持,官民一心,下官相信,一定能肃清十八寨匪徒,还三晋大地一个清朗安宁!”
莫先生淡淡一笑,“若是没有山西地方支持呢?”
宋溪山一愣,对上了莫先生那咄咄逼人的眼神,他没想到,对方竟如此直白。
“容下官斗胆问一句,这是殿下的意思,还是莫先生的意思?”
莫先生从怀中取出一块令牌,“事成之后,在下相信,殿下会很高兴的。”
宋溪山闻言沉默,半晌之后终于艰难开口,“我需要考虑考虑。”
莫先生微笑道:“那是自然,在下也有几句话送给宋大人。”
“如今齐王就藩,卫王离京,中京城大局已定,多少人都求不来的门路,宋大人可不要错过了。”
“至于卫王,他手下并无根基,所谓的军中资历也不过是在沙场上历练过一番,又无党羽,朝堂之上也就剩下一个所谓的储相白圭,不说楚王殿下正位东宫之后白圭的下场,便是真能继续当着户部尚书,他独木难支又能如何?别忘了,政事堂中,殿下的人可不少。”
“江南之行,卫王能赢,是因为有凌岳相助,同时陆十安当了搅屎棍,在这山西之地,他们也鞭长莫及。”
他轻蔑一笑,“宋大人总不会觉得,这一局,卫王还能靠那个江南小儿翻盘吧?”
宋溪山眼帘低垂,默然无语。
莫先生从巡抚衙门出来,直接便进了一处极为气派的府邸。
等到了傍晚,两道身影一起走入,而后将莫先生请到了房间之中。
如果,单看这两人毕恭毕敬敬陪末座的姿态动作,会让人觉得,这或许是两个想要攀附的山西土财主。
但若有熟悉山西官场的人在此,便能认出来,这两人赫然正是山西布政使田有光,和山西按察使严通。
身为山西官场的两位大佬,此刻在楚王使者的面前,如奴仆般恭谨。
田有光身子微微前倾,面上带着和煦到谄媚的笑容,“莫先生,巡抚大人怎么说?”
莫先生微皱着眉头,“他说他还要考虑考虑。”
显然这个答案,也让田有光和严通惊讶了。
今日今日,此时此刻,楚王殿下给出邀请,你居然还要考虑考虑?
狗日的,一把手就是不一样。
是的,在他们两人眼中,宋溪山绝对是在待价而沽,想要拉扯出一个更好的筹码。
那不然,还能不同意吗?
这储位之争的结局,和未来朝堂的局势,那已经是夏侯惇看风景——一目了然了!
“莫先生,可否需要我等帮忙言说一二?”
严通立刻给出了自己的诚意,开口问道。
莫先生想了想,觉得自己还是应该给堂堂山西巡抚一个应有的尊重,摇了摇头,“无妨,且等他一等。”
他在心里默默道:只不过,到时候,可就没那么好的价钱了。
田有光立刻附和点头道:“先生说得是,下官相信,宋大人会做出明智的决定的。”
莫先生皱着眉头,“但听说卫王手下,有一奇人,名叫齐政。当初卫王下江南,便是凭了此人之力,硬生生地立下奇功,这才有了后续诸事。”
“先生多虑了!”田有光笑着摆手,“此人下官亦有所耳闻,不过一江南小儿,卫王能够在江南立功,在下官看来,毒舌侍郎之功劳怕是占了大头,否则事后陛下也不会封他为南京巡抚。”
严通也嗯了一声,“不错,一个年方十七的,你说他有些才情倒还合理,毕竟听说他拜师孟夫子了。但此番在山西,要的是谋略、胆识,还要通晓军务,他哪里做得这些事情。”
田有光笑着道:“莫先生可知,这太行十八寨真的不是好相与的,咱们也曾经非常认真地组织过几次清剿,连一个寨子都没打下来,卫王初来乍到,要么拿人命去填,要么就得耗上个一年半载的,那时候,陛下早撤了他的职了吧?”
说完,他断言道:“如今更有山西上上下下皆愿为楚王殿下驱驰,卫王此番定也会无功而返!先生无需担忧,殿下也无需过分谨慎!”
莫先生缓缓点头,这两人的话,有理有据,着实也是他心头所想。
白衣寨。
一面大旗迎风招展,旗帜之下,一袭白衣,飘然胜雪。
四周不时有人路过,当他们将目光投向那身白衣时,哪怕只是一个背影,他们都不由自主地带上了由衷的崇敬。
因为,那是他们的寨主,是他们无所不能的王!
他自一无所有开始,只用了短短一年,就创下了如此的基业。
虽然如今白衣寨还只能在太行十八寨中叨陪末座,但他们都有信心,跟着这身白衣,他们将来可以在太行山群盗之中登顶。
一个文士走到白衣人身旁,恭敬开口,“寨主,可是在忧心朝廷即将到来的大军?”
刘潜收回翻飞的思绪,淡淡一笑,“有何可忧心的?”
文士开口道:“朝廷已经派出了大军前来清剿,我们白衣寨作为太行十八寨中,距离太原城最近的一个,定是首当其冲,虽然咱们现在坐拥近两千名好汉,但实则真正能上战场的也就几百人,如何能应对得了朝廷的大军?”
“而且,此番朝廷领兵的乃是卫王皇甫靖,此人是天德皇帝诸位皇子中,最为知兵的,身为皇子,地位尊贵,也不怕地方掣肘,能够将他们拧成一股绳,恐非太原卫的卫所兵可比啊!”
“更何况,根据咱们打探来的消息,这个卫王手下,据说还有一位叫做齐政的天才,当初二人携手,在江南搅出好大的风雨,让名不见经传的卫王一战成名,此番携手前来,恐难善了啊!”
“哈哈哈哈哈!”
白衣秀士哈哈一笑,“你啊,只看到了表象,却没看到下面的问题啊!”
“咱们人数虽少,但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朝廷大军也不是随便平趟的。他来一万来两万,都只能分出那么点兵来攻打,所以朝廷兵力压根不足为虑。”
“而且,咱们十八寨,同气连枝,咱们西有黄龙庄,东有风雷寨,三者互为倚仗和援兵,一路向北,更有剩余十五寨的十多万弟兄们,他朝廷兵马能放手来打我们吗?”
“最后,听说前太子死了,这些皇子不争皇位吗?卫王被派出来剿匪,朝中的诸位王爷,尤其是那位楚王,会坐视他建立功勋,成功上位吗?”
白衣秀士转头看着自己这个军师,“呵呵,对这些朝堂大人物而言,我们只是芥藓之疾,他们的精力都在互相拉扯之上,这就是我们的机会。如果我所料不差,就算楚王不派人前来给卫王使绊子,也有的是地方官员为了巴结楚王,主动给卫王拖后腿,朝廷官兵根本就拧不成一股绳!”
“至于你说那个齐政,也就是传言而已。他若真有本事,我可以将他收入麾下,助我大业,若他没本事,我的功业之下,不介意多他一个亡魂!”
看着自家寨主胜券在握,意气风发的样子,军师很想跟着振臂高呼,当一个合格的舔狗。
但身为军师的本能,还是让他拒绝了这样低级的奉承。
“可是,朝廷如果大军进驻太原城,我们的物资就麻烦了。”
数千人齐聚,这人吃马嚼的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以白衣寨这点地盘,短时间内想要自成一派自给自足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太原城附近多上一万驻军,他们不论是下山劫掠村镇,还是购买物资,都是个麻烦事。
白衣秀士闻言同样不以为意,“你想多了,这一点,在我此地建立山寨之时就已经想好了的,自有安排,放心便是。”
北风吹过,将他的几缕发丝,吹出了飞扬恣意的自信味道。
太原城内外,没有人看好卫王此行。
卫王并不在意,因为,他已经习惯了。
齐政也并不在意,因为,他觉得他们都错了。
什么打不开局面,什么十八寨铁板一块,那是你们不会庖丁解牛!
此刻的他,正站在汾河谷地的一处山头,询问一旁的当地人,高欢快乐城的所在。
当得知那是在另一个方向之后,只能遗憾地遥望了一番,在脑海想象了一下高王和韦孝宽当年的五行大战,而后钻回了马车。
此刻的他,并不是之前丰神如玉的扮相,而是将脸稍稍涂得蜡黄,还贴了两撇胡子,身上的衣衫也是不是飘逸的青衫,而是略显俗套的锦衣,看上去,就是一个儒雅的青壮年商贾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