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各怀心思,启程离京 (第2/2页)
坚持住,快了,相信用不了多久,威远侯府还会重新挺立起来的,梅家一门双侯的荣光,也都会回来的。
下马走入自家府门,他迈步来到后院,找到了正百无聊赖的女儿。
“今日没去看天赐?”
梅心竹扭头看了一眼自己的父亲,“我又不是必须围着他转,还不能过过自己的生活了?”
宁远侯也没生气,淡淡一笑,“那为父就与你说说你自己的生活,你与那齐政,如今相处如何?”
梅心竹皱了皱眉头,终于忍不住开口问起,“爹,你到底是何意?难道你觉得你女儿我嫁不出去吗?非得让我上赶着去讨好人家。”
宁远侯的脸上露出几分愕然,“为父怎么会这么想呢?为父只是以为你中意他,便鼓励你几句罢了。”
他一拍大腿,断然道:“也就是说,你之前找他,他还不感激涕零?既如此,那你就与那个齐政一刀两断!咱的女儿,有的是人求着娶!给他小子脸了!”
梅心竹懵了,疑惑地看着父亲。
难不成之前错怪他了?他真没那心思?
“爹,你认真的?”
“当然!什么狗屁东西,给他脸叫他一声文宗弟子,不给他脸,他就是个布衣!咱们是侯府!就这么定了,爹去军营了!”
看着父亲的背影,梅心竹的秀眉紧蹙,不知道他到底存的什么心思。
梅心竹想不明白的事情,齐政和卫王府的其余人则想得很明白。
在朝会下旨之后,一日之内,卫王府便从宾客盈门变成了门可罗雀。
看着热闹的门庭骤然冷落,王府上下许多人都是面色愤愤。
在傍晚时分来到卫王府的齐政并不觉得有什么,趋利避害人之天性,人家当初来,是因为来了可能有好处;
人家现在不来,是因为不来可能有好处。
更何况,在洞悉了天德帝可能的谋划,尤其是让白圭以中京令去试探天德帝成功,彻底确认了自己的猜想之后,齐政的心头,没有半分对世态炎凉的感慨,有的只是对将来局势逆转之后的期待。
他正欲迈步,走入卫王府,身后却传来一声呼喊。
“齐兄!”
他缓缓转头,瞧见了快步走来的王范。
看着昏黄的天光中,王范板正的身影,齐政的脸上露出由衷的笑容。
“希文兄。”
王范喘了几口气,“齐兄,你要离开中京吗?”
齐政一挑眉,“希文兄是如何知道的?”
“方才在国子监,听一位显贵之后说起,故而匆匆前来。”
齐政点了点头,“殿下要去山西剿匪,在下自当跟随。”
王范深吸一口气,缓缓道:“在下不才,愿随卫王殿下及齐兄一道,在帐中充一文书,以报齐兄知遇提携之恩。”
齐政闻言一怔,没想到王范这么豁得出去。
他笑着道:“希文兄不必如此,在下也没做什么,兄台之才,如锥处囊中,便是没有在下,也迟早会大放光芒。希文兄还是专心科举,未来经世济民,抚育一方,方不负平生所学。沙场之事,希文兄屈才了。”
王范有些急了,“齐兄,在下是认真的,并非假意虚言。”
齐政握着他的手,轻轻拍了拍,“我知道。希文兄,在下也是认真的。你能来,在下很感动,但你跟着我们去,并非明智之选,在下更希望,今后朝堂上,能出一个一心为国为民,誉满天下的王相公。”
王范看着齐政,松开手,后退一步,朝着他长揖及地,“齐兄教诲,在下铭记于心!”
齐政连忙将他扶起,然后请他进去喝茶说话,但却被王范拒绝。
“光阴似箭,时光易老,欲成齐兄之厚望,当殚精竭虑,在下告辞!”
看着一身寒酸布衣的王范从容地走入街巷,齐政在这漫天的风雪中,感受到了一丝浓浓的暖意。
楚王府,楚王站在窗前。
若有心人从背后看去,便能看见,他的身影,就恰恰在窗户开口的正中央,不偏不倚。
“殿下在想什么?”
人逢喜事精神爽,在齐王猝然就藩,卫王又即将离京的变故之下,整个楚王府都洋溢着一种轻松快乐的气氛。
就连卢先生,也在这样的高兴中,敢于向楚王问几句平日里不敢开口的问题。
楚王的脸上,却不见任何的喜色。
他开口道:“你觉得卫王此行,胜算如何?”
卢先生笑着道:“不论他胜算如何,终究不能再成为殿下的对手了。”
楚王缓缓转头,目光平静地看着他,“你要记住,在敌人彻底咽气之前,永远不要觉得高枕无忧。”
说完,楚王在心头默默补了一句:更何况,老六手下,还有齐政。
想到那个屡创奇迹的年轻人,他心头的不安便愈发强烈。
卢先生闻言肃然,“殿下教训得是,是在下大意疏狂了。那在下这就想办法联系山西巡抚宋溪山?”
“山西是定然要联系的,剿匪贵在上下一心,需要让他们好好配合。”
楚王吩咐了一句之后,顿了顿,“让莫有智去吧,他在人前出现得少些。”
卢先生立刻点头,“殿下英明,在下这就去安排。”
等卢先生领命而去,楚王的心头,也放心了不少。
卫王毕竟年轻,齐政目前也没有展露军伍之才,山西上下,必然也知道朝中局势,会听从自己的命令
如此局面,齐政,你若是都能助老六翻盘,本王就是输了也服气!
也不知是齐王真的是搅屎棍,他一走这朝堂的效率就陡然提升了;
还是说卫王的离开,是各方都乐见其成的事情,反正只用了三日,出兵的各项准备就做好了。
离京的日子,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