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寒门权相 > 第219章 这是齐政的诗?

第219章 这是齐政的诗?

第219章 这是齐政的诗? (第2/2页)
  
  有齐政在,他那先扬威再示好的计划,很可能便难以实现。
  
  那他就要改变既定的思路了。
  
  过得片刻,他的声音终于缓缓响起。
  
  “在下前往贵国的路上,专程去往过西京长安,而后一路东行,路过潼关,望见这历史上鼎鼎大名雄关,仿佛听见了古往今来的战争余响,豪雄之心的代价是生民之痛,心有所感,曾作诗一首,请齐兄指教。”
  
  他缓缓吟道:“黄河九曲割秦川,铁马冰河几度眠。”
  
  不少人缓缓点头,这个【割】字,和【铁马冰河】四个字,极见功底,瞬间渲染出了一副烽烟险恶的画面。
  
  他深吸一口气,双目缓缓睁开,沉声念出后两句,“愿攀崆峒求玉帛,不教烽火照祁连。”
  
  听见这话,众人的眉头不自觉地微挑。
  
  这两句话的意思可深了。
  
  崆峒二字,显然是用的黄帝问道崆峒山的典故,指的是经世济民之法。
  
  玉帛这个说法,其用意更是明显,化干戈为玉帛,联系前面,那就是想要求得一个止战之法,从而,不教烽火照祁连,让西凉国免于战乱之苦。
  
  而崆峒山,如今正是在西凉的控制之下。
  
  综合来看,李仁孝这一首诗,言志胜过文采,其用意便是向皇帝和大梁百官表明西凉的态度。
  
  两国征伐不休,致使山河破碎,惨烈不可名状,愿两国能商议一个重归于好的办法,从而让两国都能得到休养生息。
  
  以李仁孝的身份,没有人怀疑,他这番表态背后,是不是西凉国主的意思。
  
  看台之上,天德帝嘴角微微勾起,对西凉人的态度,显然颇为满意。
  
  文武百官望着李仁孝,心思各异。
  
  武将们多半不屑冷笑,认为绝不可容忍西凉裂土而存,同时让他们可能的军功少一大块;
  
  但不少文官却暗自琢磨起了其中的利弊得失。
  
  若能和西凉交好,朝廷在西北的军费就可以大大削减,更可以集中精力应对北疆的威胁。
  
  至于其余的大儒、看客们,没有那么多小九九,他们只是看着齐政,想听听齐政如何应对。
  
  老太师微微眯眼,有些替齐政担心。
  
  他不担心齐政的诗才,却担心齐政因为回应而卷入一场本不该卷入的风波。
  
  以李仁孝的身份,可以作这首诗,但齐政的回应,却需要避开诸多陷阱。
  
  否则,很可能被对手抓住把柄,到时候一个妄议军国大事的帽子扣下来,恐怕齐政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齐政也明白这一点,但他并没有慌乱。
  
  若是李仁孝写一首别的主题的诗来表达同样的情绪,他或许还真要细细思量。
  
  但若是这首诗,他或许正好有法子可以置身事外。
  
  就看这位孤高冷傲的北渊世子,能不能做一个厚道公平的人了。
  
  此刻的聂锋寒心头也是天人交战。
  
  一方面,从北渊的角度出发,他们自然是不希望看到大梁和西凉交好的;
  
  但另一方面,他又不想违背本心。
  
  李仁孝朝着齐政递去一个歉意的眼神,“齐兄,请指教。”
  
  当李仁孝的话音落下,回答他的,却不是齐政。
  
  聂锋寒最终选择了诚实。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他突兀地开口,让众人一愣。
  
  但只一句话出口,四周原本嗡嗡的议论声便瞬间消失了。
  
  所有人都不解地看着聂锋寒,人家李仁孝和齐政比试,你出来插什么话。
  
  但别说,这话还插得怪好的!
  
  天德帝眼神微微一凝,以为北渊人想要跳出来搞什么事情。
  
  唯有齐政心头长出了一口气,有聂锋寒开口,自己就算是能彻底消除那个隐患了。
  
  有些朝廷官员正要起身呵斥,但聂锋寒已经接着念道:“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他深吸一口气,“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嘶!
  
  众人猛地瞪大了眼睛,不少捻须摇头的文官或者大儒,甚至动作一僵,揪掉了几根胡须而不自知。
  
  这诗作的水平,怕是有几层楼那么高啊!
  
  聂锋寒叹了口气,“这便是当初我与齐兄比试之时,齐兄所写之诗。李兄,不知此诗可能比得过你方才那首?”
  
  啊?
  
  围观群众之中,猛地爆发出一阵下意识的整齐惊呼。
  
  这竟然是齐政的诗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黄昏分界 都市极品医神叶辰夏若雪 傅廷修孟宁 李辰安钟离若水 陆长生叶秋白 长夜君主 天人图谱 末日乐园 被退婚后,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李辰安钟离若水 柯南里的捡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