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公和侯,侄与姑 (第2/2页)
齐政和姜猛没说话,默默看着他。
“但是,在下又忽然想到,若是在下爬上去了,也如今日那典簿,那侯府公子等人一般,谁又来拯救下一个我呢?”
齐政闻言微笑道:“有人说过,我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人生一世,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自己享受过了不就行了?”
“不对。”
书生十分坚定地摇头,“来这世间一趟,或许我们各有际遇,但终究是想改变些什么,留下些什么,一人之力微薄,但千万人之力汇集便可移山填海。”
“譬如先民,自弹丸之地而起,自茹毛饮血而生,也是自力更生,筚路蓝缕,方有天下人族今日之昌盛。若是人人皆是享受今生,不思进取,或许我等如今还在黄河之畔的部落之中,穿着兽皮。”
齐政闻言,和姜猛对视一眼,眼中都有了几分笑意。
就冲着向学之心,和这一番见解,这人就差不了。
但这样的人,最容易走入的是另一种极端:那就是非黑即白的严酷。
所以,齐政微笑道:“你说的的确有道理,但是你看,就像我们这个世道,有那阿谀无耻的胡典簿,有嚣张跋扈的威远侯公子,但也有你我,也有能主持公道的小公爷,世道永远都是复杂而多面的,我们不能也没法要求所有人都是一样。”
“就好比这天下,有晴日,也有雨天,有风霜,也有阴云,赤橙黄绿青蓝紫,才是多彩人间。我们不能因为我们追求上进,就一定要求所有人都与我们一样,容不得别人怠惰,这世间如果只有一种颜色,那将何其单调。”
“人生就像赶一段路,着急走,慢慢走,或者累了就躺下睡会儿压根不管目的地,都是可以的。你怎么选,就怎么坚持,然后和你的同行者并肩便是。”
听了齐政的话,衣着朴素的书生若有所思,齐政拍了拍他的肩膀,“回头再慢慢想,哦,还忘了问,尊姓大名?”
书生连忙拱手,“在下王范,字希文,抚州临川县人。”
威远侯府,当看见老二回来,威远侯府的大公子梅天宝一脸惊讶,“二郎,你不是去国子监了吗?怎么这就回来了?”
梅天赐气鼓鼓地坐下,将今日之事说了。
梅天宝听得眉头紧皱,沉吟不语。
梅天赐见状开口道:“大哥,你不用担心,小公爷说了,他就是下江南跟那小子有点交情而已,只要咱们不拿今日的事情找那小子麻烦,他不会再管的。”
梅天宝叹了口气,“二郎啊,你觉得为兄是在担心那个吗?为兄是在担心一会儿小姑来了,你待如何?你走之前可是向她保证过的啊!”
他说的小姑,是宁远侯的嫡女。
宁远侯和威远侯乃是同乡同姓,当年祖辈一起投军,一起立下军功,一起封侯,传为一时佳话,两家人自然而然就走得很近。
甚至单纯说日常相处,比起定国公和安国公近几十年才因为姻亲相连的关系,还要更近。
所以先前凌岳也才会说不行梅天赐可以将宁远侯府的人也叫上。
想到那个明明按年龄是比自己小几岁的妹妹,却因为辈分,在母亲早亡之后,被自己父亲授予管辖自己二人权力,十余岁起便压得自己哥俩不敢吭声的“凶兽”,天不怕地不怕的梅天赐也是嘴角一抽,哭丧着脸,“我这是事出有因啊!”
“你最好真的是事出有因!”
房门外响起一声冷哼,而后一道火红色的身影风风火火地从府门方向大步闯入,冷冷看着梅天赐,“跪下!”
气势之足,让大公子梅天宝也是下意识地膝盖一软,反应过来不是喊的自己,这才松了口气。
梅天赐老老实实地面朝房间中母亲的画像跪下,苦着脸道:“小姑,我真不是故意的。”
说着就将情况又说了一遍,还着重讲了小公爷不会因此记恨的事情。
面容秀美,双眉如剑,极富英气的威远侯府大小姐梅心竹默默听完,开口道:“那你打算怎么办?”
梅天赐扯了扯嘴角,“小姑,是不是先让侄儿起来?”
梅心竹哼了一声,“让你去趟国子监你都能闯下这么大的祸,你还想起来?什么都怪别人,若是你不是主动欺压良善,人家会收拾你吗?我看你这打就是挨得好。”
梅天宝劝道:“小姑,再怎么说.”
他的话才刚起了个头,就被梅心竹一瞪,立刻老实了,低头数着指甲上的月牙。
梅天赐开口道:“小姑你放心,我打听了,明日就是周山文宗弟子选拔会初选的最后一日了,据说那位北地第一才子也会在青云台亮相,我估计那齐政肯定会去,到时候我找几个厉害的读书人,当众给他个教训。”
梅心竹哼了一声,“你就没想过,万一比不过,岂不是旧恨未消,又添新仇?”
梅天赐一愣,便听梅心竹站起身道:“你自己看着办吧,不过我建议你还是稳妥一点,先看看人家的本事,若真是人才,又是卫王殿下麾下之人,别被怨愤蒙了眼,将小恨弄成了大仇。”
说完她便走出了房间,不过嘴上虽那般吩咐,这位英姿飒爽的年轻姑娘却在心头打定了明日偷摸前去的念头,打了我侄儿,可不能让他就这么算了。
哼!
想到这儿,她开口吩咐起身边的婢女,“去一趟太师府,给辛妹妹送一封信,邀请她明日一起前去青云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