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优势在我 (第1/2页)
德国,马普学会,小会议室中,
舒尔茨、埃雷梅茨还有马普学会化学研究院负责人罗伯特·胡贝尔,以及可控核聚变研究的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
舒尔茨带回来的消息的确让他们很是重视,这说不得是实现可控核聚变的最重要契机。
作为老牌科技强国,他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引领科技前沿了,这无疑是让他们重新崛起的好时机。
一旦聚变反应堆运行成功,无限的能源将彻底改变这个世界的格局。
“我认为可以答应他们!”
“但我们得先确认他们的模型能够正常工作。”
胡贝尔率先表达自己的看法,虽然他是化学研究院负责人,但毕竟是学者,并没有那么多心机。
否则他就应该保留自己的意见,等下面的人各抒己见,再做决断。
否则,领导都发话了,下面的人难道还能跟领导对着干?
此话一出,德国内负责可控核聚变研究的负责人们都兴奋不已,他们仿佛已经看到自己点亮不世功勋的画面了。
但显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认为。
“我倒是觉得。”
埃雷梅茨忽然开口说道,“这次合作吃亏的该是我们才对。”
“怎么说?”
胡贝尔看过去。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证明早已经公开发表,有了这个证明,我们的数学家最后一定也能构建出等离子体运行模型来,只是比那小子慢一些而已。”
埃雷梅茨骄傲的说道,“但我们在高温超导上的研究,是数十年积累的成果,他们想要一时半会赶上来,可没那么容易,这完全是优势在我啊。”
“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拒绝这次合作邀请!”
一句话让整个会议室顿时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埃雷梅茨在某些方面或许有些夸大,但说的也并非不是实情。
如今全世界研究可控核聚变的数学家们都在向这个方面奋斗,也取得了一些成果,谁也说不准是不是下一刻就能突破。
如果是那样的话,到时候整个可控核聚变的核心技术就全由他们掌控,垄断跟共享的差距,可太大了。
“舒尔茨教授,你怎么看?”
胡贝尔看向一旁已经脸色难看的舒尔茨,他虽然是化学研究院的负责人,但他主攻方向是生物化学,对高温超导和数学方面都不算特别了解。
他相信埃雷梅茨在高温超导方面的理解是权威的,但数学方面,他还是得问问舒尔茨。
“如果你们真的这样认为的话,那就不会有几百年都没人解决的数学问题了。”
舒尔茨有时候真的不知道这些人脑子里是怎么想的,如今无论是国际局势还是科学研究,主旋律都是合作共赢,这些家伙竟然还想着独占?
他们真以为谁都是陈辉这样的天才数学家?
有些问题,如果不是碰到了天才数学家,就算是再过几百年,也不一定能解决。
“舒尔茨教授,我说得难听点,因为你自己是数学教授,所以你自然会高估自己成果的难度,那些数学难题之所以几百年没有人解决,不过是基础条件没达到而已。”
埃雷梅茨自信笃定的说道,“如果几百年前就有伽罗瓦表示、泰勒-威尔系统、科利瓦金-弗拉赫方法,那么费马大定理早就被证明了,也就是说,即便没有怀尔斯,最后也会有华尔茨来完成证明……”
“在下不才,在数学上也是有一定造诣,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
可控核聚变相关的负责人们神色复杂,他们一会儿看看埃雷梅茨,一会儿看看舒尔茨,两人都是各自领域的权威。
他们一方面想要像埃雷梅茨所说的那样,垄断可控核聚变的核心技术,可另一方面,他们也担心真的如舒尔茨所说的那样,他们或许几百年都没办法解开这个问题。
会议一时陷入了僵局。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再多给大家一些时间呢?”
埃雷梅茨见到大家拿不定主意,开口说道,“对方又没说要立马合作,我们先拖一拖也是可以的嘛,再给那些数学家们两年时间,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到时候再跟他们合作也是没问题的。”
“你这样的行为极其不坦诚!”
舒尔茨只是个纯粹的学者,以他的骄傲,他作不出这种事情来。
埃雷梅茨摇头,“合作本来就是如此,如果我们自己能搞定,还要他做什么?”
“我们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名声,我们得为更大的利益考虑。”
“没错,舒尔茨教授,埃雷梅茨说得对!”
这时胡贝尔似乎也终于下定决心,不过他还是看向埃雷梅茨,“两年不行,我最多给你们一年时间。”
埃雷梅茨则是看向可控核聚变研究的负责人。
几个负责人交头接耳一阵,最终发言人点头,“放心,这一年时间我们肯定竭尽全力去突破这个问题。”
“一年太长了。”
舒尔茨摇头,“如果你们研究过陈辉的生平,就应该知道他解决一个问题会有多快,一年后,说不定他都已经自己合成新的超导了。”
“我建议你们最好是在半年内决定。”
说完他也不再看这些人,起身直接离开了会议室,他最终还是被大义压住,决定接受这个结果,但他对这些人依旧充满了失望。
让他有些精疲力尽。
“学者就是这样,太过理想化。”
埃雷梅茨看着舒尔茨离开的背影,轻声吐槽了一句。
“埃雷梅茨,半年,你怎么评价?”
胡贝儿没有做出评价,不管如何,舒尔茨这样的性格还是很让人喜欢的。
埃雷梅茨轻笑一声,“能怎么评价,如果他真的能半年完成高温超导的合成到工业化,我从此退出科学界。”
“真当我们之前几十年的研究是在浪费时间吗?”
胡贝儿点头,他也明白,埃雷梅茨他们在有几十年积累的情况下,也用了一年多才完成实验室合成,又花了一年多时间才勉强完成工业化。
舒尔茨所说的半年时间,的确太过理想化了。
“9个月时间!”
最终,胡贝儿看向可控核聚变的几个负责人,“我给你们9个月时间,如果你们不能完成这个任务,我就派人去华夏跟他们谈合作的事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