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 第243章 同心(大章)

第243章 同心(大章)

第243章 同心(大章) (第1/2页)
  
  李振国眉头锁得紧紧的,过了好半晌才开口:“头一条就得看厂子的《食品生产许可证》,这证要是过期了或是不合规矩,生产出来也是白忙活。”
  
  他掰着手指头数着:“再就是设备,这可是顶要紧的。杀菌锅、封口机、清洗机、灌装设备都得细细检查,看看哪些该修、哪些得换,把这笔账算明白。”
  
  李哲赶紧在本子上记着,笔尖在纸上沙沙直响:“要是主要做番茄、酸黄瓜、青刀豆这三种罐头,设备上有啥特殊讲究不?”
  
  “那肯定有!”李振国把声音提高了些,“青刀豆得有焯水杀青的设备,不然脆劲儿不够;酸黄瓜需要专门的腌制发酵车间,温度湿度都得拿捏好;番茄罐头得有破碎打浆机,这些设备一样都不能少,别到时候厂子租了才发现设备不对路,白扔钱。”
  
  他喝了口茶接着说:“仓储也得留意。新鲜的青刀豆、番茄得有冷藏库,不然放不了几天就坏了;成品罐头得存到通风干燥的仓库,还得够大,能周转开才行。”
  
  李哲边记边点头,这些都是实打实的专业门道,没有叔叔这个内行指点,他压根摸不着头脑。“二叔,还有其他要注意的不?”
  
  “还有水电和运输。”李振国往椅背上靠了靠,“罐头杀菌得用大量蒸汽,锅炉房设备得合规,电力容量得够几条生产线同时转,一旦停了电,整个生产就得停下来。
  
  物流也得方便,离公路或货运站近些,原料运进来、成品运出去都省事,能省不少运费。”
  
  李哲边记边点头,农村确实爱停电,用电是个大问题,看来不光要跟工厂沟通,还得跟镇政府好好说说。
  
  “二叔,我打算六到九月份生产200吨罐头,得要几条生产线?”
  
  李振国接过李哲递来的钢笔和笔记本,在桌上算起来:“一条生产线每天8小时,青刀豆、酸黄瓜罐头能产1.2-1.5吨,番茄罐头工艺不一样,能产1.5-1.8吨。”
  
  “六到九月一共120天,要产200吨,平均每天得1.67吨。考虑到设备维护和原料供应不稳定,租两条生产线保险些,能灵活调整着生产。”
  
  “工人呢?”李哲追问。
  
  “生产线核心岗位,每条线要2个清洗工、3个分拣工、2个灌装工、1个杀菌操作工、1个封口检验工,两条线就是18个操作工。”李振国想了想接着写:
  
  “辅助的得有2个仓管员、2个质检员、1个维修工、3个包装工,共8个。再加1个生产主管和1个技术员,总共得27到30人。”
  
  笔记本记满了整整一页,李哲看着密密麻麻的字迹,心里踏实多了:“叔,这些门道没您指点,我真摸不着头脑。过段时间我去看罐头厂,想请您跟我一起去,帮我把把关。”
  
  李振国把钢笔递回去,拍了拍他的肩膀:“自家人不说两家话,啥时候去,你提前说一声。”
  
  他心里头五味杂陈,自己在罐头厂干了这么多年,论能力、技术、经验都不差,却连个技术员都没评上。
  
  侄子才二十来岁,却要自己开罐头厂了……
  
  晚上九点。
  
  李振国打开门锁,带着几分酒意回了家,客厅里床帘已经拉上了,小胖子和丈母娘都睡了。
  
  他脚步放得更轻,蹑手蹑脚推开卧室门,见妻子还坐在床头缝衣服。
  
  等他关上卧室门,妻子陈淑萍才小声问:“咋这么晚才回来?老二找你啥事?”
  
  李振国脱掉衣服坐在床上,把事情简单跟妻子说了说。
  
  陈淑萍听完愣住了,一脸不可思议地问:“这老二卖菜卖得好好的,折腾罐头厂干啥?你们厂的生意都不好做,他弄个罐头厂不更得赔钱嘛。”
  
  李振国想了想:“不一定,老二的朋友能弄到出口苏联的外贸订单,这就能盘活一家罐头厂。
  
  我们厂这两天之所以加班加点地干,听说也是因为苏联外贸订单,可惜量不大,还不知道转了几手,价格压得特别低。不好干啊。”
  
  陈淑萍眼珠一转追问:“那老二是啥意思?打算让你去他新开的罐头厂干活?”
  
  李振国皱着眉:“现在罐头厂还没租下来,事还没敲定,他也没明说,但我感觉有那个意思。”
  
  “那你咋想的?”陈淑萍扭头看向丈夫,见他不说话,推了推他肩膀,“问你话呢。”
  
  “我要真跟着老二干,他肯定不会亏待我,大小也是个生产主管,工钱也不会少;但他毕竟是租赁的厂子,也不知道能干多久。”李振国不是不相信侄子,只是作为一家之主,上有老下有小,由不得他不慎重。
  
  他轻叹一声:“看看再说吧……”
  
  ……
  
  午后,苏州胡同七号院。
  
  李哲站在北屋门前,看着工人师傅们小心翼翼地搬运崭新的电器,这批电器安装好,家里的东西就齐了。
  
  “慢点慢点,这冰箱金贵着呢。”旁边一个约莫四十来岁、手上布满老茧的男子指挥着。
  
  李哲递上搪瓷缸凉茶:“郑师傅,您喝点水。”
  
  “谢谢李老板。”他接过茶缸一饮而尽,抹了把汗笑道:“您家这院子可真敞亮,我干了这么多年,还真没遇到过几家。”
  
  李哲笑了笑问:“郑师傅,这冰箱通电能直接用吗?”
  
  “这您可问对了,还真不能立刻用。”他往厨房走了几步,回头叮嘱道:“刚搬过来得静置俩钟头以上,等制冷剂回流好了才能通电,不然压缩机容易出毛病。”
  
  李哲点点头:“我记住了。”
  
  “咱进去归置归置。”郑师傅先一步进了厨房,对着身后的李哲问:“李老板,这冰箱您打算放哪?”
  
  李哲指着门口方向:“放这边吧。”
  
  郑师傅摆摆手:“李老板,我建议您换个地,您这边开着窗,太阳一晒容易外壳老化。”
  
  李哲又瞅了瞅厨房,指着靠里的位置:“您看那边呢?”
  
  “这可以。”郑师傅拿着尺子比划着,对后面的徒弟说:“搬过来,慢一点,别太靠墙。冰箱两侧和后背得留够空当,至少十到十五厘米,不然散热不好容易坏。”
  
  安置好冰箱,一行人又把热水器搬进卫生间,同样确定好位置,打孔、安装、接线,郑师傅很负责,每一项都亲自检查。
  
  见李哲进来,他指着墙上的漏电保护器说:“这玩意儿可得装好,洗澡的时候最忌讳漏电。机身离淋浴区远点儿,开关高度正好够着又不碰头,您记着每次用完都得拔电源。”
  
  “我记住了。”李哲郑重点头,这年代的热水器不比后世,确实得加小心。
  
  北屋西侧的客厅里,一台牡丹牌电视机正被安置在靠墙的电视柜上。
  
  郑师傅接上电源帮忙调试,屏幕亮起的瞬间,李哲忍不住凑近细看。
  
  郑师傅熟练地转动旋钮:“您看这清晰度多好!要是图像歪了或者没信号,八成是室外天线没接好,您可以自己动一动,弄不好了再找我们来修。”
  
  最后安置洗衣机,郑师傅确保地面平整、不漏水后,才拍了拍手:“李老板,妥了,您放心用,有啥问题直接打维修电话。”
  
  “好嘞,谢谢您。”李哲拿出一包烟分给几名工人。
  
  等工人们收好工具离开,李哲仔细把所有电器的保修卡、说明书分门别类,用夹子夹好放进客厅抽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黄昏分界 都市极品医神叶辰夏若雪 傅廷修孟宁 李辰安钟离若水 陆长生叶秋白 长夜君主 天人图谱 末日乐园 被退婚后,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李辰安钟离若水 柯南里的捡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