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宋文豪 > 第316章 科举大年

第316章 科举大年

第316章 科举大年 (第1/2页)
  
  王珪连忙双手接过,凝神细读。
  
  起初他因欧阳修坚决黜落太学体而生的些许不安尚存,但目光掠过赋文,很快便被其内容吸引。
  
  他读得仔细,时而颔首,时而凝眸。
  
  良久,王珪抬起头,长吁一口气,叹服道:“欧阳公慧眼如炬!此文确为难得的上乘之作!破题立论正大堂皇,阐发义理精微透彻,章法严谨,文气充沛。更难得的是,其‘通变’之思,非徒托空言,而能贯穿古今实例,切于实用。依我之见,‘甲上’之评,实至名归!”
  
  王珪的肯定极具分量,堂内其他判卷官的好奇心被彻底勾起,这篇被欧阳修亲自树立为标杆的赋作,在判卷官们手中传阅。
  
  作为点检试卷官,有着“把最后一道关”责任的梅尧臣接过时,亦是细细品读。
  
  他素来主张诗赋“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为文亦重平实晓畅、内涵深远。
  
  读罢,梅尧臣捋须赞道:“此赋无一丝险怪奇涩之态,如行云流水,理明辞畅。其‘变苟宜乎今俗,虽异古而奚伤’之论,实有大家风范。”
  
  “是啊,与此文相比,那些徒以‘太学体’自炫者,顿时显得矫揉造作,空洞无物。”
  
  “理胜辞壮,这才是科举取士应倡之风!”
  
  赞誉之声在判卷官中此起彼伏。
  
  这篇赋作以其深厚扎实的经史功底、清晰透彻的思辨能力、流畅典雅的文笔,彻底征服了这些阅卷无数的考官。
  
  在欧阳修有意的引导下,它不再仅仅是一篇优秀的考卷,更成为了一个标杆,一面旗帜,清晰地昭示了欧阳修所欲提倡的“平实畅达、明理载道”的新文风应为何种模样。
  
  “诸公既已见此明珠,岂忍再令鱼目混珠?黜落‘太学体’非吾一意孤行,实乃为国选材、正文风之必然!吾等身为考官,职责所在,便是要让这般真才实学之士脱颖而出,而令那些虚浮险怪、败坏风气之作无处遁形!”
  
  欧阳修环视众人,见时机已然成熟,沉声道.
  
  “吾主考此科,非为标新立异,更非与太学为敌,乃是要借这抡才大典,向天下士子昭示文章之道贵在明理载道、贵在平实畅达、贵在言之有物,非以奇僻诡谲之词句哗众取宠.总而言之,吾就是要借此一榜,一扫当下文坛之颓靡矫饰之风!纵有非议,纵有阻力,吾一肩担之!此心此志,天地可鉴!”
  
  欧阳修掷地有声的话语在堂内回荡。
  
  炭火“噼里啪啦”地轻声作响,光线映照着众位考官神色各异的面孔,有深以为然的,有陷入沉思的,更有不以为然的。
  
  梅尧臣看着老友坚毅的神色,轻轻叹了口气。
  
  他深知欧阳修此举的份量,更明白这背后那份“敢为天下先”的担当。
  
  梅尧臣起身环顾四周,跟着表态道:“诸公,我等身为判卷官,判卷的目的是去芜存菁、为国取才,而非为其他。”
  
  既然欧阳修承诺了由他来承担一切责任,点检试卷官梅尧臣也把话说到了这份上,他们也不好再说什么了,于是继续开始辛苦批卷。
  
  又过了二十几天,这些天贡院之内,烛火日日常明至深夜。
  
  而两千多份誊录出来的卷子,也终于在众判卷官案头渐次矮了下去。
  
  到了二月十一日,这天晚饭时,公厨特意备了不少好菜,以慰判卷官们连日的劳顿。
  
  不过贡院内毕竟条件不如外边,所以并未采取每人一案的分餐制,而是围桌用餐。
  
  欧阳修、王珪、梅挚、梅尧臣等人坐一桌,其余人也各自围坐,吃饭的时候,判卷官们议论最多的自然是今年礼部省试的情况。
  
  此时刚刚誊完分,成绩还没完全排出来。
  
  而排成绩的办法跟州试差不多,就是拿着誊完分的总评卡,在长桌上面排长龙,有后面刚誊录完分数的,就按照总评往对应位置上塞,原始而有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黄昏分界 都市极品医神叶辰夏若雪 傅廷修孟宁 李辰安钟离若水 陆长生叶秋白 长夜君主 天人图谱 末日乐园 被退婚后,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李辰安钟离若水 柯南里的捡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