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52章:张太岳怒怼小万历!小皇帝泪洒皇极门 (第1/2页)
皇极门下。
英国公张溶跪在正前方高声道:“五军都督府操练废弛,危乎社稷之安,实乃臣等之过。今累陛下思出良策,欲筹建内操军,重塑军纪,为天下军卒垂范,臣等愿全力支持!”
朝堂之上,第一个表态者的意见往往很重要。
因为其大概率代表着圣意。
“臣等愿全力支持!”五军都督府的一众主官齐齐拱手。
这一刻。
参加常朝的官员几乎都看出张溶等人是被小万历提前授意,这些人营造出此等氛围,只为等其他官员齐呼一声:臣附议。
张居正的脸色变得阴沉下来。
明眼人都能看出,小万历筹建内操军,宣称‘重塑军纪,为天下军卒垂范’的目标,根本就是胡扯。
三千名青年宦官豁出命去练也成不了大气候,更不可能代表大明京营的军容军纪与战斗力。
小万历此举,就是为了增皇权,压臣权,让自己更有话语权。
官员们都能看出这个意思,但却不能挑明。
因为小万历欲增权,乃是理所应当,天经地义,这个天下本就是朱家的,谁能指责?谁又敢指责?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顿时,陆续有官员站出,表示支持施行《禁掖内操军筹备策》。
这些官员,不是投机者,便是希望小万历早日亲政、去内阁之权的官员。
历朝历代的朝堂上为什么总是出现指鹿为马这种简直不可思议的事情,便是因为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站队。
这些官员,无疑更希望小万历早日亲政。
不多时,便又有十余名官员站出附议,而其他官员则是望向内阁三阁臣,等待他们的意见。
张居正一言不发,其实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就在这时,兵科给事中王备站了出来。
“陛下,臣反对此策!”
“禁中操练兵卒,必将使得内廷宦官权重,易引发宫廷政变,另外,此举耗费巨大,增加朝廷财政负担,臣以为甚是不妥!”
王备的话音刚落,兵部职方清吏司郎中赵遇达也站了出来。
“陛下,京营军纪糜烂、兵卒懈怠贪腐,根治之法,是京营制度改革,仅凭操练三千宦官,能有何裨益?难道这群没根的半人经过训练就能比京营挑选出来的兵卒更具有战斗力吗?”
听到此话,冯保的脸都气得绿了。
他最厌恶的就是这些出言抨击宦官身残的文官。
但在常朝之上,小万历不让他开口,他绝对不能表达意见。
他默默记下了王备与赵遇达的名字,准备日后寻到机会,一定给这二人穿小鞋。
这时,英国公张溶解释道:“禁中练兵,首选宦官,乃是遵守祖制,内廷宦官皆为皇家家奴,与外界几无接触,他们引发宫廷政变的可能性极小,至于耗费巨大,其若能达到为天下兵卒垂范的作用,那绝对是值得的。”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英国公话音刚落,便有数名武官对他表示认同。
小万历缓了缓,道:“朕觉得英国公所言有理,有些事情,尝试之后,才能清楚是否可行!”
此话一落。
反对的官员们再开口,那就是与小万历对着干了,他们只能看向前方的三大阁臣。
小万历望向前方,继续道:“此策,乃是朕登基以来想到的第一道改革之策,也算得上是新政中的一环,朕希望众卿能理解朕的良苦用心,有无效果,施行一年后,我们才能看到真相!”
小万历说出此话,显然是有意让张居正听的。
他在逼迫张居正同意此策。
说罢,小万历看向张居正,道:“不知元辅觉得如何?此策是否还需要调整?”
这一刻,所有官员都看向张居正。
张居正若同意此事,那此策施行几乎就是板上钉钉了。
张居正缓缓出列。
他其实不介意小万历想要增加皇权,但却厌恶小万历胡来。
小万历若提前告知张居正此策,张居正或许能够答应,但小万历此刻是想借“常朝之上,不能让皇帝丢了颜面”为理由,迫使张居正点头附议。
张居正若反对,相当于在常朝之上抨击小万历,有“欺君年幼,柄国专权”之嫌疑,朝会之后,弹劾他的官员定然会非常多,且其在史书上的名声会更加不好。
小万历相信张居正为了顾全大局,为了他的脸面,一定会容忍他这次的任性之举。
此刻,沈念也看向张居正。
他与小万历的想法相反,他觉得张居正肯定会反对。
因为小万历此次做事太独太毒,已严重影响了新政的正常进行。
张居正无畏致仕,更无畏被天下人辱骂,他一定会制止小万历这种行为。
此刻,在沈念的怀里,还有一份整顿京营之策,只要张居正令小万历妥协,沈念便能拿出此策,让满朝君臣各自妥协一步,接受此策。
而张居正若同意筹建内操军,沈念的计策再高明,也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只能暂时妥协。
踏!踏!踏!
张居正走到正前方,就在官员们都以为他要开口时,张居正突然跪在了地上。
小万历与群臣皆大惊。
当下,常朝发言,五品以上的官员都是免跪的。
张居正地位更高,在文华殿召对几乎都是坐着说话的。
沈念眉头微皱,他等着张居正抨击小万历呢,要是张居正直接请辞,那此事就难以收拾了。
张居正跪在地上后,郑重拱手。
“陛下微服巡衙,考察吏治,数日来,发现诸多问题,亲拟良策交于内阁,臣甚感动,陛下此番举动,实有明君之相也。”
……
“之后,陛下巡察五城兵马司与五军都督府,发现兵卒怠惰,训练废弛,员额虚冒、指挥混乱,京营之兵已不足以守卫禁中,臣甚感惭愧,此乃臣辅政有失也。”
“今日常朝,陛下拿出《禁掖内操军筹备策》,欲筹建内操军,亲训扈卫,此番志气,臣甚是感动,陛下有心,实乃天下万民有福矣。”
“五军都督府诸勋贵主官,皆赞同陛下之策,臣本不应有异议,但事关朝廷军政,臣不敢不谨慎,臣有三个问题想问询陛下,不知陛下能否先为臣答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