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洪大人,皇太极终于死了! (第2/2页)
“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洪承畴只觉得好笑,但还是指着那讣告咨文上面的一个名字说道:
“皇太极去世,难道不该是他的长子豪格继位吗?为什么会是福临?”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个福临如今也不过六岁吧?”
“不让长子继位、却让一个幼子继位,你觉得皇太极有那么傻吗?”
祖大寿听到这话,瞳孔瞬间放大,然后有些惊愕的问道:
“等等.你是说建奴发生了内乱,然后有人扶持了皇太极的幼子继位?”
“这可是一件大事!”
刚才他只顾着高兴了,完全没想到这些事情,但现在经过洪承畴的提醒,祖大寿瞬间就察觉到了其中的猫腻!
然而洪承畴却是摇了摇头。
“也许是这样,但也有另外一种解释,那就是皇太极死的太突然了并没有留下遗诏,然后豪格、多尔衮、代善他们为了争夺皇位闹得不可开交,最终双方各让一步,让一个比较容易掌控的孩子当上了这个皇帝。”
“不过说到底这也只是我的猜测,具体的情况还是得安插在沈阳城的锦衣卫传来情报之后再说。”
祖大寿想了想,很快也点了点头。
“我觉得你说的挺有道理,不然正常情况下怎么着也不能让一个幼子继位!”
“不过这对我们而言似乎是一件好事,你觉得有没有可能我们可以借此搞点事情?”
祖大寿说着,神情开始变得有些激动了起来。
之前一直都是建奴来找他的麻烦,现在也该轮到他去找建奴的麻烦了!
洪承畴想了一下,最终还是拒绝道:
“目前来说还是不要轻举妄动,先将此事告知太子殿下,看他有什么想法再说吧!”
“我们也可以趁着这段时间搞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祖大寿摸了摸脑袋,觉得洪承畴说的很有道理,也就点头答应了下来。
随即洪承畴不再犹豫,继续写起了密信。
就这样没过多久,两队骑兵便离开了辽东。
其中一队护送建奴使臣去往京城,另外一队则是护送洪承畴的密信去往汉中!
不久之后,崇祯和朱慈烺都会得到这个好消息了!
几天之后,秦岭山中。
今日天气格外的好,阳光透过层层树木的缝隙照射下来,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线,照得人脸上暖洋洋的。
山林里,无论是树木还是杂草都已经开始冒出了嫩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李自成骑着一匹高大的骏马走在队伍中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但更多的却是久违的笑容!
因为就在昨日,不知为何,前方的明军突然撤离了。
没有了明军的阻碍之后,大军一下子直接向前行进了二十里路!
要知道,这相当于之前好几天的路程啊!
这让整个大军再次看到了希望,一个个精神抖擞,脚步也变得轻快起来。
而且根据之前派出去的哨骑来报,说是前面也看不到明军的身影了,只有零散的几个明军在活动,不过就凭这点人根本无法阻止不了他们的步伐。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李自成总算是松了口气。
他虽然不知道之前阻碍他们的明军为什么会突然撤退,但这对他们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
因为他们终于可以离开这秦岭山脉,去往汉中了。
只要到了汉中之后,他们就可以补充粮草和兵力,到时候他也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
只是难免有人对此感到疑惑。
明明明军只要堵在前面就可以阻止他们继续前进,为什么会突然撤走呢?
这不是放任他们进入汉中吗?
这其中必定有诈啊!
事实上李自成又不是傻子,他怎么会想不到这一点?
但是如今他已经没有选择了,不管前面有没有诈,他都必须尽快带领大军进入汉中。
因为要是不这么做的话,他们可就真的要饿死了!
比起可能遇到的埋伏,死在这秦岭山里才更让人感到绝望。
所以无论前面是不是刀山火海,李自成都必须尽快到达汉中。
就这样,李自成的大军开始以极快的速度向汉中进发!
而另外一边,朱慈烺最近一段时间也没闲着。
他几乎每天都会亲自来到临时搭建的训练场,去监督朱家军进行最终的训练。
训练场上,朱家军一个个精神饱满,斗志昂扬。
他们穿着特制的明黄色甲胄,一个个卖力的操练着!
本来按理来说,在古代想要训练出一批可以作战的士兵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儿。
这是因为古代的士兵们要讲究排兵布阵、还要讲究个人武力。
但是伴随着燧发枪的普及,这些都已经没有必要了。
因为学会开枪射击,可比学会射箭以及排兵布阵简单得多了。
而且关于燧发枪的作战模式,朝廷也早就固定下来了。
只要朱家军按着作战模式进行训练,基本上也不会出现什么乱子了。
简单来说,就是作战的时候最前面的士兵手持盾牌,阻挡骑兵冲锋,然后后排的士兵采用三段击射击。
这样的作战方法在之前对阵建奴的时候已经用过了,而且效果非常好。
建奴的骑兵在燧发枪的射击下纷纷落马,就像秋风扫落叶一般。
而这种作战模式如今用来对付农民军也不在话下。
而且农民军可比建奴好对付多了!
毕竟李自成是从潼关过来的,因此他的骑兵数量肯定没有多少。
朱慈烺甚至觉得连前排持盾的士兵都可以不用了,直接让朱家军排阵进行射击就可以了。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问了:
要是这样的话,不是会杀死很多农民军吗?这似乎违背了朱慈烺原本的意愿?
毕竟朱慈烺之前之所以会御驾亲征,主要还是为了更好的招降农民军!
事实上朱慈烺也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因此他打算在开战之前,先派人前去劝降,能劝降多少劝降多少。
劝降无果之后才会开始进攻!
至于接下来会死多少人,那就听天由命了!
因为愿意投降的才是大明的百姓、而一味固执不投降的,那就只能是大明的敌人了!
而对待敌人,就不能心慈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