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林川的父母被抓走!(两章合一) (第1/2页)
西南X省,青林镇,林家村。
夜色如墨,万籁俱寂,只有偶尔几声犬吠划破山村的宁静。
连绵的群山在黑暗中只剩下模糊的轮廓,如同蛰伏的巨兽。
林家村依山而建,几十户人家散落在山坳里,林川家的老屋位于村子靠后的位置,相对独立。
尽管国安的最高指令已经下达,但命令的层层传递和力量的调集需要时间。
当A市国安局赵峰的命令抵达县里,县里再组织人手奔赴这个偏远的山村时,致命的阴影已经先一步笼罩了这里。
两辆没有开灯的黑色越野车如同幽灵般滑行,在距离林家村一公里外的山道旁停下。
影三带着八名精锐影部成员悄无声息地下了车。
他们全部身着深色夜行服,装备精良,动作迅捷而专业,如同融入夜色的鬼魅。
“根据暗桩最后确认的情报,目标房屋就是村尾那栋灰瓦白墙的老屋。”
影三的声音冷得没有一丝温度,通过微型耳麦传达指令。
“A组负责外围警戒,切断可能存在的通讯线路,屏蔽信号。B组随我潜入。动作要快,必须在他们的保护力量反应过来前,将目标带离。”
“嗨!”低沉的回应在夜色中响起。
影部成员如同训练有素的恶狼,无声无息地散开,迅速控制了老屋周围的几个关键点位。
一套便携式信号屏蔽装置被悄然启动。
影三亲自带着四名队员,如同壁虎般轻松翻过不高的院墙,落在院子里。
院子里还晾着一些山货,散发着淡淡的干香。
主屋的窗户漆黑一片,里面的人显然早已熟睡。
影三打了个手势,一名队员上前,用特制工具轻易地撬开了老式门锁,几乎没有发出声响。
几人鱼贯而入。
客厅不大,陈设简单却整洁。
最显眼的,是正对着门的那面墙上挂着的一个大相框。
相框里是一张全家福。
照片上,林父林母坐在前面,脸上带着朴实而满足的笑容。
身后站着一对儿女。
女儿林晓晓一袭学生装,笑容灿烂。
而在边上,还有一个相框,是林晓晓的个人军照。
儿子则穿着一身笔挺的军装,肩章已被巧妙处理模糊,但那张脸——眼神锐利,嘴角带着一丝沉稳的弧度——正是让木藤高层寝食难安的“刺客”林川!
影三的目光在照片上停留了零点一秒,冰冷的目光中闪过一丝确认目标的厉芒。
他快速将相册收好。
然后轻轻抬手,指向内侧的卧室。
两名队员上前,轻轻推开卧室的木门。
门轴发出极其轻微的“吱呀”一声。
卧室里,睡眠较浅的林父似乎听到了什么动静,迷迷糊糊地嘟囔了一句:“孩他娘,你听到啥声没?”
说着,他下意识地就想坐起来。
但就在他睁眼的瞬间,借着窗外微弱的月光,他看到几个黑影如同鬼魅般站在床前!
他瞳孔骤缩,惊骇得刚要张口呼喊——
“噗!”
一股带着甜腻气味的喷雾精准地喷在他和林母的口鼻处。
强烈的麻醉剂瞬间起效,林父只来得及发出一声极其短促的闷哼,意识便迅速模糊,身体软了下去。
旁边的林母更是连反应都没有,直接在睡梦中陷入了昏迷。
“带走!”影三低喝。
两名影部成员迅速上前,用准备好的毯子将二老一裹,利落地扛上肩头。
整个过程从潜入到得手,不超过三分钟,干净利落,专业至极。
“影三大人,没有看到刺客的妹妹!”
影三沉声道:“应该在部队中,不管她,撤!”
然而,就在他们扛着人刚刚退出主屋,来到院子里时——
“呜哇——呜哇——!”
刺耳的警笛声突然由远及近,撕裂了山村的寂静!
数道雪亮的车灯光束如同利剑般划破黑暗,从村口的方向急速逼近!
“暴露了!准备突围!”影三脸色一沉,没有丝毫慌乱,立刻下达指令。
“A组断后阻击!B组随我带着目标从后山撤离!按预定路线!”
“嗨!”
院外的影部A组成员立刻依托院墙和车辆作为掩体,手中的微声冲锋枪对准了村口来车方向。
来的正是县里接到命令后能第一时间调集的警力,主要由特警和部分武警组成。
他们接到的是最高级别的指令,深知事态严重,车队风驰电掣般冲来。
“里面的人听着!你们已经被包围了!立刻释放人质!”扩音器的喊话声在夜空中回荡。
回应他们的,是一阵精准而致命的短点射!
“哒哒哒!”
子弹呼啸着打在警车的引擎盖和防弹玻璃上,溅起一串火花。
一名试图下车寻找掩体的特警手臂瞬间中弹,闷哼一声被队友拖回车内。
“歹徒有强大火力!请求支援!重复,请求支援!”带队警官对着对讲机大吼,一边组织火力反击。
激烈的枪声瞬间打破了林家村的宁静,狗吠声、村民惊恐的呼喊声此起彼伏。
院内,影三对身后的交火声充耳不闻,带着扛着人的B组队员迅速穿过屋后的小菜地,向着黑黢黢的后山奔去。
那里的地形复杂,林木茂密,是他们事先规划好的最佳撤离路线。
“拦住他们!不能让他们进山!”警方指挥官发现了他们的意图,声嘶力竭地喊道。
几名特警试图从侧翼包抄,却被负责断后的A组影部成员用凶猛的火力死死压制在原地,根本无法靠近。
这些影部成员枪法极准,战术动作娴熟,显然都是经验丰富的精锐。
影三等人毫不犹豫地钻入了密林之中。
身影很快被黑暗和树木吞噬。
“追!快追!”指挥官心急如焚,留下部分人手清理断后的歹徒(A组且战且退,试图引开追兵),亲自带着主力队伍紧跟着冲入了山林。
然而,黑夜和复杂山地极大地削弱了追兵的优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