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八章 雪冷难销魂 (第1/2页)
东堽镇,北向五里,夜色昏黑,一支百余人队伍,正在风雪中踟躇行进。
两百余骑兵,护佑数十辆大车,每辆粮车车辕上,都悬挂明瓦气死风灯。
融黄灯光在雪夜中透着暖意,合着道路两旁积雪反光,将夜路映照分外清晰。
因粮车满载沉重,加上夜路风雪,队伍行进稳健,速度并不快,出东堽镇近一个时辰,车队才走出五六里路。
贾琏在马上缩着身子,掏出随身酒囊灌了一口,腹中生出一股暖气,精神微微一振。
当初他贵为荣国府世子,喝酒都是浅斟低吟雅事,喝的也是上好糜软美酒,因此酒量只是普通。
自从流配辽东之后,因难以抵挡北地酷寒,饮酒御寒成了常事。
练得酒量颇为可观,清烈烧酒,随口灌饮,已成家常便饭,往日清贵公子,多了份粗粝之气。
他将酒囊递给郭志贵,说道:“志贵,这里走出十余里,有一座旧庙,虽已废弃,地方却不小。
那里正好可做避风之地,咱们今晚就在那里歇脚。
哥俩好好喝一顿,然后蒙头睡大觉,明日天半亮起身赶路,耽搁不了行程。”
郭志贵接过酒囊灌了一口,笑道:“就听二爷的,今晚赶上十几里路,明日早起接着赶路。
只要走出二三十里,后面的行程就比较宽裕,我估计能提前一日返回辽阳城。”
……
两人正在随口闲聊,郭志贵胯下军马突然打起响鼻,似乎有些烦躁不安。
郭志贵心中一动,轻轻抚摸马颈,侧耳凝神静听,似乎在风雪之中,察觉到微弱的异常动静……
他胯下的军马,虽不是什么宝马,却是一匹上等战马,是鸦符关前参将刘永所赠。
这匹马口齿已不小,但却颇有灵性,不仅识路认途,耳目也十分灵敏。
郭志贵举手喊道:“车队暂停歇息!”
呼啸风雪之中,郭志贵的军令,被飞快传递到队尾,数十辆粮车令行禁止,依次停靠。
少了队伍的车轮声和马蹄声,天地变得愈发寂静,只有隐隐呼啸的风雪声。
郭志贵轻抚摸马颈,顺着风声侧耳倾听,神情变得愈发有些慎重。
他下马向前走了几步,扒开路面的积雪,趴下身子伏地听音,一颗心也随着擂鼓般跳动。
……
贾琏神情担忧,问道:“志贵兄弟,是有什么不妥吗?”
郭志贵沉声说道:“我听到有马蹄声,而且声势不小,附近十里之内,必定有兵马调动。”
贾琏说道:“今日是除夕年夜,各边镇都据守过年,谁会在这时候调动兵马。”
郭志贵说道:“我骑的是匹军中老马,久经战阵,颇通人性,方才我伏地听声,也绝对不会错。
二爷说的很对,如今关外无战事,各边镇绝对不会在除夕调动兵马。
如今不是边镇兵马调动,那事情就有些叵测,附近十里之内,最要紧的兵站,便是东堽镇军囤粮仓!”
郭志贵脸色一变,大声喝道:“除了头车之外,所有粮车熄灭灯火!”
他又叫来队伍中两名队正,说道:“离此一里有一处山坳,入口狭窄,易守难攻之地,我们来时曾经路过。
给粮车加马,速将车队带入山坳,在那里停靠等候,沿途设置哨位,发现异常,及时应对。
我带人回途查看动静,三刻钟必定返回,我如没有回来,你们带粮队火速离开!”
两位队正领命,部分骑兵下马,给每辆车加辕战马,使拉车速度加快。
只是片刻之间,整支运粮队高效运转,显得训练有素,车队再次隆隆启动。
……
贾琏和郭志贵同行运粮,一路上少年言语随和,意态松弛。
从没像眼前这般神情严峻,锐气必现,蓄势待发,叫人看了心中发紧。
担忧问道:“世贵,不会出什么事吧?”
郭志贵说道:“希望只是我多虑,二爷先和他们去山坳,万事有我,不用担心。”
说着便带着两名火枪兵,拨转马头,向着来路狂奔。
因来时需跟粮车缓行,马速压至最低,如今单马快骑,马速飙升最快。
加上夜中道路空畅,沿途积雪已被车队碾平,更利于纵马而行。
三人三骑不过片刻之间,便已经冲出两里多路途,弥散在风雪中的轰鸣马蹄声,变得越发清晰。
郭志贵脸色凝重,没有再往前行进,而是带了两个属下,走路旁山路。
三人策马直往高处走,到了无法骑马之处,将马匹栓在树林中,徒步登上一处山峰。
这座山峰虽不太高,但正好能俯瞰四周,几乎可一览无遗。
郭志贵向西眺望,见距离二里之外,一条紧靠山壁的偏僻道路,正有一队骑兵在行进。
骑队前后延绵数里,气势雄奇,少说也有数千骑。
如此规模的骑队,夜间正常行军,应该全队明火,可他们只点燃零星火把照明,远看去仿佛摇曳不定的鬼火。
郭志贵已在军中历练数年,知道对方这等谨慎用火,必定是为了掩人耳目,减低泄露行踪的可能。
如果是大周的军队,哪需这般鬼鬼祟祟行事,郭志贵心情愈发沉重。
等到那支骑队绕过一处路口,走的距离更接近一些,他透过零星火把光芒。
看清那些骑兵身穿皮甲,头戴皮盔,不少人囊裹裘皮,相比穿戴制式号服的周军,显得异常粗犷。
郭志贵心头一阵发凉,几乎脱口而出:“这是蒙古鞑子,他们如何突破关口,出现在这里!”
……
旁边一名枪兵指向南边,惊道:“郭把总,那边是东堽镇,好像出事了!”
郭志贵转头眺望,见远处东堽镇人影晃动,镇中大街上火光耀眼,一座建筑正在燃烧。
虽隔着数里远距离,但焚烧的建筑太过显眼,郭志贵很快辨认出来,那是镇中的福运酒楼。
自己和贾琏出发之前,还在那酒楼中买过酒菜,今晚军囤武官在楼中赴宴……
诸般因由,在他心中闪电般掠过,他已大致推测事情原委,虽然有些难以置信。
他迫不及待眺望军囤粮仓位置,发现营门两边瞭望塔,并无人影晃动,也就是无人值守。
营门口地上躺着许多人,兵营之中人马纵横,似乎在激烈搏杀。
兵营之后的粮仓,涌入许多骑兵,手持火把,照亮粮仓中密密麻麻的粮库。
……
郭志贵来过几次军囤粮仓,自然对粮仓管控十分熟悉,军粮粮仓入夜封闭,更不允许火把明火。
他已经可以肯定,军囤粮仓被人夜袭占领,二里外山道上的蒙古骑队,多半是前来接应。
虽他不清楚蒙古人如何偷入关内,但东堽镇军囤粮仓十分要紧,是九边各镇粮草中转之地。
粮仓中储存几十万担粮食,是各边镇粮草供给中枢,一旦落于敌手,后果不堪设想!
郭志贵沉声说道:“马上返回粮队,东堽镇出了大事,我们有要紧事要做!”
一名枪兵指向远处,说道:“郭把总,粮库分出一队人马,正离开镇子,像是朝我们这边来。”
郭志贵循声眺望,果然一队骑兵冲出粮库,人数在二三百数,行动显得十分迅捷。
东堽镇必定早出了纰漏,这些人多半知道我们粮队底细,他们是要来抢粮。
不过才五里路程,即便他们需沿途查探踪迹,半个时辰必定遭遇,立刻返回粮队布置!”
……
东堽镇北道路上,二百余骑兵策马飞奔,马蹄踩踏沿路积雪,飞花贱玉一般,透着骁悍之气。
领头是个二十岁青年人,身材挺拔,相貌斯文,他名叫孙宇秀,大同孙家子弟,孙大力的堂弟。
大同孙家乃世袭指挥军职,家中子弟多为孔武之辈,唯独孙宇秀是个异类,自小就爱读书。
他不仅识文断字,颇有些见识,还有头脑城府,很得堂叔孙占英器重。
当年孙占英偷出边关,还不忘把孙宇秀带走,此次让他跟随堂兄孙大力,办理这桩要紧大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