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地产与航运 (第1/2页)
1966年3月的星岛,赤道的阳光灿烂,却盖不住乌节路上涌动的人群。
长实集团投资的香格里拉酒店奠基现场,红色彩绸缠绕着巨大的奠基石,上面用中英文刻着“1966.3.12星岛香格里拉酒店奠基”,周围摆满了东南亚特色的兰花花篮,空气中弥漫着茉莉与檀香的混合气息。
严人美挽着丈夫陈光良的手臂,缓缓走进现场。
她美穿着一身月白色旗袍,领口绣着精致的缠枝莲纹样,手中握着一把象牙柄团扇,既挡阳光又显优雅。
“严女士,您的旗袍真漂亮。”
利耀夫人快步迎上来,热情地握住严人美的手。
严人美笑着回应:“你也很漂亮”
两位夫人的寒暄温馨而自然,化解了现场因“国家主权”与“外资投资”话题带来的微妙氛围。
此时的利耀正站在奠基石旁,与长实集团的工程师讨论施工细节。
他穿着深色西装,领带是星岛国旗的红白配色,眼中难掩激动。
看到陈光良走来,他用力握住对方的手:“陈先生,您能来,比任何礼物都让星岛人民安心。”
“您言重,我是因为看好星岛前景而投资!”
陈光良环顾四周,工人们已经搭好了临时脚手架,远处的推土机正待命。
“利先生,星岛的活力,比我去年来的时候更足了。”
他指着不远处正在建设的居民楼,“看来住房政策推进得很顺利。”
“感谢你的建议,炼油厂项目定下来后,不少外资都主动来谈合作了。上周蚬壳石油的代表还说,要不是您牵线,他们还在犹豫要不要来东南亚投资。”利耀的声音带着感激。
奠基仪式在上午十点准时开始。
司仪用中英双语介绍项目规划:“星岛香格里拉酒店占地15英亩,总投资5000万美元,分三期建设。首期动工的高塔翼共28层,拥有320间客房,预计1969年竣工;二期建设花园翼与峡谷翼.三期为五十六幢四层别墅,实行酒店式公寓管理.”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星岛财政部长在人群中频频点头。
他手里拿着项目可行性报告,上面显示酒店建成后,每年能为星岛带来多少旅游收入,创造多少个就业岗位——这对刚独立半年、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星岛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现在,让我们有请陈光良先生、严人美女士、利耀先生、利耀夫人,共同为奠基石培土!”司仪的声音落下,四位嘉宾拿起鎏金铁锹,将象征“希望”的红土缓缓铲进奠基坑。
现场的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星岛时报》的记者特意将镜头对准严人美——这位香港首富的夫人,举手投足间的优雅,与星岛的热带风情形成了奇妙的和谐。
培土仪式结束后,利耀走到话筒前,声音带着一丝真诚:“患难见真情!星岛脱离马来西亚后,面对淡水短缺、经济单一的困境,是陈先生第一个带着真金白银来投资。从去年8月谈合作,到今年3月动工,短短六个月,长实集团用效率证明了他们的诚意。我相信,这座酒店不仅是乌节路的新地标,更是星岛与国际资本信任的桥梁!”
陈光良接过话筒,目光扫过台下的星岛官员与华人代表:“其实投资乌节路,是我十年前就有的想法。当时我第一次来星岛,就觉得这条街有成为‘购物、酒店、写字楼综合体’的潜力。未来,长实集团还计划继续投资,在乌节路建设购物中心与写字楼综合体,让这里成为星岛的‘商务心脏’。”
“欢迎!我们举双手欢迎!”利耀激动地接过话头,现场再次响起掌声。
严人美看着丈夫从容自信的模样,眼中满是骄傲——她知道,丈夫不仅是在做生意,更是在为华人资本在东南亚站稳脚跟铺路。
中午的酒会上,利耀特意将陈光良拉到角落,递给他一杯星岛司令酒:“陈先生,您建议的炼油产业,进展比预期还快。环球集团与壳牌石油的合资协议已经签了,接下来就该是落地协议,我们星岛政府会全力支持”
“裕廊岛的深水港优势要利用好。”陈光良抿了一口酒,“更重要是星岛政府有着发展经济的决心,这是我们外资最放心的。”
事实上,等两年英军要是筹备撤出星岛,一下子也会让外资紧张,而且这些英军带动着星岛三万个工作岗位。可想而知,到时候星岛有多么的紧张。
下午,陈光良夫妇参观了裕廊岛的炼油厂选址。
站在海边,看着工人正在勘测地形,严人美轻声问:“这里以后会变成什么样?”
“会变成星岛的‘经济引擎’。”
陈光良指着远处的海域,“十多年后,这里会有炼塔林立,油轮穿梭,星岛的人均GDP,会比现在翻倍。”
严人美笑着点头,她相信丈夫的判断。
一周后,香港长实集团总部的会议室里,气氛却与星岛的热烈截然不同。
长实集团的高管们围坐在红木会议桌旁,面前摊着地盘规划图与财务报表,每个人的表情都很严肃。
陈光良坐在主位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扫过众人:“港府上周出台的‘稳定楼市九条措施’,大家都看了吧?降低按揭利率、延长还款期限、放松建筑审批……这些措施能让楼市短暂复苏,但只是‘强心针’,不是‘特效药’。”
他将一份银行信贷报告推到桌中央:“从平安银行的监测数据来看,香港各大银行的房地产贷款额度,比去年减少了40%。明德银号、粤省信托银行倒闭的阴影还在,没有银行敢轻易放贷——这才是楼市的‘命门’。所以,我们去年低价买下的地盘,必须抓紧时间销售,回笼资金;而且,从现在开始,停止购入新地盘,明年的情况会比现在更困难。”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一片寂静。陈文杰坐在父亲右侧,脸上有些发烫。
去年粤省信托银行倒闭后,是他建议“货如轮转”——抄底停工地盘,快速开发出售,当时父亲虽然同意了,但也提醒过他“要留后路”。现在父亲明确表示“明年更困难”,显然是预判到了楼市的长期风险,这让他有些惭愧。
不过陈文杰很快调整好心态,他率先站起身,拿起一份地盘清单:“爸,我同意您的决定。目前我们手中有十个在建地盘,其中六个在九龙,四个在港岛,都是去年从粤省信托银行的债权人手里低价收购的,成本比市场价低40%。按照现在的市价出售,我们有不错的盈利,我打算下个月就开始放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