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变故 (第1/2页)
《七日约定》的第一期其实筹备紧锣密鼓,宣传时间也有限,报名的人也不多,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去核实背景和筛选,所以除了确实主动报名上来,筛选后认为这位可以的陈星睿之外,其他人全是拉壮丁拉来的。
其他三个男女嘉宾,马洪瑞是黄慧芬旭慧地产的御用设计工作室海归老板,杨静是川美硕士,也是他们万象江湖的美术组组长。杨小乐更是节目组的代班小主持,此时也一并充上去了。
第一期的效果还挺好,陈星睿是个闷葫芦,杨小乐性格活泼,自然就组成了cp感。另一对,马洪瑞是海龟,又是独立设计师,不缺乏一些所谓的“精英气质”,杨静别看冷感十足,但非常有主见和主意,似乎一开始就对比较张扬的马洪瑞不喜,在隔墙交流中,多次怼过话语中比较冲的马洪瑞,也增加了看点。
甚至马洪瑞还直接说出:“三号女生你是不是对我有意见?”,一开始的矛盾和火药味都拉起来了。
当然,这也有提前告知过他们,可以夸张一点发挥的意思。剧本是没有的,因为其实不受控制的发展就已经足够有看点了,真人秀毕竟还落在真实这一点上。也没必要设置什么剧本,其实都没有自由发挥,再经由大量素材进行剪辑来的有意思。想塑造什么内容,其实剪辑就可以做到了。
基于这个原则,杨静也就有故意的表现对马洪瑞的不满,平日里和人相处,她对谁不满,其实是不会这么明显的。但现在不是做节目吗,要制造看点,所以把内心表现一下也无妨。
与之相比,马洪瑞就显得有些做作了,其实他还是挺谦逊的,但大概也是为了符合自己霸道总裁精英海龟的节目人设,于是刻意表现了一下。只是张晨都怀疑这是不是本就是他内心压抑的东西,平时没办法表现出来,大概率是面对的是自己吧,他的优越感也找不到抒发。
拍摄是王博文和魏南春一起进行,魏南春拍摄手法上原本还弱王博文一截,只是经历过《食在榕城》的洗礼,现在也赶上来了。剪辑看着这么丝滑,但实际上是江蓉搬了救兵,没办法,Avid工作站需要非常专业的人员才能操作,江蓉大学里学的那些剪辑课程,面对厚厚的说明书,也是焦头烂额,和会声会影Premiere这些简单软件不同,工作站必须要理解“源/记录窗口”、“时间线多层轨道”、“Trim修剪模式”……熟悉大量快捷键熟练使用,光是做一个多机位切换、加特效、输出标准信号,就得折腾一堆设置。
找来找去,省台里竟然没有一个人能熟练使用Avid,这也很正常,在这个年代,只有央视一线的团队才有这个高端玩意儿,省里还在用线性编辑器,比起来就像是还在用栓动步枪面对自动步枪的区别。
而要在2002年,上海台才有这东西,放后世的进程,2005年的省台,才会引进avid工作站,才会培养自己的剪辑师。
找来找去,偌大的川省竟然很难找到相关技术人员,但王博文脑门一拍,对啊,央视有人啊。于是立即就给陈晓打了电话。此时的陈晓还在和央视领导作陪一位法国艺术片导演,听到来自榕城的帮忙请求,眼睛都大了。
“你们竟然有avid?”
“买的。”
“好家伙,真舍得啊!”
“你会用不?”
”那不是废话吗,央视纪录片团队装备的不是Avid,就是NewsCutter,这是基本要求啊!不过也就王牌才有,什么是王牌?央视纪录片团队就是王牌!我们要和国际接轨,这东西在国际上就是行业标配!不过这东西你不会的话,可以让器材方给你找个培训人员啊!”
“来不及了,人家过来的工期都排到一个月以后了,你来给我们操作一下,帮我把这个节目过一下,不会亏待你!你先顶上来,帮忙剪一下,培训一下江蓉!也不用耽搁你多少时间,你主要工作有事,我们给你报机票,随时走,随时来。”
“行吧!我反正没事都会回榕城,一般都在京城和榕城两边跑,过来找好吃的嘛。我们之间钱不钱无所谓,只是听你们的项目很感兴趣,而且你们一个制片方,就敢上Avid,看在你们的创意和设备的份上,我来榕城找吃的探店的过程中,顺便帮你们把把关!”
所以其实《七日约定》这个节目,在这个时候的制作堪称华丽:后世《舌尖》的导演陈晓给他们做剪辑,彼时他其实已经是央视小有名气,是新锐的独立纪录片导演了。王博文的摄影,全套最先进的拍摄设备,好莱坞级别的avid剪辑工作站。再加上张晨来自未来的见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